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缓解压力的有效沟通策略

缓解压力的有效沟通策略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体压力沟通个体压力的沟通是通过了解或识别压力,正确认识并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压力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据了解,中国内地上班族在过去一年里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其中,上海、北京分别以80%和67%排在这一调查结果城市排名的前列。群体压力沟通沟通不畅既会导致压力的产生,也会带来其他的工作压力,因此,改善人际关系是减轻工作压力的有效途径。

缓解压力的有效沟通策略

个体压力沟通

个体压力的沟通是通过了解或识别压力,正确认识并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压力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人们常说,个人无法保证天气,但可以调节自己的心情。学会用一种平和的方式应对工作变故是战胜压力的重要保证。

第一,培养积极思维。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去积极思维,以积极思维的方式去营造安静、低压力的工作环境,培养乐观的情怀、积极的人生观,以微笑面对压力,这样的心态会对同事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反过来又会减轻团队或组织的压力。虽然有时能够感染整个群体,但是如果整个群体自觉努力、积极思维,那么压力完全可以消除。

│经典案例│

压在心底的石头

有一位老农的农田当中,多年以来横亘着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碰断了老农的好几把犁头,还弄坏了他的播种机。老农对此无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种田时挥之不去的心病。一天,在又一把犁头打坏之后,想起巨石给他带来的无尽麻烦,老农终于下决心要了结这块巨石。于是,找来撬棍伸进巨石底下。他惊讶地发现,石头埋在地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深、那么厚,稍微使劲就可以把石头撬起来,再用大锤打碎,清出地里,老农脑海里闪过多年来被巨石困扰的情景,再想到完全可以更早些把这桩头疼事处理掉,禁不住一脸的苦笑。

第二,设置合适目标。心中有目标,脚下才能有激情。面对同样的挫折,人们的感受也许是不一样的,压力大者一定是由于其内心有一份更高的期望值压迫着。请记住,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如果对自身的标准和期望过高,那么就总是对自己的错误自责。试着把错误当成终身学习的一部分,分析在什么地方出了错,如何纠正错误,并且避免重犯错误。人的一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给自己设立合适的目标,既要让自己在适度的压力下前进,又不至于被过高的要求压得喘不过气来。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而且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尽相同,要有一个相对平常的心态,不要盲目攀比,不要强迫自己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目标适当,心情舒畅才能工作顺利,其乐融融。

│经典案例│

合适的目标与理想的结果

希华·莱德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他谋到了一个写广告剧本的差使。出于信任,广告商并没有跟他签订合同,也没有明确规定他一共需要写多少个剧本。平心静气的莱德一直不停地写,竟然一口气完成了2000个广告剧本,这个成绩令世人震惊,甚至连他自己都感到十分意外。而如果当初广告商要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别说2000个剧本,就是1000个,他也会退避三舍。世界著名撑竿跳高运动员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当成功地跃过6.15米、第35次刷新世界纪录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如果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1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有关专家说,把目标降低到“一厘米”,把期望缩小到“一个剧本”,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如此让人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做好今天,每天进步一点点,才能稳扎稳打,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走向未来。

第三,保持平和心态。看透人生,依然能激情地生活是一种境界。看透世故而不世故也是一种境界。生气、动怒是一种带有破坏性的情绪,导致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十分明显,如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偶尔一次发怒对身体带来的不适也许不是很明显,但是经常性的发怒一定会在体内积聚不良后果。尤其对他人无端发火时,应该究其根源,自己生气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不断探究原因背后的真相。换言之,一个人很容易动怒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潜意识之中的行为方式,在倍感压力时,便毫无掩饰地显现出来。要学会分析偏激情绪,努力找到并且消除问题的根源,借此建立心理平衡,保持心态平和,克服不当行为。特别是在情绪高涨和情绪低落时不做任何决定。(www.daowen.com)

│经典案例│

“压力山大”背后的集体焦虑感

最新的一项“2016关爱职场白领、关注白领健康调查”选择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长沙和沈阳7个代表性城市,调查的对象是20岁到60岁之间、中等学历以上、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办公室白领,成功完成的样本量是1000人。调查结果显示,2/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危害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工作压力环境污染和缺乏锻炼位列前三位。据了解,中国内地上班族在过去一年里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认为压力高于去年的,中国内地占75%,香港地区占55%,分列第一和第四,都大大超出全球的平均值48%。其中,上海、北京分别以80%和67%排在这一调查结果城市排名的前列。在一项内容为“月薪多少会让你在相应的城市生活不惶恐”的调查显示,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需9000元左右,成都、大连等二线城市则在5000元上下浮动。当压力不断增加,相当一部分人所感觉到的焦虑,就从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变成精神障碍疾病。有专家指出,适当的压力可以产生动力,但压力过大则会产生负面作用。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迅速发展的日本,过度疲劳曾造成大量中青年人猝死,如今,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师胡颖廉分析,人们之所以感到压力大,主要原因来自物质保障方面。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总体有待完善,人们对医疗养老、住房和子女教育等问题缺乏稳定感,因此,努力将未来收益“折现”到当前实现,其代价就是透支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压力也来自精神方面,当前社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贫富差距扩大,不少人产生‘相对被剥夺感’,群体性焦虑情绪严重,这加剧了急功近利、肤浅急躁的社会氛围。

