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理论简要介绍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理论简要介绍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产品成本的经济内容作业成本计算法强调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性,而不论其是否与产出直接有关。虽然作业成本计算法也使用期间费用概念,但此时期间费用汇集的是所有无效的、不合理的支出,而不是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支出。另外,作业成本计算法下的成本项目是按照作业类别设置的。因此,在作业成本计算法下,成本计算的对象是多层次的,大体上可以分为资源作业、作业中心和制造中心这几个层次。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理论简要介绍

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计算法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因此,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理论差异:

(一)产品成本经济实质

作业成本计算法认为,企业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以后,企业成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从而形成了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向外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给下一个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最终产品,作为企业内部一系列作业的总产出,凝聚了各个作业的价值,并最终转移给顾客。因此,“作业链”同时也表现为“价值链”,作业的推移,同时也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和转移,最后形成转移给外部顾客的总价值,这个总价值即是产品的成本。

而传统成本计算法认为,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

(二)产品成本的经济内容

作业成本计算法强调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性,而不论其是否与产出直接有关。虽然作业成本计算法也使用期间费用概念,但此时期间费用汇集的是所有无效的、不合理的支出,而不是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支出。之所以采用这种处理方法是因为作业成本计算法认为,并非所有的资源耗费都是有效的资源耗费,也并非所有的作业都可以增加转移给顾客的价值。一般而言,对最终产出有意义的资源耗费称为有效资源耗费,能增加转移给顾客价值的作业称为增值作业,否则,称为无效资源耗费和非增值作业。企业将无效资源耗费和非增值作业耗费计入期间费用是希望通过作业管理消除这些耗费。也就是说,在作业成本计算法下,产品成本是完全成本。就某一个集供、产、销于一体的制造中心而言,该制造中心所有的费用支出只要是合理的、有效的,都是对最终产出有益的支出,因而都应计入产品成本。另外,作业成本计算法下的成本项目是按照作业类别设置的。

而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产品成本则是指其制造成本,就其经济内容看,只包括制造产品过程中与生产产品直接有关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费用支出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产品成本按经济用途设置成本项目。

(三)成本计算对象

传统成本计算一般以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或以某一步骤(分步法)或某一批订单(分批法)为成本计算对象。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与传统制造系统相适应,并受传统会计信息目标的制约。传统成本计算的目标主要是满足计算存货成本的需要,进而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

作业成本计算法适应于弹性制造系统下的适时制生产方式,生产组织中作业的可分辨性极大地增强,同时,企业成本控制观念和控制手段也都提高到了新的高度。这种变化要求成本信息不仅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还要满足成本控制和生产分析的要求。当作业成本计算法将资源、作业、作业中心、制造中心等概念引入成本控制时,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作业成本计算体系。因此,在作业成本计算法下,成本计算的对象是多层次的,大体上可以分为资源作业、作业中心和制造中心这几个层次。

1.资源

如果把整个制造中心(即作业系统)看成是一个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投入——产出系统,则所有进入该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都属于资源范畴。资源进入该系统,并非都被消耗,即使被消耗,也不一定都是对形成最终产出有意义的消耗。因此,作业成本计算法把资源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是要在价值形成的最初形态上反映被最终产品吸纳的有意义的资源耗费价值。也就是说,在这个环节,成本计算要处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区分有用消耗和无用消耗,把无用消耗价值单独汇集为不增值作业价值,而只把有用消耗的资源价值分解到作业中去。二是要区别消耗资源的作业状况,看资源是如何被消耗的,找到资源动因,按资源动因把资源耗费价值分别分解吸纳到这些资源的不同作业中去。资源一般分为货币资源、材料资源、人力资源、动力资源等。

2.作业

作业是成本分配的第一对象。资源耗费是成本被汇集到各作业的原因,而作业是汇集资源耗费的对象。从管理角度看,作业就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和环节。但从作业成本计算角度看,作业是基于一定的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作业应具备如下特征:

(1)作业是以人为主体的。尽管现代制造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但仍然不能缺乏人的参与,人掌握并且操纵各种机器设备仍然是现代制造业中各项具体生产工作的主体,也就是作业的主体。(www.daowen.com)

(2)作业消耗一定的资源。作业以人为主体,至少要消耗一定的人力资源;作业是人力作用于物的工作,因而也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源。

(3)区分不同作业的标志是作业目的。在一个完备的制造业中,其现代化程度越高,生产程序的设计和人员分工越合理,企业经营过程的可区分性也就越强。这样,可以把企业制造过程按照每一部分工作的特定目的区分为若干作业,每个作业负责该作业职权范围内的每一项工作,这些作业互补并且互斥,构成了完整的经营过程。作业目的与某一具体工作的目的是有区别的,如采购作业,负责适时为生产提供材料,但从该作业内部看,仍然包括若干项具体工作:有人负责与供应商建立固定联系,有人处理款项结算与材料交接,有人负责材料运输等等。之所以把这些工作确定为一项作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作业动因,因为这些具体工作都因该作业动因而发生。

