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成本与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成本与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经济增速放慢过程中,虽然利息支出的增长速度在下降,但是企业收入的增长速度也在同时下降,因此,如果商业银行的贷款利息保持稳定,则企业的利息成本在收入中的比重可能还会上升。图8企业的利息成本在收入中的比重以上我们分析了企业的工资、折旧和利息支出以及作为利润的替代指标的营业盈余在经济周期中的波动变化。

企业成本与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1.工资、利润与折旧

我们以国内生产总值项目结构中的劳动者报酬作为工资,以营业盈余作为企业利润,以固定资产折旧作为企业折旧,以这三项的加总作为企业的全部收入,分析工资、折旧和利润在企业收入中的变化[1]。需要说明的是,由这三项加总得到的“企业收入”平均占到当年名义GDP的89.09%,因此具有相当大的代表性。在经济高速增长的1991~1995年,营业盈余在收入中比重一直较大,稳定在收入的30%,而折旧的比重相对较小。工资收入从经济高速增长初期的51%上升到61%,并一直稳定在60%左右。在经济增速放慢的过程中,企业的盈余不断下降,而折旧不断上升。营业盈余在收入中的比重由1994年的26.93%下降到2001年的21.83%,下降了5.1个百分点,而折旧的比重由1994年的13.79%上升到2001年的18.29%,上升了4.5个百分点[2]。这个过程中折旧的上升和营业盈余的下降,与模型的结论是一致的(见图3)。

图3 1990~2001年工资、折旧与利润比重

为了消除非企业职工工资变化的影响,我们以职工工资总额代替劳动者报酬来代表企业的工资支出。仍以固定资产折旧作为企业折旧,以营业盈余作为企业利润的替代指标,以上述三项数据之和作为企业收入。图4描述了1990~2001年企业工资支出、折旧支出和利润在收入中的变化。从图4中我们可以看到工资在收入中的比重自1994年以来呈现了连续下降的趋势,而折旧支出比重的上升和利润比重的下降趋势也更加明显。在经济快速增长初期的1990年,工资、折旧、利润在收入中的比重分别为29.57%、19.66%和50.77%,而在2001年这三项的比重分别为24.33%、34.50%和41.17%,工资的比重下降了5.24个百分点,折旧的比重上升了14.84个百分点,而利润的比重下降了9.6个百分点。这是由于折旧的上升造成了工资收入比重的下降,从而引发了有效需求不足,降低了名义总收入的增长速度,最终导致了利润比重的大幅度下滑。在以职工工资总额代替劳动者报酬指标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成本收益在经济波动中的变动情况与理论模型的结论是一致的。

图4 1990~2001年不考虑非企业职工工资的工资、折旧和利润比重

仍以职工工资总额作为企业的工资支出,图5描述了1991~2001年企业工资、折旧和营业盈余增长率的变动情况。工资增长最快的是1994年,达到35.4%,折旧和营业盈余增长最快的是1995年,增长率为40.48%和53.97%,在此以后三项指标的增长率均出现逐年下滑的趋势。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折旧的增长率一直高于工资和营业盈余的增长率,从1995年至2001年间,折旧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7.92%,而工资和营业盈余分别为8.77%和10.91 %,折旧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工资和营业盈余。由前面的模型可以推出,折旧的快速增长正是前一时期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本文后面对我国前一时期投资和资产值的考察也证明了这一点。

图5 1991~2001年企业工资、折旧和营业盈余增长率

2.利息

由于在我国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项目结构中没有利息项目,因此在上面的分析中只分析企业的折旧和工资支出的变化,而没有提到利息的变化。图6是非金融企业1992~1999年的利息支出。在经济高速增长的1992~1995年,由于企业贷款的增加,利息支出增长迅速。但在1996年以后,利息支出出现了连续的下降,这并不符合模型的结论。在理论模型中,在经济增速放慢时期,由于企业资产值过高,企业的利息支出将相应增加。这并不表明模型的结论是错误的,之所以出现了与模型的结论相悖的情况,是由于模型为了分析的简化,假定利息率在经济波动中保持不变,同时也不存在体现政府意图的中央银行,而我国的中央银行在1997年以来,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减轻企业负担,连续降低企业的贷款利率(见表1)。由于我国的利率至今仍未实现市场化,中央银行降低利率的决定对企业利息支出的变动影响很大。

(www.daowen.com)

图6 企业的利息支出

注:图中1998年数据为1997年和1999年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表1 1990年8月~1998年7月利率变化情况 (单位:%)

注:利率为一般流动资金一年期利率。

非金融企业的利息支出在收入[3]中的比重在1997年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由最高时1994年的11.35%下降到1999年的6.0496%,下降了5.31个百分点,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贷款利率的连续下调,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贷款增长速度的下降。从模型的传导机制中可以看到,在经济增速放慢时期,由于企业利润下降和资产负债率上升,银行贷款风险加大。在放熟的市场经济中,商业银行必然会采取紧缩性政策,减缓企业贷款增长速度。我国从1994年以来,商业银行贷款的增长速度连续下降,从1994年的24.44%下降到2000年的7.13%,直到2001年略有提高,上升到9.62%,贷款增长速度的下降与模型的结论是一致的(见图7)。在经济增速放慢过程中,虽然利息支出的增长速度在下降,但是企业收入的增长速度也在同时下降,因此,如果商业银行的贷款利息保持稳定,则企业的利息成本在收入中的比重可能还会上升。如果贷款利率保持在1991年的水平,则利息支出在收入中比重从1995年开始逐步上升,由1995年的7.64%上升到1999年的10.27%,2000年和2001年稳定在10%左右(见图8)。

图7 1991~2001年商业银行平均贷款总额增长率的变动

注:平均贷款总额为年初和年末的算术平均数。

图8 企业的利息成本在收入中的比重

以上我们分析了企业的工资、折旧和利息支出以及作为利润的替代指标的营业盈余在经济周期中的波动变化。前期高速增长形成的资产存量价值的积累造成了企业折旧成本的大幅度提高,而工资成本相对下降,企业盈利在收入中的比重也相应下降。中央银行连续降息的举措减轻了企业的利息负担,否则企业利息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也将有所提高,这必然使得企业利润进一步下降,经济增速放慢将进一步持续。由于目前贷款利率已经降到较低的水平,再次降息的空间很小,这意味着如果不能尽快调整企业资产值,利息成本可能和企业的折旧一样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