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设备管理:深刻变化的内涵

设备管理:深刻变化的内涵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动态的不断变化,设备管理工作内涵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设备的整体技术状况既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提高经济效益、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的最基础工作。只有重视设备的全过程管理,才能达到企业高效生产。3)加强设备专职人员管理。

设备管理:深刻变化的内涵

随着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动态的不断变化,设备管理工作内涵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管理目标已由单一的保证完成生产任务,转向了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将设备的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实现了有机结合。提高设备管理工作水平,保障设备安全、稳定和经济性运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不仅是增收创效的基本职责,也是追求的共同目标。设备的整体技术状况既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提高经济效益、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的最基础工作。只有重视设备的全过程管理,才能达到企业高效生产。

【案例1-2】 河南省某石化企业通过强化设备前期、中期和后期管理,逐步实现了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也探索出具有石化企业特点的设备管理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重视前期管理,实现投资最大回报

设备前期管理是企业实施设备综合管理的工作龙头,应从项目规划、更新改造、设计选型、购置安装、效益评估等方面入手,紧紧围绕企业生产情况和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环保等综合因素上做文章,以实现投资回报的最大化。设备管理部门不但要重视设备前期管理,而且应从设备立项开始就参与相关的工作。既要从专业上把好关、选好型,又要遵循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原则,对设备的可靠性、适用性和安全性等提出相关要求。为设备使用、维护检修和备品配件管理,以及实施设备技术改造工作等打好基础,确保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和综合效率最高。严禁发生因选型不当或盲目抉择,造成新增设备低效、闲置或检修中出现备品配件不通用、难组织、延误检修时间等问题。例如,化一车间工艺上原来使用的是蒸汽往复泵,因介质温度较低和粘度过大,极易造成堵塞现象,使用效果一直不理想。虽然在设备技术改造时,技术人员重新设计和选用了双螺杆泵,但经实际应用效果仍不理想,经常出现抽真空或堵塞等故障,不但迫使整个生产系统多次停机,也给企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设备管理部门与相关单位经反复分析和进行技术论证,以及借鉴行业内同类设备运行经验,通过不断摸索与实践,于2007年底再次进行了技术改造,选用了新型的AY型离心泵,彻底解决了上述问题。设备投用后不仅运行平稳、性能可靠,而且运行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2.强化中期管理,确保装置高效运行

如果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及内容,还停留在只重视在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检修管理上,而轻视或忽视了设备前期和后期管理,甚至是“以修代管”,不但会造成管理工作的事倍功半情况,而且会形成管理上的恶性循环。设备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最直接和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就是要抓好设备使用的全过程管理,牢牢抓住“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技术攻关、更新改造”五个环节不放。同时切实在管好、用好、修好、改造好设备方面多下工夫,必将使设备管理工作抓出效益、抓出水平,也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1)推动全员参与,重视使用管理 设备使用管理是设备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主要指设备使用、维护阶段的管理,这一阶段是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时期。设备在运行中,由于受到各种外力、使用方法、工况介质等因素影响,其工作性能和技术状况不仅会发生改变,而且生产能力也会逐渐降低。要控制和延缓设备工作能力下降过程,就必须根据不同设备的结构及工作条件特点,科学掌控设备劣化的发生规律,创造适合不同设备工作的环境条件。引导员工正确使用设备,按照设备允许的工作规范,控制好设备的运行负荷及其他各项参数变化,真正做到精心操作和正确维护设备。依靠厂内与设备有关的各环节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和大力推行全员、全过程管理,在加强“三基”工作(基础工作、基层管理和基本功训练)基础上,必须做到持之以恒,才能见到成效。

1)加强操作人员管理。对操作人员来说,首先应加强责任心管理。因为操作人员是设备运行和日常维护保养的直接责任者,与生产系统接触的时间最长,对设备特点及技术功能状况等最了解和最熟悉,发现设备故障及隐患问题的几率也最大。因此,企业不但要重视操作工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地位,而且应教育操作工要倍加爱护设备和管理好设备,要严格按照“润滑油五定”和“三级过滤”等要求去做,坚决做到不超温、超压和超负荷使用设备,只要这一层面的工作做好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开展就主动了。

