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古典理论:竞争市场经济的失落?

新古典理论:竞争市场经济的失落?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这却是一个天大的错误,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或现实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建立在竞争基础之上的,而在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中根本就不存在竞争,或者说不可能存在现实市场经济中的竞争。然而,这里如果真的要为新古典理论辩护的话,上述说法却是对新古典理论极大的误解和歪曲。关于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是否可以加入竞争或描述现实的竞争过程,在经济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论。

新古典理论:竞争市场经济的失落?

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彻底扭转了以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即以社会关系为基础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竞争、收入分配和以统一利润率为基础的市场调节过程,而转向了以资源配置为核心的技术关系的研究。对新古典理论的最简单的表述是,给定资源和人们的消费偏好,可以求出符合人们偏好的产出最大化的解,这种最大化的解可以用相对价格来表示,因而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教科书又称作相对价格理论。就资源配置问题而言,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中生产函数、效用偏好和相对价格理论是完全正确的,如教科书所表明的,任何社会要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都要遵守这些原理,或只有按照这种相对价格才能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在获得了这种最大化问题的数学求解之后,新古典经济学家试图把这种理论应用于现实的市场分析,即由瓦尔拉斯所提出的一般均衡理论,其基本命题是,在一个分散决策的经济中,每个人都按照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可以通过市场供求和相对价格的变动使整个经济达到这种最大化。新古典经济学家把这种逻辑证明应用到了对现实市场的解释,并误认为就是对现实的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描述,最典型的例证就是把它与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联系起来,认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就是对斯密“看不见的手”或现实市场经济运行的证明。但这却是一个天大的错误,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或现实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建立在竞争基础之上的,而在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中根本就不存在竞争,或者说不可能存在现实市场经济中的竞争。

人们对此一定会有疑问。你说的不对吧,教授在课堂上讲《西方经济学》时是非常强调竞争的,这里有自私自利的“经济人”、有利润最大化的厂商、有供求竞争,还有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等等,不仅有竞争,而且还有由竞争产生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分配制度,即工资、利润和企业家的收入,而且,这位教授一定会采用“新古典的竞争原理”把现实中竞争的无情和残酷讲解得淋漓尽致,并告诉学生只有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才不讲竞争了,而且反对由竞争产生的这种收入分配。然而,这里如果真的要为新古典理论辩护的话,上述说法却是对新古典理论极大的误解和歪曲。如前所述,第一,新古典理论是一种资源最优配置理论,其收入分配理论所说的只是要素价格的决定,或者说资源的最优配置必须按照表示要素稀缺性的相对价格进行;第二,阿罗和德布鲁对一般均衡的证明所表明的是,在分散决策条件下可以通过供求和价格信号传递信息,当然,这需要严格的假设条件,如瓦尔拉斯所说,如果有一个拍卖者就更容易达到均衡了。但是,这里并不存在那位教授所讲的竞争。

关于竞争,可以说所有的经济学家都会给予极大的关注,穆勒在150年前就说过,竞争是构成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关于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是否可以加入竞争或描述现实的竞争过程,在经济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论。这里不打算涉及这些极为复杂的争论,而是要表明,在新古典的相对价格理论中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一种总量,更不可能存在由货币表示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不可能存在现实中人们围绕着货币或以争夺货币表示的价值(总量)为目的所进行的竞争。

如上所述,新古典理论是一种相对价格理论,相对价格则表示要素的稀缺性和人们的消费偏好之间的关系,相对于给定的偏好来讲,哪一种要素越稀缺它的价格就越高,从而根据要素可以替代的假设就可以按照相对价格配置资源了。显然,在这个理论中是不需要总量的,资源的最优配置只要有相对价格就可以了,而且,它不可能得到总量或有意义的总量,道理很简单,把两个表示稀缺性的相对价格加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又能够表示什么或有什么用呢?一个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在整本《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中根本就没有出现任何总量,新古典理论的基本原理已经完整地表述了,在凯恩斯之前的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中也根本没有总量。对于货币,在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只是交易媒介或为了便利交易而使用的,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用途而不会被人们作为财富持有。如在《微观经济学》中就没有货币,在凯恩斯之前的经济学教科书中也很少讲到货币,在现代《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货币也只是表示价格水平的名义变量。

当我们证明了在新古典理论中不存在总量和具有实际价值的货币后,新古典理论的竞争概念和理论就清楚了,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它只能是为了传递信息,因为这里根本就不存在可竞争的其他目的。试问,在新古典模型中人们竞争是为了什么呢?如果你问现实中的任何人,他们都会明确地告诉你,竞争是为了钱或货币,为什么要追求既不能吃也不能穿的货币呢?因为它代表着成就和社会地位,而且具有无情的支配力,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如果去问严格推理的新古典理论(而不是新古典理论家)它又能告诉你什么呢?因为在它的理论中人们所追求的只是实物产品,至多是现在消费还是未来消费,而不会再有其他的了。(www.daowen.com)

