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做好存货管理:最佳存货策略

如何做好存货管理:最佳存货策略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存货决策的意义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寻求最佳存货数量,使库存存货总成本最小化,是存货决策的意义所在。在存货决策中,一般将固定持有成本视作无关成本。在存货采购的批量是固定的情况下,单位成本不变,因此,在存货管理的决策中,一般将存货的采购成本视作无关成本。

(一)存货决策的意义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

存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一般在制造企业中,存货的成本占流动资金的50%左右,而在零售企业中,这一比例超过70%。由于存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已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存货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必须持有适当的存货,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

第一,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要求与存货相关的成本最小化。然而,存货持有成本的最小化要求小批量的订货或生产;而订货成本的最小化则要求订货批量大、次数少(生产准备成本最小化则要求批次少、时间长的大量生产)。这样,要想实现存货持有成本最低,就要求企业保持尽量少的存货甚至是零存货;而要想使订货成本或生产准备成本最低,则要求企业保持尽量多的存货。所以,企业在选择存货水平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两类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以使订货成本和存货持有成本的总和最小。

第二,企业持有一定的存货是为了满足不确定的存货需求。即使订货成本或生产准备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但由于缺货成本的存在,企业仍然需要持有一定的存货。如果对产品或材料的需求量远远超出了预期的需求量,存货可以作为一种缓冲器,使企业能够做到按时交货,从而使顾客满意。

企业的存货过多或存货不足都会增加企业的费用。存货过多,必然增加许多仓储保管费用和利息支出;存货不足,会造成生产经营中断,从而给企业带来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寻求最佳存货数量,使库存存货总成本最小化,是存货决策的意义所在。

(二)存货成本的构成要素

存货成本是指企业为取得并持有存货所发生的所有支出。在产品或材料等存货的市场需求量确定的情况下,与存货相关的成本主要有两项:如果企业的存货是外购的材料和商品,与存货相关的成本有订货成本和持有成本;如果企业的存货是自制的材料和商品,与存货相关的成本有生产准备成本和持有成本。而在产品或材料等存货的市场需求量不确定的情况下,与存货相关的成本还有缺货成本。

1.订货成本

订货成本是指企业为订购货物而支出的各种费用,包括办公费、差旅费、采购人员的工资薪酬和电话通信费等。订货成本分为变动订货成本和固定订货成本。变动订货成本与订货的次数成正比,固定订货成本与订货批次无关。在存货决策中,一般将固定的订货成本视作无关成本。

2.生产准备成本

生产准备成本是指使生产某种特定产品或部件的设备和设施达到可以使用状态而发生的各种准备成本,包括闲置的生产工人工资、生产设备的闲置成本(丧失的收益)和生产试运行成本(包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和间接成本等)。与订货成本相似,在存货决策中,一般将固定的生产准备成本视作无关成本。

3.持有成本

持有成本是指企业储存存货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仓储费用、保险费用、存货报废损失、财产税、年度检查费用、存货资金占用费用等。持有成本分为变动持有成本和固定持有成本。变动持有成本取决于存货数量及存储时间的长短,固定持有成本与存货数量及存储时间无关。在存货决策中,一般将固定持有成本视作无关成本。

4.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是指由于存货的数量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而发生的损失,包括销售额的减少(包括现在和未来的)、应急成本(增加的运输费加班费等)、停产成本以及延期交货而支付的罚金、客户选择其他供应商而丧失的销售机会及带来的企业信誉方面的损失等。缺货成本多属于机会成本,一般可采用一定的方法估计缺货成本。缺货成本和存货的存储量有关:当存货充足时,缺货的可能性小,缺货成本小;当存货不充足时,缺货的可能性大,缺货成本大。

除了上述的四种成本外,存货成本还包括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是指取得存货所花费的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装卸费、运输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挑选费。采购成本的高低取决于采购数量及采购的单位成本。在存货采购的批量是固定的情况下,单位成本不变,因此,在存货管理的决策中,一般将存货的采购成本视作无关成本。只有当存在数量折扣时,采购成本才成为相关成本。

还应注意的是,订货成本和生产准备成本在本质上是相类似的、两者都表示为取得存货而必须发生的成本。它们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前期必要作业的性质不同:一个是填制和发出订单,另一个是调试设备和设施。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将着重讨论外购材料和商品的经济订货量,因此,如果涉及生产准备成本时,都可看作是订货成本。

(三)经济订货批量的基本模型

所谓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简称EOQ),是指在保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下,使企业存货的相关总成本最低的每次订货批量。

