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茶业商业化经济的发展及演变

茶业商业化经济的发展及演变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那一时期当地茶业的发展状况。茶类物品经历了药用、食用、饮用到茶业的大致历程。作为一种行业经济,茶业从巴蜀之地逐渐向外扩散。秦取巴蜀之后,茶业开始向外传播,但直到唐代以后,茶业经济才真正兴盛起来,形成规模。因此,每当收获时节,茶商即争相到茶地采购,促使茶业经济走向兴盛。面对丰厚的茶税收入,之后的唐政府不断提高税率,严重挫伤了茶业经济的发展。由政府监督茶叶贸易,并仍征茶税。

茶业商业化经济的发展及演变

茶业即与茶有关的行业,它不简单是茶的使用,还包括茶的种植、茶的生产加工和茶的销售经济活动。那么,茶业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有一种说法是茶业从秦占领蜀地后才逐渐开始向外传播开来。秦人取蜀是在秦惠王后元九年,及公元前316年,这就表明在战国时期茶业就已经存在了,其起源地应为古代的巴蜀地区。从其他一些史料中我们也可以加以证明,如常壕《华阳国志·巴志》中描写巴地情况说:“园有芳翡、香茗。”这说明人们已开始种植茶树。周武王时期,巴地以茶为贡品。茶既然已成为贡品,可见巴地茶业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了。《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蜀地的情况时说:“蜀王别封弟葭荫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荫。”人名和地名都以“茵萌”命名,显见他们对“蔑萌”的崇敬之心。这里的“葭荫”到底是什么呢?明代杨慎在其书《郡国外夷考》中说:“《汉志》葭荫,蜀郡名。萌音芒。《方言》,蜀人谓茶曰蔑萌,盖以茶氏郡也。”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那一时期当地茶业的发展状况。据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巴蜀地区是我国茶业的起源地。

茶类物品经历了药用、食用、饮用到茶业的大致历程。作为一种行业经济,茶业从巴蜀之地逐渐向外扩散。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在更多的史料中,我们也越来越多地看到了“茶”的身影,以及作为一种行业经济,其不间断的发展历程。

秦取巴蜀之后,茶业开始向外传播,但直到唐代以后,茶业经济才真正兴盛起来,形成规模。总体来讲,唐代之前的茶业发展还相当薄弱,茶品并未走进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当中,有关茶业的史料自然也相对较少。关于茶业的记载较为具体的要数西汉王褒的《憧约》,其中出现了“烹茶尽其铺”“武阳买茶”两句。既然是“买茶”,说明当时已经有了茶叶市场。总的来说,茶在汉朝有了一定的发展,成为达官贵人和上层僧人的奢侈品,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茶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驱乏解困,于是在寺田里普遍种植茶树,在某种程度上,佛教促进了茶业的发展。到了唐代,茶逐渐成为普通人家的饮品。陆羽《茶经》的问世即是茶业兴盛的写照,其对茶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朱自振在《茶史初探》中说:“唐朝,具体说是唐代中期以后,在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是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代。史称茶兴于唐或盛于唐。”

由于茶叶消费需求量的增加,茶叶生产扩大,茶叶市场也就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茶叶种植随之走向专业化、区域化、商品化。如安徽祁门县,“且邑之编籍民五千四百余户,其疆境亦不为小,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3]由于茶叶的种植利润较大,茶园户自然会不断增多,种植规模也将逐渐扩大。随着茶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便形成了草市,用于茶叶交易。种茶可获利,贩茶更可获厚利。因此,每当收获时节,茶商即争相到茶地采购,促使茶业经济走向兴盛。

此外,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北也是规模较大的茶叶贸易集散地。白居易琵琶行》中就有“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的诗句。《元和郡县志》也记载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太平广记》记载,一个都阳安仁里的百姓叫吕磺,他“以货茗为业,来往于淮浙间。时四方无事,广陵为歌钟之地,富商大贾动逾百数。磺明敏,善酒律,多与群商游”。作为一普通百姓,经过多年的贩茶经历,其能够在广陵与富商大贾结交为伍,可见茶叶利润之丰厚。《唐阙史》中也记载,河南富商王可久“岁鬻茗于江湖间,常获丰利而归”。(www.daowen.com)

伴随着唐代茶业经济的兴起,一系列茶业经济政策颁行其目的除了加强管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借助茶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唐代实行税茶、榷茶等政策。据宋人章若愚《群书考索》记载:“茶之有税始于赵赞,张谤继之,岁得钱四十万。”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户部侍郎赵赞条奏:“诸道要津都会之所,皆置吏,阅商人财货。计钱每贯税二十文。天下所出竹木茶漆,皆什一税之,以充常平本钱。”但至兴元元年(784年)大赦改元时停罢。贞元年间又复征茶税。诸道盐铁使张谤奏曰:“伏以去岁水灾,诏令减税,今之国用,须有供储。伏请于出茶州县及茶山外商人要路,委所由定三等时估,每十税一,充所放两税。”

自此以后,税茶成为定制。“每岁得钱四十万贯,然税无虚岁”。茶税逐渐成为唐代的重要税种,为缓解财政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丰厚的茶税收入,之后的唐政府不断提高税率,严重挫伤了茶业经济的发展。安史之乱后,社会生产不仅遭到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现象也十分严重。穆宗即位后,“两镇用兵,帑藏空虚。禁中起百尺楼,费不可胜计”。于是,盐铁使王播请求增收茶税,“率百钱增五十”。文宗时期,实行了榷茶政策。据《新唐书·郑注传》记载:“帝问富人术,以榷茶对。其法欲置茶官。籍民圃而给其直,工自撷暴,则利悉之官。帝始诏王涯为榷茶使。”官府开始垄断茶叶货源和价格,以获得更多的茶利收入。榷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茶叶生产与贸易秩序,招致天下大怨。之后,随着郑注、王涯集团的覆灭,唐代的榷茶政策也宣告失败。之后由令狐楚主持茶政,他改变了王涯的榷茶政策,主张“一依旧法,不用新条。惟纳榷之时,须节级加价,商人转卖,必较稍贵,即是钱出万国,利归有司。既无害茶商,又不扰茶户”。

由政府监督茶叶贸易,并仍征茶税。面对茶叶走私十分严重的情况,为使政府财政收入不受太大损失,宣宗大中六年(852年),盐铁转运使裴休“立税茶之法凡十二条”,严厉打击茶叶走私,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保护了守法商人的利益。唐代茶业经济的发展,茶业政策的完善,使唐政府的茶税收入不断提高。至宣宗大中六年,“天下税茶增倍贞元”,每年收入已超过八十多万贯。茶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唐政府财政紧张的情况,对延缓唐朝的灭亡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唐政府增加茶税,限制茶园户和茶商的举措,使社会矛盾复杂化,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在唐代,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开始用马匹等物品与中原进行茶叶交换,即所谓的“茶马贸易”。唐政府认识到,茶马贸易不仅可使朝廷获利,还可对不产茶的边区少数民族产生某些制约作用。于是,茶马互市在政府的倡导下逐渐发展起来。

据《新唐书》记载:“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这是有关茶马互市的最早文献记载。不过,此时的茶马贸易并不普遍。《封氏闻见记》中说:“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可见,当时的茶马贸易还并非常规事务之属。此后,随着少数民族地区饮茶风气的日益盛行,茶马贸易便不断发展起来。正因如此,自唐代以后,茶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在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商业经济的发展、边区的社会稳定与进步、人们的日常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