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资本、货币与利息率:洞察市场运作

资本、货币与利息率:洞察市场运作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里的结论是,决定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收入分配和总量关系的正是这种货币利息率,这一点来自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货币与资本的性质。

资本、货币与利息率:洞察市场运作

我们在前面讨论新古典的异质品模型时已经表明,只有采用一种商品的自己的利息率去贴现其他产品的收益率,才能使加总问题得以解决。由于这种特殊的商品同时又作为价值尺度,从而这种商品将具有货币的属性。给定这种商品的自己的利息率,则可以得到一组宏观变量,其资本与收益的比率(或要素投入价值与产出价值的比率)等于这种商品的自己的利息率。如果我们把这种特殊的商品定义为货币,则宏观变量的性质将取决于货币的自己的利息率。这种逻辑推论的一个特例是新古典的货币数量论,其性质在于假设货币的自己的利息率为零,当货币利息率为零时,生产要素存量和收入流量将无法加总,从而不可能得到包含“资本存量”的总量关系。在古典学派和斯拉法的模型中,似乎可以不考虑货币而得到总量关系,但这里存在着外生给定的利润率,那么,这种外生给定的利润率是否与货币有关呢?联系到货币,作为古典学派模型的特例是劳动价值论,如斯拉法的模型所表述的,当利润率为零时相对价格等于耗费的劳动时间,作为总量关系的含义时,其商品的总价值等于全部劳动时间。如果我们在其中任意选择一种商品作为货币,比如黄金,则价值总量将取决于生产黄金所耗费的劳动或黄金的相对价格。如果假设货币的生产成本或耗费的劳动为零,如纸币,则似乎只能采用货币数量论来决定价格总水平。然而货币数量论与古典学派的价值理论是不协调的,因为货币数量论由货币数量决定的名义变量和技术关系所决定的实际变量组成,因此,技术关系或实物产出的变动也将影响价格水平,这与古典学派的不取决于技术关系的价值决定是矛盾的。古典学派货币理论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都与这一矛盾有关。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正是在于避免这种货币数量论的矛盾,而试图把货币理论与其价值理论直接联系在一起。在讨论劳动价值论时,马克思把货币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强调只有货币才能表示劳动时间的价值,因为存在着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的问题。只有货币能够作为价值尺度来计量价值总量时,它将与只具有相对价格意义的一般商品相区别,马克思这样表述货币的性质正是为了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货币与古典学派的资本概念相联系,即资本作为一种预付,而这种预付的资本并不是生产资料和工人的消费品,而是一笔货币,资本家所要获得的利润也是一笔货币价值,这一点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所决定的,即资本家预付资本来雇用劳动和组织生产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取利润,而不是使用价值。这样,作为总量关系的货币成为成本收益计算的基础,即资本家(企业)的成本收益计算仅仅在于总量的货币价值而与技术完全无关。马克思通过货币流通公式来区分简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即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就在于货币的增殖(货币——商品——增殖的货币),资本家是使用货币来购买资本品和支付工资,并通过出售商品而得到增殖的货币(马克思,1975年)。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当货币成为对劳动的支配权和企业成本收益计算的价值尺度,而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时,这种总量的货币价值的决定将与技术完全无关,在这里,货币数量论是错误的,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则货币数量将决定价值总量,而货币数量论则完全否认存在着一种货币价值总量和由总量所表示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或分配关系,因为在货币数量论中,名义量值或价值总量只取决于货币数量,而货币数量又完全是外生的,显然,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中这种名义量值的大小是无关紧要的,货币是“中性”的。而一旦存在着总量的关系,名义价值总量的变动必然会影响这种总量关系。我们在前面讨论古典学派和马克思的经济学时已经表述了这种总量关系,这种按货币价值计量的总量关系来自于资本的性质,即资本是对劳动的支配,而资本则是由货币价值表示的,那么,如果假设存在着一种由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利润率,则利润率必然是货币利息率,即当企业(资本家)计算的资本预付并不是实物的资本品和生活资料,而是货币价值,则利润率将是货币增殖的比率。这样,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总量关系就可以表述为,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如果利润率不变,则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必须等于利润率或货币利息率。(www.daowen.com)

现在我们来表明斯拉法模型中利润率的决定问题。如前所述,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中,要获得加总的总量,必须选择一种商品的自己的利息率来“贴现”生产要素存量和收入流量。斯拉法的模型正是表明了这种用以得到宏观总量的利润率的性质来自于古典学派所表明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但斯拉法并没有明确表明这种总量关系中的利润率是如何决定的,虽然斯拉法曾经提到了这种利润率可以由货币利息率所决定(斯拉法,1960年)。在1932年的一篇文章中,斯拉法提出了货币的自己的利息率这一概念,凯恩斯由此得到启发,在《通论》中专设了一章(第17章)来讨论货币的自己的利息率,来作为他的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理论的基础。这里的结论是,决定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收入分配和总量关系的正是这种货币利息率,这一点来自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货币与资本的性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