群体压力沟通

沟通不畅既会导致压力的产生,也会带来其他的工作压力,因此,改善人际关系是减轻工作压力的有效途径。要通过开放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多种渠道,让组织内所有层次的人员之间频繁接触,有机会交流思想,增进理解,消除误会,以坦诚友好的态度,共同营造和谐融洽的集体氛围。加强群体沟通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观察行为。压力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掌握一些常见的症状,及时发现,及时应对。当同事或员工受到压力重负时,其行为表现会出现异常,尤其是消极行为会得到强化。例如,如果是缺乏耐心的人,遭遇过度的压力会导致情绪失控,很容易动怒。显然,通过观察员工、识别员工言行举止中的异常情况,有助于判断员工是否遭遇压力。当然,还应该分清状态不佳与压力症状的区别。如果反常行为持续出现,甚至有所加剧,这就是压力症状。二是探究原因。如果发现员工出现了压力症状,就应该考虑压力来自何处。根据可能的压力源多考虑几种假设,从家庭问题到工作关系问题仔细梳理一遍。面对冲突,要探究其原因,以便适当应对。常见的工作关系有:对对策缺乏及时反馈,部门之间协调不够,角色不清,职责不明,工作期限不合理,个性冲突等等。三是面对面沟通。当意识到某人有压力,已经分析到个中原因时,就可以与他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要把观察到的问题告诉他,并且给他建议,鼓励他正确的行动。培根说过,把你的快乐与人分享,一份快乐将变成两份,把你的悲伤与人倾诉,一份悲伤将变成半份悲伤。应对压力也是如此。群体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一旦有了压力,要尽量与那些能够同情并且愿意倾听倾诉的同事、同学、朋友保持沟通,即使他们不能提出建议,也能让情绪得以宣泄,并且得到支持和鼓励。工作中多与同事沟通有利于减轻压力。可以采用开放的、灵活的沟通方法进行沟通,包括采用倾听、反馈、分享、分析、同理心等方法。

组织压力沟通

除了个体和群体的努力外,作为个体和群体工作环境的组织也担负着消除或控制压力的消极影响的重任。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组织沟通机制,改善环境,鼓励员工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压力,消除紧张情绪,提升工作绩效。组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改善组织环境。研究发现,虽然员工对压力的认知有差异,但管理者可以通过有效地沟通改善员工的认知度。员工对各种任务要求、风险、机会等有各自的理解,并且这种理解可能存在差异,只有通过有效地管理沟通,才能缩小乃至消除这种差异。组织也可以采取一些压力预防措施,如提供健身设施、采用弹性工作制、购买健康保险、定期体检及进行健康知识培训等,使员工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二是设置可行目标。研究表明,如果员工的工作目标既具体又富有挑战性,并能及时得到积极反馈,他们的工作绩效就会得以提升。利用目标设定不仅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原动力,还有利于减轻工作压力。如果目标比较具体,员工又认为目标可以达到,就有助于他们明确自己的绩效预期。及时的反馈有助于降低员工对实际工作绩效的不确定感,从而有效减轻员工心理上的挫折感、角色模糊感和压力感。三是创新工作设计。工作设计首先应该分析组织成员的特点及其对工作任务性质的偏好,然后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使各种工作丰富化,即赋予工作更多的意义、责任和自主性,有效克服或减轻由于工作单调所引致的压力。需要强调的是,工作丰富化一定要适度,否则也会导致工作压力。一般来说,适当的工作丰富化是有益于处理工作压力的。四是减少角色冲突。要善于采纳独创性和建设性意见,使得上下一心,工作顺利。管理者要带头参与沟通,良性冲突对于同事之间和上下级之间来说,能够有效地表达各自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最大限度地使对方接受自己观点,做到求同存异。通过真诚沟通,从而为改进企业的管理作出决策。同时,设置畅通的渠道,强化与组织成员的有效沟通,也有助于减轻认知的模糊性和角色冲突,从而减少不确定性。

