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收入效应在需求理论中的作用

收入效应在需求理论中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这种收入变量在实际需求决定中的重要性,新古典经济学家已经顾及不到逻辑上的严密性了,在几乎所有的《微观经济学》教科书的需求函数中都加进了收入变量,然后讨论收入效应对需求的影响,如恩格尔曲线。当把收入效应加入到需求函数中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对于新古典建立在效用函数基础上的需求理论,在这里对其基本原理是没有任何疑义的,因为这已经被几代经济学家用严格的数学方法推导过。但这种经过如此严格推导的理论在应用上却很差,你只要把我国几年前那些企业和政府花大价钱请经济学家做的需求预测报告拿出来和实际对照一下就可以了,预测比较准确的微乎其微,经济学家说电力不足的时候往往很快就过剩了,而经济学家大喊过剩的时候却偏偏很快又不足了。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新古典需求模型中只有相对价格而没有总量或收入的概念,而现实中决定需求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收入,而且所有的相对价格都与这个总收入(和收入分配)或GDP相联系,从而实际中的相对价格与新古典模型中的相对价格是完全不同的。由于这种收入变量在实际需求决定中的重要性,新古典经济学家已经顾及不到逻辑上的严密性了,在几乎所有的《微观经济学》教科书的需求函数中都加进了收入变量,然后讨论收入效应对需求的影响,如恩格尔曲线。但这种把收入直接加入需求模型中的方法必然导致严重的逻辑错误。

关于这种逻辑问题最早出现在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争论上,早期的新古典经济学家都采用基数效用来表示效用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而当艾奇沃兹和帕累托试图讨论一般均衡时却发现基数效用与一般均衡并不协调,因为基数效用表示的是一个总量,从而改用序数效用,到希克斯采用序数效用表述一般均衡后,一般均衡理论的研究再没有采用过基数效用。如前所述,新古典理论是一种相对价格理论,在其中是不可能出现总量的,而相对价格只取决于商品和要素之间的替代,从而只存在和只需要替代效应,因此在其理论的严格表述中,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存在收入概念和收入效应。当把收入效应加入到需求函数中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正像教科书中所表明的,由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相互作用,需求曲线已经不只是向下倾斜的了,而可以是任意的斜率,甚至向上倾斜(吉芬商品)。(www.daowen.com)

显然,这种理论可以解释所有的经验事实,因为它逻辑上错了,可以一会儿说是黑的,过一会儿再说是白的,但这种理论在预测时也会如此而不可能准确。怎么办呢?经济学家的方法是,找时间序列的统计资料然后做回归,就可以确定是黑的还是白的了,但统计检验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举一个例子,如果让你用收入效应去预测我国汽车市场的需求,你会发现根本找不到可用于做回归的数据,用我国的吧,时间序列不够长,而用外国的统计资料显然不行,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哪个国家人均GDP在1000美元时会有中国这么多汽车(汽车拥有量已排在世界前5位),如果真的使用统计数据做出了回归和根据回归的结果做出预测,那肯定是错误的。不光汽车是这样,其他产品也是如此,人们怎么能够相信经济学家用这样的方法提供的预测报告呢?难怪现在找经济学家做预测的越来越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