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欣是我的同学、同事和好朋友,长期在一起学习、工作、喝酒、侃大山,其乐无穷。我怀念我们和学生们在一起讨论学术,纵论古今,趣闻天下的日子,几乎每次聚在一起都有意想不到的玩笑和欢乐。其实,做学问并不枯燥。有一次,我和几个学生一起聊天,问他们对“柳欣经济学”怎么看,其中一个工作了几年才考来南开的博士生没有直接回答,他讲了一个故事,某年秋季的一天晚上,已经很晚,他走在行人稀少的大中路上,忽见柳欣独自哼着歌慢骑自行车从身边经过,看着他酒后悠哉、悠哉的样子,回忆起白天在课堂上他独特经济学理论。他说他突然明白了,柳欣的课之所以有感染力,是因为他将讲课当作是享受,他之所以可以享受学术是因为他学术生涯的悠闲。做学问的柳欣有一股超凡脱俗的仙气。这是任何激励措施都不可能塑造出来的,它来自其对经济学的兴趣和长期乐在其中的积累,这与学术界赶时髦、炒名望、追求高官批示的“俗风”相比要超然得多,柳欣是真学者。
柳欣为人厚道,这里提供三事为证。我曾执导一个硕士生,聪明,文笔也不错,本是可造之材,但是经不住金钱诱惑,执迷于炒股,找朋友和同学借了很多钱,最后血本无归。在事发之前,有一天柳欣给我打电话说,你的学生找我借钱,我借不借。我立刻意识到这小子要跑路,于是提醒他说,他一定是要躲债,你要借他就别打算他还。结果柳欣明知他一时还不了,还是借给他了。此后,柳欣对我说,不要他走投无路。柳欣之仁就在于他从来就没想过要别人回报,哪怕是该还的,也可以忽略不计。第二件事是当年蔡继明教授从南开调到清华大学任教,临走时将他买的学校的房子转让给柳欣,当时柳欣卖掉校外他父亲两室一厅的老房子,要买校内房子,好就近照顾其父。蔡继明的房子是新盖的三室一厅的房子,但他对柳欣说,你的房子卖多少钱,你就给我多少钱。柳欣在外的房子卖了24万,结果给了蔡继明24万。大约10年后,房价已经高企,我的另一位同学要买房,柳欣仍以24万转让,他说,蔡继明不赚我的钱在先,我当然不能赚他的钱。可见其“君子之风”。第三件事是柳欣曾经竞选经济学院院长,虽然没有当上院长,他竞选演说中的一句话至今回响在许多老师的耳边,他说,我郑重声明,如果我当选,我在任期内不会为自己谋任何利益。此言得到全体与会者的热烈掌声,几乎全票通过(选票当时仅供参考)。如果中国的腐败问题能在若干年之后彻底好转,那时的读者也许会很难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其行、其言说明,柳欣是真君子。
我和柳欣是同学。同学中相互关注其学术地位的不少,但是认真关注其学术内容的不多。毕业后,找个同学能认真倾听自己的学术观点其实并不容易。有一天,柳欣说要请我吃饭,条件是要给我讲讲他的经济学观点。于是我带了一个学生应邀与其在一个饭馆边吃边聊,我们在一个小隔间,他很兴奋,越说声音越大,服务员以为是在打架,多次探头观望。学生记录,我提问,总算大致了解了他的研究成果。作为交换,他也必须耐心地听完我的学术观点,当然我也必须请他吃饭。此后,我们在一起喝茶、听对方“倾诉”学术观点,直到成为真正的知己朋友。所有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搞虚拟经济研究总是有柳欣在旁支持,从“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创立到每一届“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两年一届,目前已经开了八届)一直有他的积极参与。他并不完全赞同我的虚拟经济理论,这与我总是对“柳欣经济学”提出质疑一样。但是他尊重我的执着,全力支持我的学术活动。尊重朋友,尊重朋友为其献身的事业,可能是朋友道上的最高原则。第三届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其间,其父重病住院,会议期间他一直不说,直到会议结束才告诉我,令我感动。在我们的研究经费最困难的时候,他从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的基地项目中为我们争取了20万元的资金,极大地支持了我们的研究工作。这些在他是琐事,在我是大事的例子还有很多,柳欣与我是酒友,但更是君子之交的真朋友。
柳欣的经济学思想涉及广泛,这里仅就我的兴趣谈些自己的看法。大经济学家从来都不是专门捡前人经济学的空白来填补,虽然这也很重要。大经济学家总是在供求、价值等经济学最基本的问题上著书立说。如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他们的立场有异,历史背景有别,但理论却依然是价格、供求、国民财富等基本问题。这类大经济学家的出现是有历史条件的,除非经济本身有了重大新现象,否则就不可能对已经公认的基础理论提出异议和重大修正。因此,大经济学家往往不是单纯靠努力就可以做的,它是历史发展造就的,时候不到,不会有大经济学家。有史以来大经济学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别人都错了,只有他是对的,如马克思、凯恩斯;另一类是大家都对,然后将他认为最精华的内容用自己理解的逻辑编辑在一起,成为大家都容易接受的经济学,如马歇尔、萨缪尔森。柳欣够不够一个大经济学家尚且不论,因为这是历史的选择问题。但是他具备大经济学家的气质,他属于特立独行的那类大经济学家。因为他所有经济观点都是在对现有经济学最基本性质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
1.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什么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技术的还是物质的?怎样回答这个问题既是柳欣认识当代市场经济的出发点,也是他用来区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标准。