一般情况下,订货批量减小,一方面使变动持有成本随着企业平均存货量下降而下降,但同时因订货次数增加而使变动订货成本增加;相反,订货批量增大,一方面使变动持有成本随着企业平均存货量上升而上升,但同时因订货次数减少而使变动订货成本减少。所以,采用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就是为了寻找使企业的总存货成本(即年订货成本+年持有成本)最低的经济订货批量。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可采用公式法、逐次测试法和图示法三种方法。

1.公式法

如果存货的需求量是已知的,在选择经济订货批量时只需要考虑相关的订货成本和存货持有成本。订货成本和存货持有成本的总相关成本可用下面公式表示:

总相关成本=每次订货成本年订货次数+单位存货年变动持有成本平均库存量

为了便于分析,做以下假设:

T——年相关总成本;

R——全年存货需要量;

Q——每次订货数量,即订货批量;

S——每次订货的成本;

C——单位存货年持有成本。

年相关总成本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为了求得总相关成本最小时的经济订货批量,可以通过导数求解:

即当时,为最经济的订货批量。

将(2)式代入(1)式,得出年最低相关总成本:

2.逐次测试法

逐次测试法也称列表法,是通过列表的方式针对不同的经济订货批量逐次测试,以求得总相关成本最小时的订货批量,也即经济订货批量的方法。

3.图示法

图示法是将订货成本、持有成本和总相关成本标示在坐标图上,从而可以清楚地揭示订货成本、持有成本和总相关成本之间的关系。

当订货成本与持有成本相等时,此时的批量是经济订货批量,也即经济订货批量在订货成本与持有成本的交叉处,此时的总相关成本是最低的。

(四)基本模型的扩展

上述经济订货批量基本模型是建立在理想状态下的,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达到。下面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地放宽一些限制条件,通过对经济订货批量基本模型的扩展,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情况的需要。

1.存在数量折扣情况下的经济订货批量

在前面的经济订货批量基本模型中,我们假设企业的单位采购成本是固定的。

但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如果企业采购的数量达到一定的标准,销售方将给予企业相应的数量折扣,一般购买得越多,企业享受的数量折扣就越多。所以,在有数量折扣的情况下,采购成本是存货决策的相关成本。此时,存货的总相关成本由订货成本、持有成本和采购成本组成。

当享受折扣的订货起点低于或等于经济订货批量时,企业会选择享受数量折扣;而当享受数量折扣的订货起点高于经济订货批量时,企业应该对是否应享有数量折扣进行权衡。如果选择享有数量折扣,一方面,由于订货数量的增加,会使总相关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享有数量折扣,采购成本会节约。因而,一般需要通过以下步骤进行选择。

(1)计算不享有数量折扣情况下的经济订货批量。

(2)如果该经济订货批量高于或等于享有数量折扣起点的订货批量,则该经济订货批量就是最优解。如果该经济订货批量低于享有数量折扣起点的订货批量,则应分别计算不享有数量折扣和享有数量折扣时的总相关成本。

(3)如果不享有数量折扣时的总相关成本低于享有数量折扣时的总相关成本,则不享有数量折扣时的经济订货批量就是最优解;否则,享有数量折扣时的经济订货批量是最优解。

2.存货陆续入库情况下的经济订货批量

在上述的基本模型中,我们是以企业的订货是一次同时入库为前提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本身的储备空间有限或者想要降低持有成本等原因,企业一次订货,但会陆续到达,并陆续地领用。为了便于计算,假设存货均匀地到达,同时入库的速度要大于领用的速度。

每天的入库量以P表示;每天的领用量以R′表示;

则:每次订货全部到达所需要的时间t=Q/P;

存货最高的库存量=(P-R′)t

由此可以得出总相关成本为:

T=RS/Q+(P一R′)/2×(Q/P)C

对上式求关于Q的导数,得出存货陆续入库情况下的经济订货批量为:

当Q为经济订货批量时,总相关成本的计算公式为:(www.daowen.com)

3.允许缺货情况下的经济订货批量

在产品或材料的市场需求量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还可能发生缺货。当企业的缺货成本较之增加安全存量的成本很小时,企业可以通过支付一些缺货成本来弥补因缺货而对企业的信誉、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损失,所以,企业会允许一定数量的缺货。

设T代表与订货量(Q)及允许缺货量(L)有关的存货相关总成本(T)。在允许缺货的情况下,年相关成本应由订货成本、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三部分构成。G为单位存货的年缺货成本,则公式表示如下:

分别求T关于Q与L的偏导数,并根据拉格朗日定理使偏导数为0,得:

