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竞争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方式

竞争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方式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新古典理论相对立,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表现在人们之间的利益对立或竞争上。因此,竞争是劳动生产率的竞争,是通过对新技术的垄断来获取超额剩余价值。当我们引进竞争机制,可以使劳动力的价值或工资率由供给和需求的内生因素所决定。虽然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竞争促进了技术进步,但利润并不是来自于技术进步,而是来自于“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

与马克思的基本定理和资本积累理论相联系的是竞争,只有从马克思的竞争理论中才能理解马克思的价值、分配和积累理论。

在新古典理论的基本假设中完全抽象掉了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社会关系,其完全竞争的假设也只是涉及技术关系,如信息传递问题,而并不是现实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与新古典理论相对立,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表现在人们之间的利益对立或竞争上。

在来用抽象的价值理论表明了剩余价值的基本定理之后,马克思在讨论相对剩余价值时阐述了他的竞争理论,即资本家争相采用新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取超额剩余价值不在竞争中被淘汰。在这里,给定劳动力价值,对于单个资本家来讲,他所获得的剩余价值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即剩余价值率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当个别资本家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资本家时,他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因此,竞争是劳动生产率的竞争,是通过对新技术的垄断来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现在,我们把马克思的竞争理论应用于讨论工资率的决定或说明为什么劳动力会成为商品或说明什么因素决定劳动力的价值。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预先假设劳动力的价值是外生给定的且小于劳动生产率,即劳动力的价值由生理和道德因素决定,劳动力之所以成为商品是因为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当我们引进竞争机制,可以使劳动力的价值或工资率由供给和需求的内生因素所决定。(www.daowen.com)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从而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生产者在单位时间中所创造的价值或其收入要高于劳动生产率低的生产者。例如,甲生产者由于掌握了新的技术,在每单位时间中可以生产6单位产品,而乙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比甲要低一倍,单位时间中只能生产3单位产品。这样,如果不存在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甲生产者的收入将比乙高一倍。现在,我们来看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假设甲生产者的生产率高仅仅是因为他掌握了新的技术,如果他把他的新技术告诉乙,乙生产者也将能够生产6单位产品,但是这里存在着竞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是基于对新技术的垄断,即甲生产者决不会把他的新技术告诉乙,而是要通过市场中的竞争,这种竞争是双方根据各自所掌握的信息进行议价或通过竞争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价格。在前面的例子中,甲生产者并不是把他的新技术无偿告诉乙,而是提出一个价格或工资率来雇用乙,其工资率将介于3和6之间,比如为4,一旦确定了工资率,甲再把他的新技术告诉乙,使乙的产出达到6。甲支付乙4单位工资后将得到2单位的剩余价值或利润。这样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就产生了,甲成为资本家,乙成为他的雇佣工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正是通过这种劳动生产率的竞争来刺激技术发明和知识的增长。虽然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竞争促进了技术进步,但利润并不是来自于技术进步,而是来自于“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

理解这一问题的要点是,资本家的利润只是按照价值来计量的,而不包含任何使用价值的原子。在上面的例子中似乎可以得到,利润来自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这种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使资本家可以通过竞争来雇用工人,并使工资率低于劳动生产率,但资本家雇用工人并不是预先支付一定的实物产品,而是支付一笔货币工资,这里的货币与实物存在着根本的区别,货币联系到与使用价值或技术完全无关的价值形式,这一点正是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所强调的,即货币代表一般的价值形式而与使用价值无关。当资本家采用一般价值形式或货币进行成本收益计算,即资本主义生产是资本家投入一笔货币来购买劳动,但不是按照劳动的价值而是按照劳动力的价值,当所有的商品价值都是由劳动的价值所决定的,则资本家再按照劳动的价值出售商品,就将得到剩余价值或增加的货币。这种以货币或价值形式进行的交换与物物交换是完全不同的,生产和交换并不是为了消费,而只是为了价值增殖或剩余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