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缩减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需要在市场化改革下不断完善城乡要素交换关系。新时期,我国政府高度关注城乡要素交换关系的完善问题,逐步凸显城乡要素交换对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支撑作用,并强调将城乡要素交换完善放在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位置。

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缩减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需要在市场化改革下不断完善城乡要素交换关系。新时期,我国政府高度关注城乡要素交换关系的完善问题,逐步凸显城乡要素交换对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支撑作用,并强调将城乡要素交换完善放在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位置。2018年2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一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优先”体现在四个方面: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二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意见》提出,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三是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做好协同配合,形成乡村振兴工作合力。《意见》中反复提到“要素”这个关键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要“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制度建设上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可见,实施乡村振兴,城乡要素资源的流动、配置、交换等是关键所在。

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城乡要素相互结合、优化配置的前提,是推动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在动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乡一体化进程进入新阶段,城乡要素自由流动面临新的问题和障碍,必须继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巩固已有成果,把城乡发展一体化引向更高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本质上就是要素组合方式改变、配置效率提升的过程,而要素组合或配置方式变革也会导致不同群体经济收益格局的变化。增强城乡之间要素的流动性和再配置,是以要素价格能够精确反映不同领域要素的边际产出和相对稀缺度为前提的,而当前的经济运行体制和制度安排与此是不相协调的。因此,应坚持以培育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为目标,联动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劳动力转移、金融机制创新,探索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www.daowen.com)

因此,从重塑城乡要素交换关系的角度,可系统地提出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的思路对策: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不仅要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视角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而且要从释放国民经济增长潜力的视角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二是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以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为重点,加快构建用途管制、权能平等、增值共享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三是促进城乡就业平等。以缩小城乡劳动生产率差距为重点,加快构建择业自由、同工同酬、同城同权的城乡统一就业市场。四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以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加快构建竞争适度、服务便捷、普惠“三农”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五是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等配置为重点,加快构建制度统一、标准一致、服务可及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难看出,上述城乡二元结构转向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思路主要是围绕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三类要素展开的,其核心是对现阶段的城乡要素交换关系进行调整与完善,而完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当前城乡要素配置状态的“矫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