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学基础概念解析

经济学基础概念解析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稀缺性是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生产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西方经济学认为,每个经济社会的经济问题都来源于一个基本的经济事实或矛盾,即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哈姆雷特面临着生存和死亡的选择。在经济学中,这种代价由机会成本进行衡量。因此,大学生上大学的经济学概念的成本是8万元。

经济学基础概念解析

(一)资源的稀缺性——经济问题的根源

由于经济问题主要源于人类社会必然面临的永恒问题——稀缺性,那么,要认识和了解经济学,就必须先了解稀缺性。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和必要。稀缺性是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生产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这里所说的稀缺性不是指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稀缺性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永恒问题。这就是说,稀缺性的存在是绝对的。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关于人的欲望无限性的问题,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它不属于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因而只假定存在这一事实。人的欲望具有无限增长的趋势,而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提供更多的劳务,因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与人们的欲望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稀缺性。

西方经济学认为,每个经济社会的经济问题都来源于一个基本的经济事实或矛盾,即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正是由于这个基本矛盾,才产生了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产生了研究经济问题的经济学。从根本上说,经济学就是与稀缺性进行斗争的一门学问。

相关链接

中国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中国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如图1-1所示。从图1-1可以看出,无论是储存性资源(可耗竭资源)还是流动性资源(可再生资源),中国都面临着资源紧缺的问题。其中,仅核能资源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而铝土矿石油、镍、铜、森林、铁、煤炭和水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最为严重,耕地资源也不容乐观。

图1-1 中国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

(二)自由物品和经济物品

根据资源稀缺与否和满足需要的程度不同,物品可分为自由物品和经济物品两大类。

自由物品是指不受限制或不付代价就可以任意取用的物品。相对于人们的需要来说,自由物品是丰富的,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消费这种物品而不会影响他人的享用,最典型的自由物品是空气和阳光。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地区,阳光和空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没有人会争取多一点阳光、多一点空气。

经济物品是指那些用稀缺资源生产出来的、相对于人们的需要来说是有限的的物品。黄金白银葡萄美酒、鲍参翅肚、水果蔬菜、衣食住行等,都是经济物品。相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此类物品无法以充足的数量满足人们现有的需要,必须节约使用。经济物品之所以稀缺,根源在于用来生产物品的资源是稀缺的。

(三)机会成本

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必须对现有资源的使用取向做出选择。正如哈姆雷特的一句名言:“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面临着生存和死亡的选择。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也面临众多的选择,比如,应当买房还是买车?大学毕业后应当读研究生还是直接参加工作?而任何选择,一方面可以带来某种结果,另一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如果选择的结果是生产某种有价值的商品,那么为了生产这些商品就必须放弃生产其他商品。换句话说,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在经济学中,这种代价由机会成本进行衡量。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因选择而放弃的其他机会所产生的潜在的最高收益,也就是在两种以上的事物之间进行选择时,人们做出一项决策而放弃的另外多项决策中的潜在最高收益。机会成本是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之一,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有助于我们在选择中做出理性的决策。

例如,某人拥有100万元资金,他可以把这100万元资金用于3种不同的用途:开商店可获利20万元,开饭店可获利25万元,投资房地产可获利30万元。如果他决定把100万元投资房地产,在所放弃的用途中,最好的是开饭店,可以获利25万元,这就是他选择投资房地产的机会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不是做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只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或损失。如果资源只有一种用途,就不存在机会成本;当一种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机会成本是做出一种选择时,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收益中最大的那个。(www.daowen.com)

案例分析

农民投资决策

农民可以选择养猪、养鸭和养鸡其中的一种,假设收益分别为:养猪可以获得9万元,养鸡可以获得7万元,养鸭可以获得8万元。选择投资养猪就不能选择养其他家禽,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的选择中收益最高的那个。那么养猪的机会成本是8万元,养鸡的机会成本为9万元,养鸭的机会成本也为9万元。

案例分析

上大学值吗?——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中国现阶段一名大学生上四年大学的会计成本主要是大学学费、书费和生活费,按照现行价格标准,假定一个普通家庭培养一名大学生的这三项费用总计4万元。大学生如果不上学去工作,按照现行劳动力价格标准假如也是4万元,那么上大学四年的机会成本就是4万元。因此,大学生上大学的经济学概念的成本是8万元。这还不算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从小学到中学的择校费等费用。

上大学成本如此之高,为什么家长还选择让孩子上大学?因为这种选择符合经济学理论中的收益最大化原则。我们算一下上大学与不上大学的孩子一生的成本与收益。假定:不上大学从18岁工作到60岁,共42年,平均年收入是1.5万元,共63万元;大学毕业后从22岁工作到60岁,共38年,平均年收入是3万元,共114万元,减去上大学的经济学成本8万,剩下106万元,与不上大学相比多得43万元的收入。这还没考虑高学历所带来的名誉、地位等其他效应。所以,选择上大学肯定更加理性。

但对一些特殊的人,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篮球明星为什么不选择上大学而选择去NBA打球?如果他在高中毕业后去打篮球,每年可收入200万元。这样,他上四年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800万元,远高于一名大学生一生的收入。更何况他在NBA每年年薪有四五千万美元,还有拍广告所得到的广告费等。因此,有这种天赋的青年,即使学校提供全额奖学金也不去上大学(一定要退役后才去上大学)。这就是把机会成本作为上大学的代价,不上大学的决策就是正确的。可见,机会成本这个概念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决策中是十分重要的。

思考:用学过的理论分析你自己上大学的成本。

(四)生产可能性曲线

虽然一个社会可以生产成千上万种物品,提供各种劳务,但由于受到资源和可供利用的技术的限制,它无法生产想拥有的一切东西。生产可能性曲线描述了这种限制。

所谓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既定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一个社会充分利用现有经济资源所能生产的最大限度的产品组合的集合(曲线)。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有限,当这些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定量的一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整个社会生产的选择过程形成了一系列产品的不同产量组合,这些所有不同产量的组合就构成了生产可能性曲线。

我们假设一个社会只生产两种物品——黄油面包。那么,无论是将社会所有的资源都用于生产面包还是生产黄油,每年生产的数量都会有一个最大值。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技术,每年最多能够生产的黄油是150万吨(表1-2中的可能性A),每年能够生产的面包最大数量是5000万吨(表1-2中的可能性F),这是两种极端的情况。多数情况下,要么是多生产一些面包,放弃一些黄油的生产;要么是多生产一些黄油,放弃一些面包的生产。生产可能性的具体情况见表1-2。

表1-2 黄油和面包的生产可能性

我们还可以用图形来描述该社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1-2所示。在图1-2中,横轴表示面包,纵轴表示黄油。点F表示只生产面包不生产黄油的极端情况,而点A则表示只生产黄油不生产面包的极端情况。生产边界以外的点S表示不可能即无法达到的情况,而点G则代表无效率的生产情况,即表示某些资源和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效率的生产情况必然是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点A向点F移动,意味着在资源和技术既定的条件下,如果要增加面包的生产,就必须减少黄油的生产。

图1-2 黄油和面包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