│延伸链接│

有效减轻旅客压力

调查显示,机场是最让人感到压力巨大的场所之一,25%的英国受访者认为机场带给他们的压力就和搬家带给他们的压力一样大。造成机场压力的原因是非常明显的,但同时也是源源不绝的,包括排长龙的队伍、拥挤的人群、不断增加的安检程序、航班延误以及行李检查等。由信用卡保护机构(CCP)开展的调查显示,十个人中就有一位会因为感到机场压力太大而避免乘坐飞机。导致旅客感受到压力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缺乏控制。当人们确信他们处在一个受控制的情况中时就能更高效的管理压力事件。同样的道理,人们在机场往往不确定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这种失去控制的感觉会让人感到更大的压力。调查数据表明,机场体验中压力最大的部分都与这种“不受控制”的感觉有关,例如航班延误、行李丢失以及准时到达登机口等,这些大多取决于不受个人控制的一些因素。二是拥挤的人群。许多研究都显示出拥挤的环境和压力之间的联系。繁忙的环境往往是不可预知的并且会制造一种“负荷过重”的感觉,在这种环境下,大脑需要处理太多的信息。机场面对的是高密度的人群,再加上航班的延误、排长龙的队伍、陌生的外部环境,人们很容易会感到压力过大。三是截止时间。虽然截止时间并不是机场独有的要求,但是和航站楼内其他令人感到压力的因素结合起来,时间紧迫感通常会被放大。一项调查显示,37%的受访者都表示会因为担心迟到而感到焦虑。步行速度是衡量时间紧迫感的一个有趣的行为方式,乘客通常会因为担心迟到或者不确定准确的目的地而加快步伐。和在其他繁忙的环境中一样,乘客很可能会不由自主地跟随快速的平均行走速度而疾步前行。赫特福德大学的理查德·怀斯曼教授表示:“当你较快行走时,通常会感到有压力。”换句话说,有必要快速行走或被迫疾步前行都会增加人们感受到的压力。四是累积效应。压力源有累积的趋势,在早前出现的压力源还没解决之前,新的压力源又会出现。举例来讲,如果一个人在出行前一晚就感到焦虑,那么第二天当他在机场感受到压力时这种焦虑就会加剧。如果人们已经处于压力状态中,那么在机场发生的小麻烦就可能会产生复合效应,加剧这种压力。调查显示人们可能在进入航站楼之前就已经处于焦虑状态了。在CPP的调查中,13%的受访者表示在去机场的途中迷路让他们倍感压力,而14%的受访者则表示在机场寻找停车位会让他们高度焦虑。与机场压力相关的一个关键的心理因素是感知,即旅客如何处理这种体验。旅客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担忧型、常旅客和冒险型。对于担忧型旅客来说,缺乏控制的感觉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苦恼。而同样的情况对于冒险型旅客来说则可能会是他们的兴奋来源。对于常旅客,机场的压力源是他们能接受的。该类型的旅客出行较为频繁,且经常因为公务出行,通常能通过其冷静的态度和相对配合的举止来辨认出他们。对机场的普通员工来说,旅客的体验并不是他们所能改进的。毕竟,机场员工并不能做太多事来改变排队的长度或安检程序。幸运的是,可以改变旅客对于这些必然事件的感知。尽管常旅客和冒险型旅客已经具有了能协助他们改善机场体验的心态,但是小事上的礼貌对这两种类型的旅客来说也非常有效。让顾客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只需要很少的花费,任何一家成功餐厅的老板都可以证实与最尊贵的客人建立融洽关系的重要性。对于机场员工来说,最需要关注的是担忧型的旅客。紧张的情绪和焦虑都是可控的,关键在于隔离并处理引起焦虑的因素,并给担忧型旅客找到一个更令人愉快的关注点。一是排队。机场工作人员可以协助旅客确认他们准备了正确的证件和材料,并且排在正确的队列中。如果旅客抵达机场较晚,在不破坏机场和航空公司规定的前提下,可以协助其缩短排队时间以确保晚到旅客不会错过航班。如果旅客仅仅只是因为需要等待而恼火,那么可以试着通过询问他们即将前往的目的地来激发他们的冒险意识。当他们开始想象抵达目的地后的活动时,排队的时间也会更迅速的消磨。二是安检。安检对于担忧型旅客来说可能是可怕的,因此必须让他们知道轮到他们时到底会发生什么。金属物品需要放置到指定的托盘中、锂电池必须随身携带以及其他一些必要的要求都需要提前告知。此外,有时还有必要向旅客确保安检的速度和专业性。从事安检工作的员工需要做好准备回答旅客关于全身扫描器和手持扫描仪提出的问题。人们对未知事件的恐惧往往会超过实际发生的事件。三是引导。对于担忧型旅客来说,指引可能比排队更让他们感到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提供更多的信息往往是帮助其对抗焦虑的最好方法。工作人员能做的不仅是帮助迷路的旅客找到正确的登机口,还可以花一些时间给他们讲解一下航站楼的布局以及登机口的编号规律。告知前往登机口最容易的方式以及在哪儿可以稍作休息也会让旅客感到更加放心。在大型国际机场,给旅客提供到达行李提取处、问讯处和出口的指引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协助。四是飞行途中。对于真正的担忧型旅客来说,飞行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令人害怕的经历,因此他们的任何担忧都要被认真对待,工作人员要尽力消除旅客的疑虑。在旅客中营造安全的氛围将有利于旅客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则能进一步将飞机上每一位成员感受到的压力降低到最小。相较于只是一遍一遍的重复一切都没问题,工作人员应该花一些时间向旅客解释为什么他们知道一切都没问题。五是生态化设计。航站楼的建筑风格在旅行体验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弯曲表面的设计、温暖的灯光以及旅客休息区的绿色植物都具有让人平静和感到安心的作用。建筑学家通过空间、照明、美学原理以及机场外部的环境等将大自然带到了室内,喷泉和水景的声音也能帮助缓解焦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