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社会主义的实践。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了一套完全不同于市场经济的高度集中型计划体制,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可以说,“苏联模式”在加速工业化方面是有很大作用的。这种实践与新古典理论的基本原理是格格不入的。然而,经济学家们并没有提出一套新的理论来解释这种实践经验。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国内关于计划与市场的论战中,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理论,为工农业产品的不等价交换辩解,但他并没有提出这种不等价交换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1928年,费尔德曼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提出了部门平衡增长模型,但这一模型抛开了技术变动与结构变动。即使在卡莱茨基1969年的著名著作《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中,也没有能够阐明技术变动与积累率的相互作用以导出动态的资源最优配置问题。可以说,时至今日,社会主义经济的动态资源配置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在经济计算问题上,值得提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关于价值规律作用的大讨论。当人们不能直接从马克思的理论中得到资源最优配置的答案时,许多学者错误地对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作出一般均衡理论的解释,并得出类似于新古典静态资源最优配置的结论,即用最小的费用或劳动耗费取得最大的效用,进而在价值决定概念中引进了边际分析和机会成本理论。费用与效用之比和边际概念本身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一旦把这种分析与静态均衡联系起来,就完全走到新古典理论上去了(在我国,许多学者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其中最典型的是孙冶方的著作)。在采用统一利润率和生产价格来说明平衡与最优化配置时,动态分析将不复存在,更不可能说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问题。当采用这种貌似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来讨论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时,并不能得到比兰格模式讨论中所能得到的更多的东西。
当然,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更大缺陷是完全排除了利益问题,而把社会主义经济作为一种无利益矛盾的整体。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人们越来越注意对利益问题的讨论,因为这一问题是与利用市场机制紧密相连的。然而,在这一问题上,经济学者则更为新古典理论的阴云所笼罩。
由于利益问题是与资源最优配置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社会主义经济的动态资源配置问题没有解决时,新古典的静态一般均衡理论就溜了进来。这里值得提到的是苏联的数理学派,当康托诺维奇发现了线性规划理论这一古典静态资源配置范围内的问题时,就得出了通过企业追求最大利润和完全竞争也可以得到最优解的结论,从而使康托诺维奇和诺沃希沃夫为代表的苏联数理学派更多地强调市场的重要性而否认计划。科尔奈是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最激烈的反对者,然而,他在分析社会主义经济时采用了非瓦尔拉均衡的静态的分析方法,完全抛开了动态的资本积累与技术变动的分析,在没有得出社会主义经济动态效率的情况下去批评这一体制的效率缺陷,其所隐含的效率标准依然是帕累托最优,这使他所设计的ⅡB完全否认计划目标的存在,而仅仅强调竞争的价格机制的作用,从而与新古典理论殊途同归了。(www.daowen.com)
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在于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刺激人们去从事经济活动,这似乎已经成为经济学的公理。即使如此,这一公理与完全竞争也不是一回事,市场竞争只有在新古典理论极为抽象的假定条件下才能使资源得到最有效配置。把经济利益的命题与完全竞争和资源最有效配置混为一谈,是市场社会主义学派的典型特征。
以上分析可见,新古典完全竞争静态均衡分析方法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当人们尚未能够提出系统的动态理论时,新古典理论必然会支配人们的头脑。特别是以上所分析的那些学者所采用的理论并不是从西方引进的,而是自己创造的,更表明了新古典理论作为一种社会哲学,确有其认识论的基础,即人们认识问题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然而,新古典理论无论从社会哲学还是从方法论上根本不适合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