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定
本量利分析所建立和使用的有关数学模型和图形,是以下列基本假定为前提条件的。
(1)成本性态分析的假定。假定成本性态分析工作已经完成,全部成本已经被区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部分,有关的成本性态模型已经建立起来。
(2)相关范围及线性假定。假定在一定时期内,业务量总是在保持成本水平和单价水平不变所能允许的范畴内变化的,于是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性和变动成本单位额的不变性在相关范围内能够得以保证,成本函数表现为线性方程;同时,在相关范围内,单价也不因产销业务量变化而改变,销售收入也是直线方程。这一假定排除了在时间和业务量变动的情况下,各生产要素的价格(原材料、工资率等)、技术条件、工作效率和生产率以及市场条件变化的可能性。总之,假定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成本与销售收入分别表现为一条直线。
(3)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稳定的假定。假定在只安排一种产品生产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产品总是可以找到市场,可以实现产销平衡;对于多品种生产的企业,假定在以价值形式表现的产销总量发生变化时,原来的各种产品的产销额在全部产品产销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发生变化。这种假定可使管理人员能够集中注意力于价格、成本以及业务量对营业净利润的影响。
(4)变动成本法的假定。假定产品成本是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即产品成本中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而所有的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内),均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规定了上述假定,就可以十分便利地使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或图形来揭示成本、业务量和利润等诸因素之间联系的规律性,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同时了解上述假定,也会为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本量利分析原理指出努力方向:即不能套搬本量利分析的现成结论,必须从动态的角度去研究企业经营条件、市场与价格、生产要素、品种结构与技术条件等各因素的实际变动情况,调整修正分析结论,克服本量利分析的局限性,同时还应考虑如何在完全成本法下应用本量利分析的问题。
(二)本量利分析模型
本量利分析所考虑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收入和营业利润。因此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反映。
利润=收入-总成本
由于总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该式可以写成: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www.daowen.com)
设P为利润、p为单价、b为单位变动成本、a为固定成本、x为销售量,则:
P=p·x-b·x-a
=(p-b)·x-a
上述P,我国为营业利润,西方指息税前利润。
(三)贡献毛益、贡献毛益率和损益表
对本量利模型的有效使用依赖于对另外三个概念的理解:贡献毛益、贡献毛益率和贡献毛益损益表。贡献毛益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总量的概念。单位贡献毛益是销售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之差:
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贡献毛益计量销售量增加一个单位带来的利润的增长。如果预计销量增加100个单位,那么利润将增加100乘以单位贡献毛益的数额。贡献毛益总额(Tem)等于单位贡献毛益乘以销售数量。
贡献毛益总额=(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贡献毛益损益表是将本量利分析的信息列示出来的一种表格。在贡献毛益损益表中,是先从销售收入中减去变动成本总额(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得到贡献毛益总额,然后再从贡献毛益中减去固定成本总额。贡献毛益表在本量利分析中要比通常的损益表更有用,因为它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相分离,变动成本直接因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而固定成本则保持相对固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