2)加强维护和检修人员管理,对维护及检修人员来说,不但要对所维护的设备能认真履行巡检职责,严格执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规程,而且能自觉地严把检修工作质量关,减少返修率。企业要积极引入和推行设备检修精度、设备耐用度等技术指标,作为衡量检修人员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参考依据,并进行严格考核。

3)加强设备专职人员管理。对设备管理部门来说,实施分级管理、强化监督、坚持定期检查、考核、奖惩和贯彻各项规章制度等,只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而管出水平和管出效益才是最终目的。因此设备专职管理人员的工作,不但要有明确的规划和范围,而且应把效益型的设备管理理念渗透和体现在管好、用好、修好和改造好全厂设备上,从技术参数、基础资料、备品配件、检修维护管理等方面做好工作,力争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2)实施科学维护和检修,优化技术性能 设备修理是恢复设备技术性能的基本手段,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因为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部件运动、外界因素造成的损耗等,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不能正常运行等现象,这些隐患如不及时排除,不仅会造成设备过早地丧失技术精度和功能,甚至会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所以,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故障隐患,优化和改善设备运行条件,不但能防患于未然,也能及时消除设备突发性故障和控制设备的渐发性故障,避免出现不应有的损失。

搞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应正确处理好生产任务与设备维护、保养和修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生产任务繁重的设备,更应解决好设备维护与生产任务之间的矛盾。抓好日常维护与检修工作,坚持实施状态监测和特殊技术维护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可以防止出现设备失修和避免过度维修等问题,也可减少发生事后维修及抢修工作的比率,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和延长寿命周期,提高设备增收创效的能力。同时,在确保各生产装置安全、平稳运行的前提下,还要充分利用生产装置检修和技术改造的计划停机时机,注重优化、改造和更新老旧设备,优化和改进落后的生产工艺,保证在用设备台台完好,在修设备台台修好,为生产装置的高效生产和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3)深化基础管理,为企业发展增加后劲 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基础工作做得扎实和全面,才能创出高水平和实现高效益。为此,企业必须把夯实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当做大事来抓,才能确保生产装置的高效和安全运行。

1)建立设备管理工作体系。建立科学和严密的设备管理工作体系,进一步明确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范围,努力培养出高素质和高层次的设备管理人员、维修人员和运行操作人员,保证设备管理目标和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高度一致,实现优质化管理。

2)全力推进制度化建设,有效规范操作者行为,确保设备平稳、安全运行。进一步规范修理人员行为,保证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的及时、到位和保质保量地完成。

3)完善基础资料管理工作。通过不断优化和创新管理模式,实现设备操作标准化、设备本质安全化、设备运行合理化,努力追求设备的零事故和零缺陷管理。注重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科技方法,强化设备技术状态的监测工作,进一步分析研究设备运行时的磨损动态和发展趋势,及时规划和制定可行性的预防措施,确保有效提高设备耐用度。

3.优化后期管理,进一步挖潜增效

设备后期管理是设备管理工作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只要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尽力盘活闲置设备,优化配置及合理调剂和利用,同样会给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几年来,在积极探索设备管理新思路和新方法上,开展了一系列的设备挖潜增效活动,对长期闲置设备或日常修理淘汰下来已不能适应生产需要的设备,通过采取技术改造等措施,不但恢复了应有的技术功能,而且在遇到生产装置改造或生产装置发生故障时,都能及时得到替换,确保了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符合技术要求的设备及时进行调剂和利用,既缓解了生产上的燃眉之急,同时也节省了购置费用和时间。对部分已退出生产、但技术状况及可靠度仍保持较好的旧设备,通过调剂安装到其他工位继续服役。例如,白土塔底泵,原设计使用的是ZE25型泵,在投用初期,因生产装置负荷较低、原料加入量少,设备可以满足生产需要。但随着生产装置扩能改造、润滑油质量升级和原料加入量的不断提高,该泵逐渐暴露出故障频繁、部件磨损加快、检修费用增高等问题,多次影响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行。对此,技术人员在反复优化配件材质和检修方案仍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对工艺、处理量、泵型等综合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最终用从其他生产装置退役的80AY—100×2型泵替代了ZE25泵。经改造后,设备运行平稳可靠,既满足了工艺要求,又盘活了闲置废旧设备。在五年时间内,工厂先后调剂和利用技改工程解决闲置设备、备件共301台(件),仅调剂利用闲置设备就达212台,其中,机泵设备53台,原值1925万元,评估值1155万元。既节约了企业的大量投资,又满足了生产需要。

