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销售中,有一种很重要的提问方式,即启发型提问。启发型提问是引导客户说出当前的问题给自己带来的后果和影响,而这里的后果和影响甚至是销售员都难以想象的,进而促成销售。启发型提问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焦点放在问题的影响上
启发型提问不同于诊断型提问,它是将焦点放在问题上。在这一阶段,销售员会把焦点转移到问题的影响上,即问题对客户造成了什么影响,进而启发客户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对自己造成的影响。
例如,销售员询问客户:“如果这个问题一直持续下去……”“这个问题若一直存在……造成……”等,暗示客户可能产生的严重影响,以引导客户重视问题。
(2)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后果
销售员除了要引导客户将焦点放在问题的影响上,还要进一步引导客户了解如果不解决问题,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让客户深刻地了解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例如,销售员通过告诉客户“手机过度发热,会带来哪些后果呢”引导客户思考:手机过度发热会使手机卡顿、自动关机,甚至发生爆炸。
销售员明确告知客户问题的严重后果,会极大地激发客户快速地解决问题,引导客户满足需求。
(3)将隐性需求转化为显性需求
上面说到客户的隐性需求常常以不满、期待等形式表现出来,而客户的显性需求则是对自己的“痛点”和期望做出了明确的表述。也就是说,客户能够将自己的抱怨和不满具体到某种现实行为,同时,客户已经明确知道自己能够通过找到产品而解决自己的抱怨,对产品也有了新的认识,并进一步明确了自己能够从产品中获得的利益。
在启发型提问阶段,销售员需要将客户的隐性需求转化为客户的显性需求,并让客户知道自己的产品是能够解决客户的问题,给客户带来利益的,促使客户为满足需求而实现成交。
在现实销售中,在引导客户需求这一阶段,销售员已经从抱怨中获知情境问题,并找到了客户抱怨中的最大“痛点”,并暗示客户该“痛点”会带来哪些负面的后果和影响,让客户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启发客户满足需求。
具体来说,销售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步骤来引导启发客户:
(1)引导客户关注产品利益
当客户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痛点”对自己产生的重大影响和不解决将会给自己带来的恶劣后果后,销售员就要乘胜追击,引导客户关注产品利益。
产品利益是指产品能够给客户带来的某种利益,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满足自身的生理或心理需求。销售员在把客户的问题变成明确的需求后,即将问题的危险之处用明确的方式表现出来,能让客户感觉到问题的压力。(www.daowen.com)
例如,销售员询问客户:“如果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会不会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呢”“如果还是坚持这种做法,会不会损失更多的金钱呢”等。销售员需要将客户的显性需求与产品利益相关联,促使客户产生快速解决问题的渴望。
举个简单的例子,客户长期受到洗衣机噪声、费水等困扰,但始终无法下定决心去购买一款新的洗衣机。
这时候销售员需要引导客户关注自己的内在需求,即需要一款新的洗衣机,不仅能够解决噪声、费水等困扰,还能拥有一个高品质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销售员口中的“高品质的生活”就是产品利益,产品利益能提供给客户的绝对是大于产品本身的功能的。只有将客户引导到产品需求的相关区域和利益,才能够更好地对客户实现说服。
(2)引导客户的需求转向自己销售的产品
如果销售员在发掘出客户的问题之后,让客户产生一种新的感受,即销售员推荐的产品并不是最佳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例如客户希望产品的优势是实惠,但销售员的产品定位是高端大气,这时销售员所做的一切就是徒劳。销售员此时需要引导客户做出有益于自己所销售的产品的思考。
因此,销售员这时还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
一是让客户充分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即多耽搁一天就会多受一天损失,放大问题的危险性,如果不立即解决会带来大麻烦。
二是销售员在明确客户的需求之后,需要将自己的产品优势与客户的需求对应起来,进行转换,让客户知道销售员销售的产品与自己的需求是相一致的。
(3)转化客户的标准
销售员在引导客户的需求转向自己销售的产品时,一方面需要放大客户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要转化客户的标准,甚至重新定义客户的标准。这时候就需要销售员有技巧性地使用含糊性的语言进行转化,引导客户说出自己所期望的答案。
举个例子,客户希望买到实惠的产品,这时候销售员询问客户:“您刚才说希望买到价格实惠的产品,我能不能这样理解,您希望购买的是高性价比的产品,是吗?”
其实价格实惠和性价比不一样,但是销售员通过“性价比”转化概念。一旦客户认同,销售员就针对自己产品本身的“高性价比”来进一步引导客户购买此款产品,引导客户需求,由“价格实惠”转化为“性价比高”的产品。
转化客户的标准是一种使用含糊性语句来引导客户需求的巧妙方法,进而实现说服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