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虽然是为了更准确地计量产品成本而产生的,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而是已经深入到企业的管理层面,用以解决企业作业链—价值链的重构,乃至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等问题。因此,作业成本法更大的意义在于作业成本管理方面。作业成本管理在作业成本计算法认识价值链的基础上,对企业价值链进行改造和优化。
(一)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程序
作业基础成本管理(Activity Based Management,简称ABM)是通过对作业的识别和管理,选择作业价值最大化而客户成本最小化的活动,旨在提高顾客价值,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作业成本管理是基于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它通过作业成本计量,开展价值链分析指导企业有效执行作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成本管理的角度讲,作业成本管理把着眼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动态反映,可以更好地发挥决策、计量和控制作用,以促进作业管理的不断提高。
作业成本管理按作业分析、成本动因分析、业绩计量三步骤来进行。作业成本管理的设计与运行必须考虑作业分析、成本动因分析和业绩计量三方面的要求,并按次序组织衔接,循环进行。
1.作业分析
作业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辨别并力求消除不必要或不增值的作业;对不必要作业按成本高低进行排序,选择排列在前面的作业进行重点分析。同时,将本企业的作业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的作业进行比较,以判断某项作业或企业整体作业链是否有效,寻求改善的机会。
2.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即构成成本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成本动因通常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种。资源动因是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的标准,反映作业中心对资源的消耗情况;作业动因是将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的纽带。成本动因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各类不增值作业根源的探索,力求摆脱无效或低效的成本动因。
3.业绩计量
在作业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业绩评价体系,以便对作业成本管理的执行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然后通过这种作业成本管理绩效信息反馈,重新进行下一循环的更高层次的作业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管理的主要作用如下:
(1)通过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从而更有效地管理成本;
(2)关注关键活动过程和作业的有效性,并寻找降低成本、增加顾客价值的途径;
(3)通过将资源分配给关键的增值作业、关键顾客、关键产品,并通过持续改进,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总之,作业成本管理把管理的重点放在那些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最重要的作业上,通过对作业的跟踪和动态反映及事前、事中、事后的作业链和价值链分析,实现企业持续低成本、高效益的目标。因此,作业分析是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作业分析
作业分析就是确认、描述和评价一个企业所执行作业这样一个过程。作业分析的目的就是找出在不需其中任何一种作业的条件下生产产品的途径。进行作业分析首先要将作业划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1.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增值作业(Value Added Activity)是指那些有必要保留在企业中的作业。有些作业是为了遵守法律规定而产生的,如为遵守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报告要求和国内税收署(IRS)的填报要求而执行的作业。依照法律,这些规定的作业可看成是增值的。企业的其他作业是由企业酌情决定的。一个酌量性作业如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就可被认为是增值的。这三个条件是:①该作业将带来状态的改变;②状态的变化不能由先前的作业来完成;③该作业使其他作业得以执行。
非增值作业(Non-value Added Activity)是不必要的,也就是说,除了企业中绝对必要保留的作业之外的所有其他作业都是非增值作业。如果一个作业不满足前述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断定它是非增值的。通常情况下的非增值作业违反前两个条件。
相应地,增值成本是以完美的效率执行增值作业的成本。非增值成本是指由非增值作业或增值作业的低效执行而引起的成本。由于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正在努力消除非增值作业,因为它们增加非必要成本,从而影响业绩。同时,企业也在尽量使增值作业达到最优效率。
降低非增值成本是提高作业效率的一种途径。如果非增值作业被消除了,由此节约的成本应能追溯到单个产品中去。这些节约将使产品价格降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一个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应该能正确地区分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因为提高作业的业绩需要消除非增值作业,并使增值作业最优化。作业分析的主题是消除浪费。这样,作业分析试图确认并最终消除所有不必要的作业,与此同时,提高必要作业的效率。浪费消除了,成本就随之降低了。
