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宏观经济政策应对滞胀的有效策略

宏观经济政策应对滞胀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我们利用前面的货币量值的生产函数和总供给与总需求曲线来讨论经济波动,特别是要讨论由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所导致的滞胀问题,这种滞胀问题是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联系在一起的。图3宏观经济政策与滞胀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过高的投资导致了资本存量价值对收入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和工资收入在GDP中的比值下降,因此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对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可以从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来考虑这个问题。

宏观经济政策应对滞胀的有效策略

现在,我们利用前面的货币量值的生产函数和总供给与总需求曲线来讨论经济波动,特别是要讨论由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所导致的滞胀问题,这种滞胀问题是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联系在一起的。

图3 宏观经济政策与滞胀

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过高的投资导致了资本存量价值对收入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和工资收入在GDP中的比值下降,因此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如图3所示:总供给曲线AS1由于固定成本的提高向上移动到AS2,而总需求曲线则由于工资在GDP中的比例下降而上升的幅度较小,由此导致企业利润的下降和减少就业,这种有效需求不足与总需求不足是完全不同的,它产生于企业的成本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以及金融结构的失衡。因此,政府的总需求调节只有能够调节这种比例失衡,才能够增加就业和产出,然而,政府的总需求调节政策的方向恰恰是相反的。

对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可以从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来考虑这个问题。如前所述,当经济转入衰退阶段,企业将减少投资,商业银行也将紧缩银根,由此将使企业亏损和破产,企业的破产又引发金融危机和银行的破产,然而正是这种企业和银行的破产所导致的资产值下降,使企业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比例得以恢复,资产值的下降也使富人的财富减少而使收入分配得到调节。(www.daowen.com)

现在,我们来看政府在经济衰退时调节总需求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在经济衰退阶段,政府采用增加总需求的方法调节经济,如图3所示。这使总需求曲线从AD1向上移动到AD2,这种总需求提高的结果增加了产出和就业,价格水平被保持,从而避免了企业的破产。但是,企业的资本存量价值被保持下来,当企业采用成本定价的原则,固定成本作为企业必须支付的费用将随着总需求的提高而被提留,从而工资并不能大量增加,这并不能改变资本存量价值过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随着总需求的增加,企业的投资继续增加,或者政府所增加的总需求是以投资的形式进行的,则资本存量价值会继续提高,从而使资本存量价值对工资的比率进一步提高,这不仅会减少有效需求,而且加大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从而使就业进一步减少。投资的增加使资产值和企业的固定成本上升,当企业根据短期成本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就业)时,就将导致在更高的价格水平下就业更少的“滞胀”状态。如图3所示,当由于政府和企业的投资增加而引起资本存量价值提高,固定成本曲线将从FC1移动到FC2,这使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从而企业将根据总供给与总需求相交的点决定更少的就业,如果政府进一步提高总需求,而使企业的固定成本进一步增加,将只会导致更高的价格和更低的就业量。

总之,这种凯恩斯主义的财政、货币政策除了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商业银行体系崩溃的条件下起到一定的作用外(其有效的原因在于企业和银行的破产已经使资产值大幅度下降),并没有成功的经验,而却有着美国20世纪70年代严重的滞胀和日本20世纪90年代长期停滞的教训。当里根和撒切尔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采用经济自由主义政策,在开始带来经济的严重衰退之后,竟然奇迹般的复苏了,其原因就在于企业的破产降低了资产值和银行的破产削减了不良资产,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过量发行国债以拯救商业银行的方法却带来经济长期停滞的严重后果。[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