【案例1-3】 东北某大型机床企业设备部门在管理上、技术上提出“四项要求”和“五个结合”,这“四项要求”既有综合工程学的思路,又继承了传统的先进经验,把综合管理思想和方法、手段落实到设备管理一生的各个阶段。“五个结合”融合了国际上先进的理念与经验,包括综合工程学、后勤学、TPM前苏联计划预修制的先进内容,也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先进经验。具体内容如下:

(1)四项要求

1)保持设备完好。设备只有保持完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运行,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系统的正常进行,这是设备管理最基本的任务和要求。设备完好可以通过正确使用设备、精心维护设备、适时修理和改造来实现。

2)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与其技术装备的素质有很大关系,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成为企业首当其冲的任务,尤其用新技术(特别是数字集成技术)改造现有设备,更是企业优先考虑的方式。

3)充分发挥设备效能。高性能(指自动化、连续化等)的设备需投入大量的资本,因此,希望设备有较高的利用率和高的投资回报率。所以应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尤其是高性能设备效能。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减少故障停机和修理停歇时间,综合平衡生产计划和维修计划等途径来充分发挥设备效能。

4)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设备投资效益是设备管理的最终的目标,是设备管理出效益的具体体现。这一主要任务可通过设备一生中技术管理经济管理的有机结合来实现。

(2)五个结合

1)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是应用系统对设备进行一生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为克服设计、制造与使用脱节的弊端提出的。设计、制造阶段决定了设备的性能、结构、可靠性及维修性等,这一阶段的费用占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相当比例,所以对设备一生来讲,设计、制造阶段相当重要,它关系到在使用阶段设备效能的充分发挥和设备创造经济效益的实现。设计、制造必须与使用相结合,设计、制造单位应从用户要求出发,为用户提供先进、高效、经济、可靠的设备,而用户单位应按设备的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设备、维修设备,并及时向设计、制造单位反馈信息,帮助设计制造单位提高设备质量。

2)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这是贯彻“预防为主”、保持设备良好技术状态的主要手段。加强日常维护,定期进行检查、润滑、调整、紧固、防腐、治漏,可以有效地保持设备功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延长使用寿命,减少修理工作量。但是,维护只能延缓磨损、减少故障,不能消除磨损、根除故障,因此,还需要合理安排计划检修(预防性修理),这样不仅可以及时恢复设备功能,而且还可为日常维护保养创造良好条件,减少维护工作量。

3)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这是提高企业装备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依靠技术进步方针的体现。在一定条件下,修理能够恢复设备在使用中局部丧失的功能或补偿设备的有形磨损,它具有时间短、费用省、比较经济合理的优点。设备技术改造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来提高现有设备的技术水平,设备更新则是用技术先进的新设备替换原有的陈旧设备。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不能仅搞修理,而应坚持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有计划地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与更新,不断提高设备的技术装备素质。

4)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这是我国设备管理的成功经验,应予继承和发扬。由于设备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涉及技术、经济和管理三个方面,涉及企业部门多、人员广。同时设备管理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必须既有合理分工的专业管理,又有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的群众管理,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做好。

5)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设备存在物质形态与价值形态两种运动,因此相应地有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它们是设备管理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技术管理旨在保持设备技术状态完好,不断提高设备技术素质,从而保证设备高的输出(指高产量、高质量、低成本、按时交货等);经济管理旨在对设备一生中价值形态进行控制,以达到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和高的综合效率。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使设备投资效益达到最佳。