非增值作业可以存在于组织的任何地方。在制造环节,有五种主要作业通常被认为是浪费的和非必要的。
(1)调度。一种耗费时间和资源来决定何时生产各种产品(或何时进行生产准备,需做多少次生产准备)及生产多少的作业。
(2)搬运。一种耗费时间和资源将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从一个部门搬到另一个部门的作业。
(3)待工。一种原材料或在产品在等待下一个工序时耗费时间和资源的作业。
(4)检验。一种耗费时间和资源来确保产品符合规定标准的作业。
(5)仓储。一种在产品或原材料处于存货形态时耗费时间和资源的作业。
所有这些作业都不能为顾客增加任何价值。(www.daowen.com)
2.作业分析与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是持续改善的目标。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及时地生产顾客需要的产品。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不断地在成本方面进行改善,作业分析旨在找出成本节约的关键。作业成本管理通过作业消除、作业选择、作业减低和作业分享等措施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1)作业消除。
作业消除主要是针对非增值作业而言的。一旦断定某些作业是非增值的,就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消除。例如,检验外购零件作业看起来是必要的,它确保使用合格的零件生产产品。然而,只有当供应商的产品质量较差时,该作业才是必要的。选择能够提供高质量零件的供应商,或选择愿改善质量控制以提供高质量零件的供应商,将会消除企业外购零件检验作业,成本节约随之实现。
(2)作业选择。
作业选择是指在由相互竞争的策略决定的不同作业组之间作出选择。不同的策略产生不同的作业。例如,不同的产品设计策略可能需要截然不同的作业。每一产品设计策略都有相应的一组作业及相关成本。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应选择最低成本的设计策略。所以,作业选择对成本节约有重大的影响。
(3)作业减低。
作业减低是指减少作业所需的时间和资源。这种成本节约方法主要针对于改善必要作业的效率,或作为短期策略改善非增值作业直至能够将其消除。生产准备作业就是一项必要作业,常被用来作为能够用更少的时间和资源来完成的作业的例子。
(4)作业分享。
作业分享是指通过达到经济规模来提高必要作业的效率。具体而言,在不增加作业本身成本的情况下增加该成本动因的数量。这样,成本动因的单位成本降低,耗用作业的产品的可追溯成本也降低。例如,在设计新产品时,尽可能考虑利用现有其他产品的元件。通过使用现有元件,企业就可避免创建一组全新的作业,因为与这些元件相关的作业已经存在。
3.非增值成本的消除
要实现消除或减少非增值作业的目标,首先要计量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增值成本是一个组织应发生的唯一成本。增值标准要求消除所有的非增值作业;对这些作业来说,最优状态就是零投入零产出。非增值作业的成本可通过比较实际作业成本和增值作业成本而得,可以反映无效作业(作业低效率)的水平及改善的潜力。
确认和计算增值和非增值成本的关键是确认每个作业的产出计量。一旦确认了作业产出计量,就可以界定每种作业的增值标准量(SQ)。将增值标准量乘以标准单价(SP)就可以得到增值成本。非增值成本可由实际作业产出水平(AQ)与增值水平的差额乘以标准单位成本得出。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增值成本=SQ×SP
非增值成本=(AQ-SQ)×SP
其中:SQ——一项作业的增值产出水平;
SP——每单位作业产出计量的标准价格;
AQ——实际作业产出耗用量(如果资源是按需取得的);
或AQ——实际取得的作业能力量(如果资源是使用前预先取得的)。
对于使用前预先取得的资源来说,AQ代表实际取得的作业能力,以实际作业能力计量。这样定义AQ,使非增值成本计算既适用于变动作业成本,又适用于固定作业成本。对固定作业成本来说,SP就是预计作业成本除以AQ,而AQ是实际作业能力。
在理想状态下,应该没有次品。此外,通过提高质量、改变生产工序等,检验最终也能够被消除。因此,返工和检验作业应该被消除。生产准备是必要的,但在JIT环境下,可以努力使生产准备时间降为0。
为了简化起见,也为了揭示与实际成本的关系,假设成本动因的实际单价与标准单价相等。在这种情况下,增值成本加上非增值成本等于实际成本。
应该注意的是,由于非增值成本的计量与追踪需要利用作业产出计量,而减低非增值作业又会减少作业需求,因而减少作业产出计量。如企业目标是减少企业加工的独一无二的零件的数量,从而简化到货检验、编制材料账单、选择供应商等作业。如果这些作业的成本是按耗用零件数分配到产品中,就会形成减少单位产品零件数的激励机制。尽管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利的,但也存在负面影响,因为过多地减少零件数可能影响产品的功能和销售。
为了防止这种负面影响,企业可以运用标准成本制度。首先,如果零件的数量是到货检验、编制材料账单和选择供应商等成本的动因,就可以求出单位作业动因的预计成本(也就是标准单价)。其次,应确认每种产品零件的增值标准数量。这样增值成本就只是标准单价和标准数量的乘积(SP×SQ)。如前所述,非增值成本就是实际耗用零件数和实际产量下的标准零件数之差乘以标准单价之积[(AQ-SQ)SP]。
(三)作业成本管理的具体运用
作业成本管理的任何措施都离不开作业基础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所以,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作业成本管理过程中的不断改进作业、减低成本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企业可运用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进行内部流程的持续改进、供应商的选择及顾客盈利能力分析等。
运用作业成本管理基本原理选择供应商时,供应商被定义为成本对象,与采购、质量、可靠性和到货准时性相关的成本全部被追溯到供应商。把供应商成本追溯到产品,而不是像传统成本计算法那样把它们平均分摊到所有的产品,根据得出的结果,管理者能够看到大量的、需由专业供应商来提供的独特配件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并与只需要标准配件的产品成本进行比较。产品设计者如了解复杂程度较高的产品的成本,他在设计新产品时,就能更好地在功能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准确地将供应商成本追溯到产品,可以更好地把握产品的利润率,以使产品设计者能够在不同的产品设计中作出更好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