(五)再订货点的确定

经济订货批量解决的是每次订购(或生产)多少存货的问题。除此之外,经济订货批量还要解决什么时候应该发出订单(或者开始准备生产)的问题,也即再订货点的问题。

我们在前面已经比较完整地阐明了经济订货批量如何确定,当然,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是建立在订货与到货并不存在时间间隔的假设基础上的,可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企业的采购部门不能做到随时补充材料,因为从采购订单发出到所需的存货运进仓库通常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企业必须在用完全部材料之前就要订货,从而避免因企业库存不足造成的损失。

1.需求确定情况下的再订货点

再订货点(recorder point)是指当企业的存货库存降到某一水平时,企业需要立即发出订单的时点。再订货点是经济订货批量、订货提前期(交货周期)以及存货消耗速度的函数。

为了避免缺货和尽量降低存货的持有成本,企业应该及时发出订单,以确保在最后一个单位存货用完时,新订购的存货恰好到达。在存货需求确定的情况下,如果已经知道了存货每日的耗用量和交货周期,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出再订货点:

再订货点=存货平均每日的耗用量×订货提前期

需要注意的是,在企业存货的每日需求量确定的情况下,当存货的库存量达到再订货点的时候,正好到达订货提前期。因此,按再订货点订货与按订货提前期订货是一致的。

2.需求不确定情况下的再订货点

在存货的需求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影响再订货点的要素除了经济订货批量、订货提前期以及存货消耗速度外,还有安全存量要素。

安全存量(safety stock)是指为了应付需求波动而额外多持有的存货。为了防止因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在交货周期内存货耗用量超过正常水平以及因突发事件使交货周期延长使库存不足以维持到存货入库情况的发生,企业通常都会保持一定的储备量。安全存量的多少取决于库存耗竭的程度。

安全存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安全存量=(预计每天最大耗用量-平均每日正常耗用量)×订货提前期

在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再订货点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再订货点=平均每日消耗材料量×订货提前期+安全存量

应该注意的是,在增加安全存量的同时,企业相应的持有成本也会增加,因此,必须要权衡一下设置安全存量而增加的持有成本以及没有设置安全存量而增加的库存耗竭所带来的成本,包括失去市场份额的成本、失去商业信用的成本等。还应注意的是,在存货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再订货点与订货提前期往往是不一致的。那么,什么时候应该发出订单呢?一般情况下,是看再订货点和订货提前期哪个先到达。如果是先到达再订货点,尽管此时还没有到达订货提前期,应该立即订货;如果先到达订货提前期,此时也可能还没有到达再订货点,同样应该立即订货。否则,存货就可能发生脱节,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

(六)适时制存货管理

1.适时制存货管理的特点

适时制(Just-In-Time,简称JIT)也称即时制或需求拉动式,是一种全新的存货管理方法。在这种方式下,原材料和其他生产部件等存货仅在需要时才购买或生产,并且生产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必须即时进行。采用适时制存货管理的目标是使库存存货达到最小化,甚至于是0,以减少质量检验、储备、物料处理等非增值活动的成本,因此,适时制存货管理也称为零存货(ZeroInventory)管理。适时制不仅仅是一个存货管理方法,它是要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消除非增值作业并提高产品质量的哲学思想。本田汽车、宝丽来、西门子等实施适时制的公司都认为存货是一种浪费,因此,必须通过仔细的规划使存货达到最小化,甚至是0。适时制存货管理理念所包含的要素有加强价值链各方的合作、降低存货、缩短生产耗时、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增加雇员的责任和授权等。因此,适时制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生产过程永无休止的持续改善,通过增加资源利用效率,消除各种浪费,减低企业成本,并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服务,达到企业增加利润及提升核心生产力的目的。

适时制存货管理的核心是降低存货,具体包括降低原材料存货、降低在产品存货和降低产成品存货等。

采用适时制系统对企业成本管理系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

在传统的产品生产中,企业的大多数时间都用在存货的运输、检验、等待等非增值的生产准备时间上。而适时制认为生产准备时间不增加价值,是一种浪费。因此,适时制要消除这种浪费。适时制使库存存货达到最小化甚至于是0的目标,要求企业寻求一条全新的、更加高效的途径来完成生产准备工作,以减少质量检验、储备、物料处理等非增值活动的成本,因而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

(2)需求拉动存货的采购和生产。

传统产品生产采用推动式的生产系统。在该种系统下,计划部门根据计划生产量计算所需材料并发出生产和订货指令,每一生产车间将生产出的零件运到下一道工序,不论下一道工序是否需要。其结果是,库存的存货可能不断地累积。