4.设备的集成化管理(www.daowen.com)

设备通过采取系统化、制度化、区域化、自主化、分类化的集成管理,确保了设备完好率,确保了生产正常进行。

【案例1-4】 华东地区某一大型造船有限公司在2002~2004年其间共投入34亿元建厂,2005年投产,年生产能力达260万载重吨。

根据公司的造船模式:共配置了设备4700余台套。其中重、大、精设备50台;进口设备950台,如600t门式起重机、2200t×21m三辊卷板机、4000kN肋骨冷弯机、数控等离子切割机、22.5m×20m平面分段流水线管子流水线等世界先进的造船设备。

作为一个全新的企业,如何实现公司“建厂、造船、育人、效益”四同时,如何实现公司造船生产的均衡发展,如何走出符合自己企业特色的管理之路,是公司一直思考的核心问题。

(1)设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公司汲取国内外企业的优点,结合自身特点,通过系统化、制度化、区域化、自主化、分类化的集成管理,缩短了设备磨合期,确保了设备的完好率,保证了持续、均衡生产

1)系统化管理。作为一个全新企业,在设备系统化管理方面主要是对设备台账及保养运行情况进行管理,监督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迅速反馈信息,为设备的保养和维修提供依据,保障设备在最佳状态运行。通过系统化的管理,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为目标,为公司持续稳定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出贡献。通过引进专业厂家的设备软件,为设备系统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2)制度化管理。公司建立了《设备管理程序》、《重点设备管理办法》、《设备事故管理办法》、《管理项目控制程序》等20余项管理制度,实现了管理的制度化。为了更好地贯彻各项规章制度,除强化对使用部门的日常巡检和月检外,同时对设备管理人员、维修人员、作业长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宣讲、培训、考核,达标上岗。

3)区域化管理。根据公司中心造船模式的需要及生产流程,对设备实行区域管理。每个区域设立兼职的设备管理员,区域作业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每月由设备主管部门根据区域管理的要求,对每个部门实施绩效考核。在区域内各种通道都有明显的界线,在生产现场画出作业区域界线,明确各类物品存放区域。各区域设立标牌,分别表示生产、在制品、储备、物流堆放标准。实行自主化管理,对每台设备,明确设备操作人员为第一责任人,设备主管作业长为负责人。由责任人负责设备的日点检、开动台时记录、故障报修、日常润滑、一级保养等工作。每年通过“红旗设备”的评选,表扬自主化管理的先进个人,操作人员主人翁精神明显增强,参与意识大大提高。

(2)建立“以我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支撑的设备保障体系”现代制造企业为增强综合竞争力,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在生产方式经营管理上正在不断寻求变革和创新,如调整流程,充分运用成组技术、集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机构设置上实行扁平化,在生产组织上构建配套社会化、职能复合化的管理体系等。

1)利用社会技术资源,保证设备维修质量。作为一个新企业,为避免传统维修管理体制“大而全”、“小而全”造成的高成本、低效率的弊端,采取了新型分类管理法。

①一级保养。根据设备开动台时和加工精度状态,设备主管部门每月下达保养计划,由设备操作者实施。一级保养完成后,设备管理员及作业长在验收单上签字验收。

②二级保养。根据不同的设备分类,借助社会专业队伍力量,由受托单位派出技术小组根据设备技术状态及二级保养计划,制定二级保养方案,包括维修周期、内容、费用等交业主审核后执行。

③设备日常维修。由维修小组负责,根据管理部门制定的重点设备巡查表内容进行巡回检查,并承担生产部门设备报修的维修及应急抢修的任务。

④设备大修。根据设备特点,选择专业单位作为设备大修理定点单位。由定点单位派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技术状态跟踪和监测,确保大修理周期和质量。对关键及特殊设备直接委托制造厂进行大修,保证设备技术状态的恢复。