(4)对于一个生产程序不尽合理的制造业,作业可以区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这里,非增值作业虽然也消耗资源,但并不是合理消耗,对于制造产品的目的本身并不直接做出贡献,如企业内部产品的搬运作业;以搬运距离作为其动因消耗资源,但作业成本计算法认为,这种搬运作业可以采用缩短搬运距离即紧凑经营过程的方式予以逐步消除。

(5)作业的范围可以被限定。从管理角度看,设定作业往往基于某一特定企业的生产状况,既可以做粗略的划分,又可以把作业区分得很细,这要视管理的要求而定。而就作业成本计算而言,虽然试图提供精细的成本管理信息,精细到何种程度并无特定的标准,但由于作业区分的依据是作业动因,而作业动因对于特定企业是客观的,因而,作业范围是能够得到本质上的限定的。

在上述分析中我们看到,作业作为成本计算对象,不仅有利于相对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还有利于成本考核和分析工作。既然作业吸纳了资源,搞清作业状况,就搞清了资源耗费状况;减少作业,就堵塞了资源消耗的渠道,这都为降低产品成本提供了基本依据。

3.作业中心

作业中心是负责完成某一项特定产品制造功能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作业中心既是成本汇集中心,也是责任考核中心。一般说来,作业中心是基于管理的目的而不是专门以成本计算为目的设置或划定的,传统制造企业的经营过程被习惯地分为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这三个环节,而按照作业成本计算理论,这三个环节都可以称为作业中心。但是,作业成本计算法面临变化了的制造环境,这种划分显得过于简单,已经不能满足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的需要。

另外,将作业中心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还有利于汇集资源耗费。由于管理手段的限制,也由于成本核算本身的成本——效益原则,及时地把资源汇集到每项作业既无必要、也无可能。这样,作业中心成为计算资源耗费价值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在计算成本时,应先在作业中心中汇集该中心范围内所耗费的各种资源价值,然后,把汇集的资源价值按照资源动因分解到各种作业。之所以要把资源价值分解到各作业,是因为各作业对最终产品贡献的方式与原因不同。

4.制造中心

制造中心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实质上是指计算制造中心产出的产品的成本。一般地,一个大型制造企业总可以划定为若干制造中心,划定制造中心的依据是各制造中心只生产某一种产品或某个系列产品。如某汽车制造厂按照产品类别可以划定为轿车、卡车客车等多个制造中心,某机床厂也可按照机床种类划定制造中心等等。制造中心所产产品只是相对于该制造中心而言,未必是企业的最终产品。如具有多生产步骤的大型制造企业可以按生产步骤划定制造中心,此时,这些制造中心前后相接,共同构成完整的制造过程,前一个制造中心只是为后一个制造中心生产可供进一步加工的半成品而已。

如果制造中心只生产某一特定型号的标准产品,成本计算过程是简单的,只需把该制造中心所含各作业中心汇集的资源耗费价值全部计入该产品的生产成本,期末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即可。

如果制造中心生产多种产品,则作业成本法就更能体现其优越性。由于在适时制生产方式下,企业一般要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生产组织程序设计工作,因而无论是从设计安排上,还是从经济效益上看,由某制造中心生产同一系列的产品是合理的。所谓同一系列产品,是指生产工艺相似、制造手段一致而产品结构和用途又有明显差别的各种产品。如制笔厂的钢笔制造中心,其所生产的钢笔可以认为是同一系列产品。由于制造中心又包含若干作业中心,我们又可以将生产钢笔这个制造中心,划定为笔壳和笔芯这两个作业中心。按照作业成本计算理论,我们要按制造中心计算各种钢笔的成本,按作业中心考核生产责任,也就是说,我们要在该制造中心追踪由这两个作业中心生产组合形成的每一型号钢笔的生产状况进而计算产品成本。由于现代消费者的挑剔和选择性,该制造中心可能需要生产很多类型的钢笔,每种数量可能并不大,而且,每种产品在生产中所消耗的作业并不相同,结构简单的产品包含较少的作业,结构复杂的产品则包含较多的作业。显然,按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把间接费用按同一标准分配给这些复杂程度不同的产品是不合适的。在这个问题上,作业成本计算法显示了其作业既可能是多种产品的共同作业,也可能是某特定产品的专属作业。当把作业中心成本分配给作业后,要借助作业动因把作业成本分配给不同产品。当然,对于某项产品的专属作业,只需把该作业成本汇集到该特定产品中去即可。

上面分四个层次论述了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成本计算对象。在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中,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概念,即顾客。顾客这个概念虽不是一种成本计算对象,但却能使我们深化对作业成本计算对象的理解。就整个企业而言,企业的顾客即是向企业发出需求信息(即订单)的用户。而从企业内部看,顾客是接受价值的“吸收器”,这样看来,作业是资源的顾客,作业中心是作业的顾客,制造中心又是作业中心的顾客。强调这个概念,又与适时制生产方式有关,在适时制生产方式下,前一个顾客要适时地为后一个顾客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