理论教育 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简单地讲,逆向选择就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由于交易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重要的外生特征,交易市场上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或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现象。次品市场也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不对称的例子。事实并非如此,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一)逆向选择

在市场运行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与通常规律不一致的现象。如在市场经济中对一般商品的需求规律是,如果某种商品价格降低,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即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对一般商品的供给规律是,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升,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即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消费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地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当生产者掌握的信息不完全时,对商品的供给量也相反地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出现了所谓的逆向选择问题。逆向选择的存在,意味着市场的低效率,意味着市场的失灵。

简单地讲,逆向选择就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由于交易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重要的外生特征,交易市场上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或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现象。

相关链接

劣币驱逐良币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

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然而,“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并不是无法摆脱的,只要使信息流动充分,优劣区分明确,这个问题就能解决。

应该说,劣币与良币是可以共存的,不同品质或等级的物品和行为共存都是很正常的。

乡镇企业生产的几十块钱一双的运动鞋并不会驱逐几百上千块一双的耐克运动鞋,反之亦然。关键是运动鞋市场上有一个信息对称的竞争环境和市场定价机制,使不同的鞋有不同的市场价格,消费者各取所需。然而,如果乡镇企业的运动鞋可以私自挂上耐克商标而不受到追究,所有的企业就会去仿造生产这种成本低、利润高的运动鞋。这时,“劣币驱逐良币”原则就发挥作用了。

可以看出,充分的竞争环境和完整的信息是市场正常运行的保障。

逆向选择属于事前信息不对称下的情况,即信息的不对称发生在市场交易双方签约之前。比如在就业市场上,当工资为平均值时,在招聘实际完成之前就已经发生了逆向选择(能力低的工人留在招聘市场而能力高的人却不得不离开)。

次品市场也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不对称的例子。比如,二手车市场经常会出现低质量的次品车将高质量车驱逐出市场的逆向选择现象。

案例分析

二手车市场的逆向选择

在二手车市场上无论所卖的车质量如何,卖家总比买家精。

假如你去买二手车,市场上正好有两辆你想要买的汽车,外观差不多但价位不同,一辆车10万元,另一辆车7万元,那么你愿意付多少钱买一辆车呢?你可能说8.5万元,因为平均价值是8.5万元,但10万元的车主因为自己的车质量好不会8.5万元卖给你,而7万元的车主愿意卖给你。这就是次品充斥市场、质量好的商品被驱除出市场的逆向选择。(www.daowen.com)

案例简析:由于信息不对称,就出现了逆向选择。解决该问题的办法很多,比如可以告诉买者卖的是好车,如果买者不信,卖方可以负担全部或者大部分费用找专家检验汽车;或者与买者达成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规定如是坏车则包赔一切损失等。这实际上是在做信号传递的工作。另外,政府管理部门要进行行政干预,建立二手车交易的管理部门、设立权威的鉴定部门等。

尽管逆向选择的结果是在只有两种质量产品的条件下出现的,高质量的产品被完全驱逐出市场的情形也是一种极端。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达到均衡时,消费者购买到的高质量轿车所占比重要比事先确切知道它们的质量时低。低质量产品把高质量产品逐出市场本身就意味着市场运行失效。

二手车市场只是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失灵的一个标准化例子,事实上这种情况会在许多市场上出现。在消费者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降低商品价格不一定能刺激对该商品的需求;同样,在生产者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提高该商品的价格也不一定能够刺激该商品的供给。

无处不在的风险-道德风险

(二)道德风险

所谓道德风险,是指当信息不对称时,交易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所采取的行动,由此所发生的具有私人信息或信息优势的一方故意不采取谨慎行动,而导致另一方利益受损的情况。典型领域就是保险市场,个人在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后,对于投保人来说,随着预防不测事件费用的增加,不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降低;但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如果保险费用既定,且保险赔偿额较高,那么,投保人倾向于减少防止不测事件发生的费用支出,会降低防范意识而采取更冒险的行为,如驾车不守规则、不注重身体健康、不防范意外风险等,使发生风险的概率增加,由此就会加重保险公司的赔偿。道德风险问题属于事后信息不对称下的情况。

相关链接

保险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后果

在保险市场中,买方拥有更多的信息,保险购买者非常清楚自己的情况,但卖方(即保险公司)对投保人的情况难以全面了解。例如,在保险市场中,年龄超过某一临界水平的人,通常难以买到医疗保险。是因为他们患疾病尤其是严重疾病的可能性太高吗?事实并非如此,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虽然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医疗检查来了解保险购买者的健康情况,但保险购买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仍然比保险公司更清楚。那些比较健康的人,由于知道自己的风险低,通常购买保险的心情不如不健康的投保人那么迫切,也不愿意为保险支付较高的价格;而那些不健康的人,更有可能选择购买保险,也愿意接受较高的费用。

这就产生一个重要结果:迫使保险公司提高保险价格。但是价格的提高会减少人们对保险的需求,而在减少的保险需求中,主要的是那些相对“好”(健康)的投保人对保险的需求,他们不愿意为保险支付过高的价格;在留下来的投保人中,主要的则是那些相对“坏”(不健康)的投保人,由于他们具有的风险较大,宁愿为得到保险支付更高的价格。

随着保险价格的上升,投保人的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不健康的投保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健康的投保人所占比例越来越小。由此,保险公司对每一位投保人的平均赔偿也将增加,这也表明保险公司的平均损失将随着保险价格的提高而提高。若保险公司为弥补损失而继续提高价格,会进一步将那些比较健康的人逐出市场,投保人结构会急剧恶化。

由此,又产生了在二手车市场所看到的逆向选择问题,可能出现的一个极端是:所有想购买保险的人都是不健康的人。这样,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出售保险已无利可图,保险市场也就不会产生了。

(三)假冒伪劣现象

假冒伪劣现象指由于消费者不了解商品的相关信息,难以分清商品的质量,不了解商品的真实价格,就会用市场上同类商品的平均价格衡量所有产品价格的情况。由于假冒伪劣产品以假冒真、以次充好,有时不使用真实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消费者很难判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