适时制产品生产采用的是需求拉动式的生产系统,即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量安排生产的数量。每一道生产工序所生产产品的数量仅仅是下一道生产工序所需求的数量。所需要的材料或部件只要在生产开始时能够及时到达,就能够正好满足需要,从而使存货的库存达到最低。

(3)存货采购策略变化。

传统存货采购策略是建立在订货成本和持有成本基础之上的,并据此来确定经济订货批量,其思想认为企业需要保存一定量的存货以备不足,或者成批量购买成本会降低。而且,传统的采购方式最关心的是价格问题,一般忽视质量和交货时间问题。

与传统存货管理方式不同,适时制存货管理的重点在于降低存货。然而,从管理理论的角度来看,它所带来的好处绝不仅仅是存货数量的减少,而且还在改进质量、提高生产力、改进生产流程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适时制系统除了能够提高成本效率外,还可以增强公司的灵活性,以应付顾客对更高质量、更多品种的产品的需求。适时制系统所关注的产品质量、对顾客需求的反应的灵活性以及成本效率等正是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必须重视的三个基本因素。因此,适时制系统无疑是企业实现其获得竞争优势战略目标的强有力工具。

2.适时制存货管理的财务收益

采用适时制存货管理方式能产生诸多的财务收益,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降低产品成本

适时制存货管理系统的实施将大大地降低产品的成本。这是因为:首先,由于适时制追求零存货,因而可以将存货上的投资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降低存货上的机会成本。其次,由于适时制下存货只有在需要时才到达,因而一般没有额外的库存,这样,不仅可减少存货的仓储空间、保管费用及其他的仓储成本,而且可以减少存货过时及贬值的风险等持有成本。再次,适时制系统通过单元式制造、与供应商的密切联系等方式缩短生产准备时间,消除不增值作业,从而减少生产准备成本和生产总成本。最后,适时制强调全面质量管理。通过全面质量管理,能够迅速发现缺陷,并从根源上消除缺陷,减少废品和废料成本。

(2)增加企业收入。

适时制要求企业缩短向顾客的交付周期,以便提高对市场需求快速作出反应的能力;又由于采用适时制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是高质量的,因此为企业带来了质量方面的信誉。快速的反应和高质量的产品均能提高顾客的满意度,顾客满意度的提高能使市场份额扩大,从而带来收入的增加。

(3)简化成本核算

在适时制环境下,企业几乎没有原材料、半成品等存货,且按制造单元组织生产。因此,许多过去或者采用动因追溯或者采用主观分配方法分配到产品成本中去的间接费用现在可直接按产品进行归集。这样,成本数据的收集和计算更加简单,既提高了间接成本的可追溯性,又简化了产品成本的核算过程。

(4)完善业绩评价指标。

适时制存货管理的目标是降低存货,并尽可能地减少非增值时间,使生产周期降低到加工时间,因而强调的是全面的效率。而许多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仅强调部门的成本节约及部门的效率。因此,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导致评价结果的片面性。例如,为了获得数量上的折扣,采购人员可能会订购过量的存货,从而导致后续费用(如储存、报废和搬运成本)大幅度增加。适时制存货管理方式更有助于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与适时制存货管理目标相一致,其业绩评价强调存货的周转、生产周转的时间和生产周转效率。

存货周转率是用来评价企业在降低存货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的,存货周转率越高,降低存货的业绩就越好。其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率=年需求量+年平均存货(用某一项存货的实物量计算)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用财务报表金额计算)

生产周转时间是用来计量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花费的总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

生产周转时间=准备时间+加工时间+搬运时间+等待时间+检验时间

在理想的环境下,生产周转时间只包括加工时间,并且这个时间越短越好。

生产周转效率是用来反映生产时间的有效性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生产周转效率=加工时间+生产周转时间

如果所有的非增值作业都被消除的话,生产周转效率应该为1。

3.EOQ存货管理与适时制存货管理的比较

经济订货批量法承认订货成本的存在,并试图通过找到一个合适的订货数量来使两类成本达到最优的平衡。而适时制系统采用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途径来实现使存货持有成本与订货成本之和最小的目的。相反,适时制系统不承认订货成本存在的合理性,因而试图将这些成本降低到0。如果订货成本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话,唯一剩下的需要最小化的成本就是只有存货的持有成本了。而存货持有成本的降低可以通过将存货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来实现。这就是为什么在适时制系统中要求实现零存货的原因。

在适时制系统下,进货质量和供货的及时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合格的原材料、零部件和迟到的供货将使整个企业面临瘫痪。因此,采用适时制进行存货管理时,不仅要考虑订货成本、采购成本和储存成本等,还要考虑质量成本和缺货成本等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