柳欣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就是:主流经济学从根本上是错的,因为它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描述为一个物质生产过程,一种由技术关系决定的经济增长过程。他不止一次提到当代主流经济学实际上是在讨论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而马克思讨论的才是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柳欣在解释卡尔多程式化事实的时候说,投资、实际经济增长、储蓄等主要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大约二百多年中都是固定不变的,但是这期间技术进步则是阶段性爆发。如果经济果真如主流经济学所说是技术关系决定的,这种不断爆发的技术进步就会使得实际GDP呈现出大幅度波动。但按现代统计核算的各个经济总量之间的稳定关系,则显示出理论与实际统计资料之间的尖锐矛盾。由此,柳欣又强调了异质品不能直接加总,而只能用价值来加总的问题;强调了技术进步往往导致质量提高,却不是数量增加,而GDP的核算无法计量技术进步引起的质量提高等问题。这样,他实际上是要说,实际GDP是不能反映主流经济学理论所描述的技术过程和物质生产过程的,或者说“价值加总”的核算方法与“物质生产过程”实际上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也就是说,用价值加总的实际GDP根本不能反映技术进步导致的质量提高、新产业出现等等引起的“物质生产过程”。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柳欣总是说,“GDP是假的”。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使用价值是其“物质属性”,价值是其社会属性,将商品与产品相区别开来的是商品的价值属性,因此,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按照此逻辑,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物质生产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其中物质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属性”,价值增殖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社会属性。其中,区别资本主义与其他社会形态(比如计划经济)的就是其价值增殖的社会属性。马克思认为本来人们生产是为了消费,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则表现为为了追求利润,追求货币价值和价值增值。因此,马克思说资本主义是头脚倒置的。柳欣说马克思描述的是资本主义,而主流经济学的物质生产过程的理论实际上适合描述计划经济,正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因为在计划经济中,生产目标不是利润,而是按计划满足消费和生产需求。当然,由于计划经济由计委统一配置资源,经济缺乏活力,但这属于另外的命题。就理论描述的经济过程而言,柳欣的认识是深刻的。(www.daowen.com)
2.怎样研究资本市场
一次柳欣做讲座,贴出的海报是有关“资本市场”的命题。许多对股市感兴趣的人都来了,结果发现柳欣讲的是他自己创立的宏观经济模型。在他的宏观经济模型中,资本市场被假定是股票市场。他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用企业资产负债总水平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来描述宏观经济过程。他解释说,随着经济增长,企业资产的价格会增长,于是企业可以依据膨胀的资产来融资,一方面,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收入与资产的比值(即利润率)就会下降;另一方面融资越多,资产负债率越高,直到最后银行发现不能再贷款给企业,于是便会生成呆坏账,经济进入衰退。这也是他对经济周期的独特解释。他认为资本市场是经济活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论是研究经济增长还是研究资本市场都不应将它们各自孤立起来,而将其他组成部分当作外生变量来处理。格林斯潘曾经说过,资本市场本来就是整个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在整个经济的构架下,资本市场才能得到更符合实际的研究结论。将资本市场看作是孤立的市场,将其他市场和货币作为外生变量来研究资本市场是通行的方法,柳欣并不反对这些方法,只是提出需要在宏观模型的意义上研究资本市场。这个见解显然与不少大经济学家以及实际经济管理者不谋而合。
柳欣有一个非常独到的观点,他将呆坏账看作是一个“账面”问题,他说“划掉”就可以了。西方是通过金融危机来解决呆坏账问题,我们是通过划账来解决。虽然最后要由财政部买单,却不会因大批银行倒闭而导致失业和经济停滞,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基本不受影响。在柳欣的宏观经济模型中,他总是强调货币是内生的,强调商业银行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直接关系,强调这个关系对经济增长周期的关键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与明斯基的观点相当接近。
柳欣的学术关注集中在宏观经济学上,但他也强调其宏观模型的微观基础。柳欣是围棋高手,在南开大学鲜有对手,其思维的独特性可能与此有关,他的理论较难理解,也许是因为多数人看不了他那么多“步”。他读书万卷,凡是新进的英文经济学书籍(教材除外)后面大都有他借阅的签名,这曾经在南开大学传为佳话。柳欣在学术上不受任何束缚,方向明确,视角独特,理论自成一家。只是他去世太早,否则我们会看到更完整更清晰的柳欣经济学。
柳欣性情温和,从不发怒,微笑迷人,特别是对女学生。但他的学术却有棱有角,敢于挑战权威。柳欣潇洒的学术生涯对他已经结束了,但是他独特的经济思想却不乏继承者。“身体是1,其余都是零”的比喻不适合他,因为他的身后不是一串零。他的独特的经济学思想会继续下去。我感谢郭金兴、王璐对柳欣学术思想的梳理。在未来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中我们一定会再次遇到柳欣。
刘骏民2014年10月
于万科花园新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