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历史洪涝灾害及其成因探析

历史洪涝灾害及其成因探析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楠溪江流域兴建了不少水利设施,抗御洪涝灾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至今为止楠溪江流域内仍然没有建立骨干性防洪体系,加上全球气候的改变,水灾仍频繁发生。

历史洪涝灾害及其成因探析

1.1 历史洪涝灾害

历史资料表明楠溪江两岸洪涝灾难深重,据史料记载:“公元1199庆元五年,秋水漂民庐,人多溺死……”“公元1912民国元年,永嘉八月廿八日、廿九日、卅日飓风暴雨,西溪一带山洪暴发,漂流无算,老弱男女蔽流而下,溺死者多逾巨万,数日之内瓯江捞尸千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楠溪江流域兴建了不少水利设施,抗御洪涝灾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至今为止楠溪江流域内仍然没有建立骨干性防洪体系,加上全球气候的改变,水灾仍频繁发生。近年来,超强台风袭击永嘉县次数日趋频繁 (仅2007年,永嘉县遭遇强台风影响就达3次),防汛抗台任务日趋严峻。

1.2 洪涝成因(www.daowen.com)

(1)自然因素。楠溪江流域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季风显著,降雨集中,是浙南山区暴雨中心之一,加上流域内特殊的地形地貌——山地多,平原少,山区面积约占全流域面积的90%以上,上中游山高坡陡,河道比降大,属于典型的山溪性河道,支流呈树枝状汇入干流,遭遇大暴雨时洪水迅速汇集,形成洪峰、汹涌而下;而下游平原地区人口、经济聚集,地势平坦低洼、河道比降平缓,渲泄洪水能力差,加之瓯江口潮水位顶托,极易引起 “狂风、暴雨、高潮”三碰头,洪水位迅速抬高造成漫溢田野,淹没农田、村庄以及城镇。

(2)防洪工程措施不足。楠溪江流域水利设施薄弱,流域内缺乏控制性防洪工程。目前,流域内小 (1)型以上水库共16座,其中中型水库有金溪电站水库 (集水面积118km2,总库容1937万m3)及北溪电站水库 (集水面积132km2,总库容3820万m3),且以水力发电为主,防洪、调洪作用有限;在干流沿岸除少数村镇有标准很低的防冲堤外,基本无堤防,缺少防洪御潮的屏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