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1.2.2 间接影响损失量在海堤建设和土方料场取料过程中,由于施工过程中对附近海域底质的搅动以及高浓度悬浮物的影响,导致部分底栖生物的死亡。

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通过工程分析,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点。

3.1 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3.1.1 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闭气土方取土及海堤基础处理、土石抛填,水闸基础开挖等施工时在局部水域引起悬浮物浓度增加。最直接的影响是削弱了水体的真光层厚度,降低了海洋初级生产力,导致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减少,从而引起以浮游植物为饵料的浮游动物生物量也相应的减少,进而影响到鱼类等生物量的减少。由于本工程海堤施工是分段逐步推进的,工程取土、水闸基础施工也是集中在一小段时间内,悬浮物质的影响范围和时间均较短,同时潮汐带来的外海浮游生物也对施工海域的浮游生物有所补充,因此,工程施工不会对该海域浮游生物的数量产生长期不利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工程施工区域的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均会逐渐恢复至原有水平。

3.1.2 对滩涂潮间带底栖生物的影响

3.1.2.1 直接损失量

本工程对底栖生物的直接影响范围最主要是在海堤、围垦养殖区内的道路、房屋等附属设施建设处及闭气土方料场开挖处。

北Ⅰ、北Ⅱ海堤由北Ⅰ、北Ⅱ促淤坝加高闭气形成,其基础处理在北Ⅰ、北Ⅱ促淤坝施工时已完成,因此不会新增底栖生物量的损失;南堤是在促淤后的涂面上筑堤,需先进行基础处理,再进行堤身抛石、上部结构和防渗闭气等施工,南堤长2790m,底宽89.35m,直接影响面积249286m2,这部分底栖生物基本上全部损失。根据现状调查的底栖生物生物量及栖息密度,计算得海堤建设造成的底栖生物总损失量约2.46t,个体损失7.04×107个。

根据围区养殖规划,围垦养殖区内为养殖配套的道路、房屋等附属设施占地面积约344.7hm2,围垦养殖区建成后,将直接导致围区内潮间带沉积环境的消失,造成潮间带生物及底栖生物的损失。以潮间带生物损失30%、底栖生物损失70%计算,围垦养殖区内的道路、房屋等附属设施建设造成的潮间带底栖生物总损失量255.6t,个体损失1.27×109个。

工程设闭气土方料场2个,占地共计129.93hm2,均位于围区外侧的滩涂。土料场取出的土方将运至闭气土方填筑区用于填筑,这部分面积上的底栖生物将全部损失,因此闭气土方料场开挖造成的底栖生物损失量约12.8t,个体损失约3.68×108个。(www.daowen.com)

3.1.2.2 间接影响损失量

在海堤建设和土方料场取料过程中,由于施工过程中对附近海域底质的搅动以及高浓度悬浮物的影响,导致部分底栖生物的死亡。间接影响面积范围一般为海堤两侧30m、取土场两侧50m的范围,经计算,总影响面积为53.25hm2,底栖生物损失率以50%计,底栖生物损失年限以5年计算,底栖生物损失量为2.6t,个体损失为7.5×107个。

3.1.2.3 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本工程筑堤围垦阻断了洄游鱼类的通道,将迫使其寻求其他的洄游路线,造成该区域子幼鱼的损失,根据围垦区鱼卵、子稚鱼的平均密度估算工程建设共造成围垦区域损失的鱼卵约1.14×107个,子鱼2.28×107尾。

3.1.2.4 对滩涂湿地植被的影响分析

钓梁一期工程促淤滩涂围塘后,将使围区内原有的湿地逐步发生消退或演变。由于围区湿地和附近大面积的滩涂湿地一样属于光滩湿地类型,没有任何植被和特殊功能,因此,围塘基本对滩涂湿地植被影响不大。

围垦前,本工程滩涂主要发挥提供生物栖息地、水文调节等生态环境方面功能;围垦后近期用于养殖开发,围区内养殖区793.3hm2的水面仍然可以作为人工湿地,再加上堤线外还将出现新的淤涨,形成堤外滩涂,可以恢复部分自然湿地。

3.2 对陆域生态、景观的影响

本工程的建设对陆域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水土流失影响。工程施工将扰动原地貌面积230.85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11.53hm2(均为林地)。本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来自于海堤、石料场等占地。由于施工开挖等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若不加以治理,将对周边的水质、生态环境、景观等带来不利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