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生产的两极分化与资本积累

小生产的两极分化与资本积累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简单商品经济中就存在着小生产的两极分化或包含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因素,这就是人们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这种小生产的两极分化在资本主义产生过程中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资本原始积累成为从封建经济关系向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转变的“助产婆”。

资本主义经济最终战胜小商品经济和封建经济所依靠的是劳动生产率,是劳动生产率的垄断和竞争,正是依据这种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经济中的垄断竞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竞争),才使劳动成为雇佣劳动,使劳动为资本所支配。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就存在着小生产的两极分化或包含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因素,这就是人们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别。比如前面所举的师傅与帮工的关系,但在大机器工业产生之前,这种生产者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别是比较小的,从而不足以把劳动完全转化为雇佣劳动。比如一个农民或手工业者虽然能够给别人去做帮工而得到更高的收入,但他可能认为这要背井离乡和受师傅的管制而不舒服,倒不如依靠自己小块土地和简陋工具过悠闲自得的生活。但大机器的产生彻底改变了这一切,它把所有的人都卷入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之中去了。

可以用小生产的两极分化来描述这个过程,我们前面例子中的师傅由于比其他小生产者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他可以雇用帮工来增加他的剩余,并把剩余积累起来作为研究和发展经费(R和D),如果机器已经被科学家在试验室中发明出来了,那他就可以用他的剩余直接雇用劳动制造机器了,机器的使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会使师傅的利润增加,从而能够进一步扩大雇用的劳动人数和机器的数量,机器一方面像文字一样,把以前的技术记录下来和积攒在一起,新的技术发明只要加到以前的机器上就行了,这会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另一方面,机器又像劳动一样,可以用机器来生产机器。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这个师傅成了名符其实的资本家,他的工厂的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其他小生产者。这样,他不仅能为雇佣工人提供比小生产者收入高出许多的工资,而且他的产品价格更低。质量更好,这使小生产者不得不降价出售他的产品,甚至其产品根本没有人要了,也就是说他彻底破产了,他的手艺和他的作坊变得一钱不值,从而只能去给资本家做雇佣工人。这种小生产的两极分化在资本主义产生过程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列宁1899年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中用了极大的篇幅对这种小生产两极分化过程提供了详细的历史记录)。

但是,这种小生产两极分化过程毕竟是太慢了,伴随着大规模的技术变动,提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这种经济关系的转变,一些谋求更高社会地位的中下层封建贵族(地主)把他们的积累用于投资,商人和官僚也把他们的金钱和权力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改变了观念的政府也采用政治和法律制度,甚至不惜使用暴力掠夺的方法来支持资本的原始积累。这种资本原始积累成为从封建经济关系向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转变的“助产婆”(马克思,1867年)。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根植于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这一内在矛盾在大规模技术变动条件下必然使简单商品经济转变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正是产生于技术变动、资本积累和垄断竞争的动态过程之中,也只有在这种动态过程中才能够运行。

上述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产生过程的描述似乎是多余的,即使对于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们来讲,他们也可以从身边的体验中猜测到这段历史。然而,在目前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和我们的一些教科书中对市场经济的描述及理论又有多少适合于这种历史和现实呢?(www.daowen.com)

(原文发表于《南开经济研究》,1993年,第1期)

【注释】

[1]萨缪尔森:《经济学》中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52页、352页、354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5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