这样,我们可以清理新古典的竞争概念了,自私自利的经济人只能表示出他们的消费偏好,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只是按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替代原理去获得最大产出,供求和价格只是传递信息,工资、利息和利润只是要素价格,而那位教授讲的实际中所有的事在这里是根本没有的,而是他自己加进去的。多少代新古典经济学家就像那位教授一样,不断地把实际中的东西加到讲义里,然后告诉学生这个理论就是对现实的描述,然后学生再照此告诉他的学生们,所有的人就都误以为真了。然而,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必然会导致逻辑错误,因为那位教授只有偷换概念才能把原来没有的东西加进去,如在马歇尔那里,土地是要获得地租的,但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土地和地租已经没有了,而是把实际上的土地叫做资本了,并告诉人们这是机器。导致新古典理论与现实之间巨大差距的原因就在于,新古典理论所讨论的只是技术关系的资源配置问题,而实际中的这些国民收入统计变量是由资本主义特殊的竞争规则所产生的货币价值组成的,借用马克思的话说,在新古典的相对价格中不包含任何价值的原子(只有使用价值),从而不包含任何竞争的原子。更进一步,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或目前经济学家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并不是技术上的生产函数问题,这些问题是工程师的事,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是由社会关系所决定的竞争的博弈规则,对于特殊的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来讲,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是这种人们为获取金钱的竞争,其目的是要通过修改游戏规则而把人们之间残酷的竞争和仇视变为一种有益于所有人的游戏,以技术关系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学不可能适合于承担这种研究。

新古典理论的研究或许更适合于一个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因为在他们设想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是没有竞争的,无怪乎新古典理论的资源配置原理在苏联有许多经济学家进行研究并加以利用,如康托诺维奇的线性规划和莫洛希罗夫的影子价格的研究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也受到很大的重视,但其应用只能是在一个设想的、而不是现实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在新古典理论诞生不久的1883年,维塞尔就提出这种资源配置理论可以直接用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即通过计划委员会来获取信息和进行计算,以后的帕累托(1901)和他的学生巴罗尼(1908)更是阐述了一种计划经济的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在1920年受到了奥地利学派的米塞斯的挑战,由此引发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大论战。简要地回顾一下这场论战对于说明新古典理论的性质是有帮助的。

这场论战是在以新古典经济学家罗宾斯和兰格[1](还有泰勒和勒纳等人)为一方和奥地利学派的代表米塞斯和哈耶克为另一方之间展开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争论的焦点是哈耶克所提出的计划机关如何处理大量的和经常变动的信息问题,即解几百万个方程式问题,这场论战在30年代以兰格的胜利告一段落,即著名的“兰格模式”所表明的,计划机关可以把解决不了的信息传递、计算问题通过模拟市场的方法交给价格机制去处理。兰格的取胜正是新古典逻辑的胜利,因为如果不考虑竞争而只是信息处理问题,计划和市场的结合是顺理成章的,计划处理不了的就交给市场。[2]但这场争论并没有结束,如熊彼特(1942)所提出的,计划机关用什么方法可以驱使经理们去从事这种游戏呢?这正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东欧采用“兰格模式”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所遇到的最大问题,即使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中引入经理人员利润(分成)指标的刺激都没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在传统体制中利润(货币)并不是竞争的目的。

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所告诉人们的计划经济的运行与新古典理论的原理是非常相似的,即通过计划机关处理信息和制定计划,但这对于实际的传统计划体制运行来讲却是一个误解,而且误解比较大,因为国家计委和下属的司局级官员们对具体的技术和信息处理方法知道得很少(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这又怎么去进行计划呢?实际中的传统体制运行则是依靠“模拟市场”,不是瓦尔拉斯的市场而是现实中竞争的市场。那些具体的技术和信息只有下面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知道,而上层管理人员根本不需要知道这些信息,只要让下面把这些信息报上来就行了,怎么审批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产量计划增加10%和成本计划降低10%而不管其他的具体事情,但在这里要加上一个“模拟市场”的规则,谁完成得好就给谁升官,完成差的就要被免职,只要厂长们都想当局长,他们之间就会竞争,信息传递和激励问题同时解决了。这正是传统体制在上层管理人员不了解信息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进行计划并使庞大的经济能够运转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竞争,竞争的目的是比谁官大。上层管理人员之所以不需要知道信息,是因为他们的职责并不是处理信息,而是制定竞争规则和充当裁判。[3]由此可以说明为什么苏东国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引入利润机制的改革失败的原因了,这种利润机制的引进只是上层管理人员在传统体制中增加的一个游戏规则,而制定游戏规则和充当裁判的是同时参加竞争的官员,从而官越大能获得的利润提成越多,人们竞争的目标当然不是与信息传递相关的利润和货币了,而是与之无关的游戏规则本身,难怪苏东国家在当时几十年里总是在不断地改革,但这种按照兰格的新古典方案进行的改革最后以失败而告终。[4]上述分析表明,新古典理论只能在一个没有竞争的计划经济中存在,因为现实的市场经济必须以货币和获取货币(利润)为目标才能够进行竞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