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在生产决策中选择最佳方案?

如何在生产决策中选择最佳方案?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生产决策,选取一个最佳方案,就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联产品分离前所发生的成本是联合成本,与决策无关,属非相关成本;而联产品在分离后继续加工所发生的追加变动成本和专属固定成本是可分成本,属相关成本,所以,在决策时应按下列原则选择方案。可以说,副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是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决策的特例。这是企业管理人员在生产决策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

如何在生产决策中选择最佳方案?

生产决策(production decision)是企业短期经营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经常碰到的决策问题大多是生产方面的决策问题,如企业的生产布局、新产品的投产、几种产品生产的合理安排、材料的最佳利用、亏损产品的处理等。这些需要决策的问题往往有多种方案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案往往经济效益相差很多。通过生产决策,选取一个最佳方案,就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新产品开发的决策

企业必须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促使产品更新换代,这样才能不断满足社会需要,维护和扩大市场占有率,取得经营主动权。大量追加投资开发新产品属于长期投资决策的范围,这里介绍的新产品开发的决策,是指可以利用现有剩余生产能力开发某种在市场上有销路的新产品,而且已经掌握可供选择的多个新产品方案的有关资料。这种决策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不追加专属成本,也不存在机会成本

在新产品开发的决策中,如果有关方案均不涉及追加专属成本,并且也不存在机会成本,就可以用单位资源边际贡献分析法直接进行决策。

2.涉及追加专属成本

当开发新产品的决策方案涉及追加专属成本时,可以使用差量分析法或产品边际贡献分析法进行决策。

3.需压缩现有产品的生产,从而产生机会成本

当需要压缩现有产品的产销量才能满足新产品开发需要时,被压缩的原有产品生产所能带来的边际贡献就构成了机会成本,也可使用产品边际分析法进行分析。

(二)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

随着生产专业化及产业分工协作的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常常面临着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问题。企业自制某些生产所需的零部件便于控制质量,但有时企业为了保持灵活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以及保持与客户的长期互利关系,也可从外部购买某些零部件。在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问题中,一般可采用差量分析法。当企业全年所需的零部件总量固定时,由于自制或外购的收入是相同的,所以,只需要通过比较其差量成本选择方案。

(三)产品进一步加工或直接出售的决策

加工使产品增值这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加工到何种程度再出售才最有利呢?这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决策问题。一般来说,是否进一步加工包括半成品、联产品、副产品三种情况。这类决策一般借助于差量分析法。不论哪种情况,进一步加工前的成本都是沉没成本,与决策无关,属非相关成本。因此,只需通过比较进一步加工后的增量收入和增量成本进行决策。

1.半成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

半成品既可以直接出售,也可以加工后再出售。直接出售半成品,成本与售价相对低些;进一步加工后再出售,因售价升高可获得较高的销售收入,但需追加一定的成本。如何选择,需遵循下列原则:

进一步加工后的销售收入-半成品的销售收入>进一步加工的追加成本应进一步加工(www.daowen.com)

进一步加工后的销售收入-半成品的销售收入<进一步加工的追加成本应出售半成品

在这里,“进一步加工后的销售收入-半成品的销售收入”是差量收入,“进一步加工的追加成本”为差量成本,此项包括追加的变动成本和专属固定成本。

2.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

联产品是在同一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若干种经济价值较大的产品。有些联产品,既可在分离后立即出售,也可以在继续加工后再行出售。对这类联产品是进一步加工后出售还是直接出售?这也是企业经常遇到的决策问题。由于联产品分离前所发生的成本是联合成本,与决策无关,属非相关成本;而联产品在分离后继续加工所发生的追加变动成本和专属固定成本是可分成本,属相关成本,所以,在决策时应按下列原则选择方案。

进一步加工后的销售收入-分离后即售的销售收入>可分成本(应进一步加工)

进一步加工后的销售收入-分离后即售的销售收入<可分成本(应分离即出售)

3.副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

副产品是经济价值很低或没有经济价值的联产品。对副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与联产品大致相同。可以说,副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是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决策的特例。所不同的是,副产品如不继续加工而作废料需支付一定的处理费用;若进一步加工,则可节约这部分处理费用,相当于增加了收入。因此,在决策时,只要分析副产品进一步加工后的销售额与节约的废料处理费之和是否超过可分成本即可。其选择方案的原则为:

进一步加工后的销售收入+废料处理的费用>可分成本(应进一步加工)

进一步加工后的销售收入+废料处理的费用<可分成本(应作废料处理)

(四)亏损产品应否停产或转产的决策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由于市场需求变化、产品过时、质量较次等原因导致产品滞销积压,发生亏损。对于亏损产品,从财务会计的角度看,一般认为应停产或转产以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从成本性态的角度看,停产某一亏损产品,一般只能减少该产品的变动成本,如果该亏损产品的边际贡献大于0,能弥补部分的固定成本,就不应该停产该亏损产品。否则,该产品的边际贡献消失,全部的固定成本只能全部由其他产品的边际贡献来负担,其结果是反而降低了企业的经营利润。因此,亏损产品可分为“实亏损”产品和“虚亏损”产品两种。对于“实亏损”产品,由于其边际贡献为负数,生产得越多,亏损得越多,除非特殊需要,一般不应该继续生产。而对于“虚亏损”产品,由于其边际贡献是正数,它对企业还是有贡献的。它之所以亏损是因为其边际贡献不足以弥补全部固定成本,如果停产,由于固定成本依然存在,亏损不仅不能减少,反而会增加,所以,应该设法扩大该产品的生产。

(五)生产能力约束下的产品组合的决策

如果企业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到底应怎样安排各种产品的生产量呢?这是企业管理人员在生产决策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和企业现有的资源,合理地安排各种产品的生产量,使各种产品的生产量达到最优组合,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