目前,公司已将10台32t门式起重机、电焊机的维修委托给原制造厂,将20台高空作业车、38辆运输车辆委托给专业维修单位维修。

2)利用社会设备资源,满足生产需要。船舶企业的设备种类多、品种杂,要全部配置齐全,一次费用投资巨大。为此,利用社会设备资源,采用多种租赁的方法来满足公司生产的需求。

①项目与设备一起委托。船厂进坞、出坞,码头系泊作业较为频繁。每次操作均需大功率的拖轮数条协同配合(如出坞需配2386kW以上拖轮五条),如采用全套自备,费用十分可观。公司采用项目与设备一起委托的方法,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②融资租赁。3号码头舾装由出租设备单位出资800多万元新造一台32t门式起重机,通过融资租借给公司,公司每年只要支付租费即可满足生产需要。

③按需租赁。船舶建造过程中,装配、焊接、打磨、涂装、试验、检验,无一不需要高空作业车和轮式起重机。公司购置的高空作业车、轮式起重机、移动式空压机的数量明显不够。通过采用按需租赁,既保证了生产的需求,又不造成设备的闲置及发生维修费用。平均每年共计租赁设备5200日台套。

3)利用社会人力资源,对动力站房开展委托管理。由于企业的动能设备品种多、耗能大,动力站房装机容量及数量也大。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对部分动力站房,通过利用社会的专业人力资源,采用驻厂、定时、定点、阶段委托管理方式,将其运行、维护保养实施委托管理,既保证了站房运行的专业化操作,又避免了因站房三班制而人员编制较多的弊病。目前,已将35kV总降压站、39个10kV的配、变电站委托给有资质的单位管理;将1号、2号空压站房委托给专业单位管理运行。

为了加强对受托单位的管理,公司设备主管部门制定了《委托管理项目控制程序》、《委托管理项目考核评分标准》作为合同附件,并由专人进行不定期的考核,建立“优留劣汰”及规范可控的长效管理机制。

(3)设备管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强化班组自主管理 为了确保设备管理重心的下移,在设备管理系统构建时,建立了以公司设备主管(包括设备主管副总经理、部门部长、综合管理室主任)为管理控制级,以设备管理员为执行调度级,以兼职设备管理员的作业长为作业事务处理级的设备三级管理体系。

针对船厂外包工多的特点,由设备主管部门、劳务队使用部门、劳务队共同签订了设备使用合同。合同明确了外包工使用设备的权利与义务,规范了设备的操作。通过这种管理方式,将设备管理向直接使用的劳务队下移,效果明显。

由于公司为新建船厂,员工中绝大部分为新进厂或参加工作不久的大、中专毕业生和新工人,缺乏工作经验。为提高他们工作能力,公司在设备安装期间,就安排他们到设备生产厂家进行培训,让操作者对结构、性能有深入了解,效果十分明显,这些员工很快成为了操作能手和生产骨干。

公司建立了部门设备员组织操作者每周例行一次自检,主管设备管理员每周抽检,主管领导以基础管理及现场检查为基础的月度检查制度。

为强化班组自主管理,在设备管理方面形成了一个互动的学习团队。这种互动是全方位的,上级、下级、同级之间互相学习、促进、提高,并组织不同生产部门、不同设备类别的班前会进行观摩与交流,在丰富班组自主管理内涵的同时,也积淀着公司企业文化的精华。

(4)巩固与深化“5S”管理 设备“5S”管理包括设备的清洁、清理、整理、整顿和素养。通过“5S”的管理,改变了过去对设备一般的清洁、整理和大扫除的管理方式。

公司设备“5S”管理要求操作人员早上开10min班前会,上班后养成自觉整理工作环境的习惯,标准化地进行设备日点检,贯彻安全操作规程,认真作好各种交接班记录。

在实行设备“5S”管理中,公司设备管理部门还定期检查其执行情况,组织各班组进行“5S”管理的研讨会,让各个班组进行交流,激发各班组的潜能,使得管理标准不断提升、不断持续改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