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面形式存在或遗留下来的茶文化包括茶专著、茶诗、茶词、茶歌、茶赋、茶字画、茶联、茶碑刻以及笔记、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有关茶的内容,可谓形式多样、内容广博。但凡茶文化,都反作用于茶经济,对茶经济活动起着推广作用,促进茶经济的发展。在书面形式茶文化中亦不乏名人直接推荐名茶、名泉的作品,使茶经济从名人名品效应中受益,对茶业起着直接的宣传、推广作用。此外,还有许多文人抒写品茶心得,将品饮境界描绘得出神入化,甚至有许多作品流传千古,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至今人们都耳熟能详。笔记、小说等文学作品中体现的茶文化则更明显地反映茶事融于社会生活的巨大凝结力。鉴于书面茶文化表现形式多样,下面从专著和茶诗词两个主要方面入手,探究其对唐宋茶叶的影响。
(一)专著对唐宋茶叶的影响
唐朝陆羽《茶经》的诞生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在中国茶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中唐以前有关茶叶的知识与生产实践的丰富经验,也是对中唐以前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总结,奠定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基础。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分上、中、下三卷,卷上分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卷中为茶之器,卷下分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全书记载茶树起源、性状、分布、饮茶用具、茶叶制造、烹茶器具、制茶技术、饮茶知识以及唐以前茶事等,内容翔实,涉及茶学各个方面,开创我国茶书之先河。唐陆羽后,历朝历代文人纷纷著茶书,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茶书多达100种以上,但多数佚失。清陆廷灿《续茶经》卷下之五《茶事著述名目》中便罗列了种茶书专著。阮浩耕等点校注释《中国古代茶叶全书》收入唐代陆羽《茶经》以后的种茶书,含单篇文章及久佚茶书的辑本,足见我国茶专著数量之多。茶专著不仅丰富了中国茶文化内容,还给中国茶业注入了绵绵不断的新鲜活力。茶专著或评,或品,或介绍名品名茶、名泉和煮茶方法,由此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饮茶方式的变迁。除《茶经》外,著名的茶专著有张又新《煎茶水记》、苏广《十六汤品》、温庭绮《采茶录》、蔡襄《茶录》、宋子安《试茶录》、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黄儒《品茶要录》等。
《新唐书·陆羽传》:“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新唐书》中对陆羽《茶经》亦有评论:“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场突间,祀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可见,陆羽著《茶经》功在千秋万代,在当时便赢得了“茶神”的美称。不但《新唐书》中有《陆羽传》专门记载陆羽的丰功伟绩,而且后世对陆羽及其《茶经》的崇拜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单单为《茶经》作序、跋的就有唐人皮日休,宋人陈师道,明人陈文烛、王寅、李维祯、张睿、童承叙人,清人陆廷灿完全按照《茶经》的格式作《续茶经》。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如此记载陆羽《茶经》的影响以及当时茶叶贸易的兴盛情景:“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式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宋代陈师道为《茶经》作序说:“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上自宫省,下迨邑里,外及夷戎蛮狄,宾祀燕享,预陈于前。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又有功于人者也。”
《茶经》的问世确立了陆羽在茶学领域的权威地位,自然受到人们的推崇,陆羽被世人称为茶博士、茶仙、茶神、茶圣等,也被当作偶像崇拜、祭祀。北宋梅尧臣《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其诗友耿津在《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中云:“一生为墨客,几世做茶仙。”由此可见,这些称谓在民间及士大夫中有一定流传。《唐国史补》记载:“江南有骚使,以干事自任。典郡者初至,吏白曰:‘骚中已理,请一阅之。’刺史乃往,初见一室,署云酒库,诸酿毕熟,其外画一神。刺史问:‘何也?’答曰:‘杜康。’刺史曰:‘公有余也。’又一室,署云茶库,诸茗毕贮,复有一神。问曰:‘何也?’曰:‘陆鸿渐也。’刺史益善之。”
《茶经》之后,饮茶风气的兴盛在史籍中也不乏记载,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以上这些史料展示了陆羽及其《茶经》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在社会中巨大的影响力,也为我们描绘了陆羽作《茶经》后出现的饮茶兴盛局面。天下人尚茶成风,连少数民族亦不可无茶,茶叶贸易规模巨大,对饮茶的推广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宣传作用,直接将茶经济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茶经》影响下,茶道大兴,文人纷纷著茶书,有功于茶文化发展,有功于中国茶业发展。
总而言之,陆羽《茶经》使茶经济、茶文化都迈上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台阶。陆羽《茶经》开创了茶业史上的辉煌,王玲先生在《中国茶文化》中说:“《茶经》问世,对中国的茶叶学、茶文化学,乃至整个中国饮食文化都产生巨大影响。”美国人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说:“中国学者陆羽著述第一部完全关于茶叶之书籍,于是在当时中国农家以及世界有关者俱受其惠,……为最大之事功,故无人能否认陆羽之崇高地位。”
(二)茶诗与茶词对唐宋茶叶的影响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这与文人对茶的理解、喜爱、推崇是分不开的。历代文人品茶、爱茶、颂茶,茶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文人写的关于茶的作品浩如烟海,内容丰富、体裁多样、题材广博,茶的精神在文人的品评、理解下得到了开发和升华。文人以其特有的创造文化、传播文化的方式成全了茶,将茶发扬光大,推广与普及饮茶和茶文化,将茶送入寻常百姓家。
茶诗所涉内容甚多,有抒发品茶心得的,有赞叹、推荐名茶、名泉的,有描写茶具的,有写煎茶、分茶、斗茶的,有颂茶神的,有写茶农茶事活动的,有写茶叶经济贸易活动的,可谓无所不包。文人在作诗时写进了自己的感悟,赋予了茶活的精神,具有艺术性。文人主观上作诗写茶,但在客观上却是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推广着饮茶,推动着茶经济不断发展。
中国古代有许多文人作茶诗茶词,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卢全、陆羽、柳宗元、刘禹锡、温庭箔、颜真卿、皎然、皇甫冉、皮日休、苏轼、苏辙、范仲淹、梅尧臣、曾巩、黄庭坚、陆游、杨万里、朱熹、黄宗羲、曹廷栋等,不胜枚举。(www.daowen.com)
下面仅挑选几首有代表性的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唐宋茶诗词佳作,揭示茶文化的对唐宋茶叶发展的重要作用。
陆羽作有茶诗《六羡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陆羽一生致力茶学研究,淡薄名利,不爱钱财,不慕高官,只羡慕故乡的西江水。这首诗通俗易懂,表明了陆羽的恬淡志趣和不同流俗的高贵品格。
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仝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元稹宝塔诗形式别具特色,对茶的精神与茶功的描写精辟入理。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卢仝“七碗茶”诗为茶诗中精品,将饮茶的神效由一碗至七碗刻画得出神入化,也表现了作者对茶的精神理解达到了极致。
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将茶人斗茶情景描写得出神入化。其诗云:“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于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矶满斗归。”斗茶是始于五代而兴盛于宋的品茶艺术。斗茶要有茶中高手,当然也少不了名茶好水。范仲淹斗茶诗开始便赞叹建溪武夷贡茶,“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并着重刻画斗茶境界,意境如真如幻,似入仙境,斗茶胜者“胜若登仙不可攀”,这好茶使长安酒价和成都的药市都黯然失色,什么也比不了“仙山一啜”“泠然便遇乘风飞”的生活。
苏轼《月兔茶》行文更为奇特,他称颂月兔团茶的精美,使多情的公子都不忍拿它来斗。其诗云:“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此月一缺圆何年。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有“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在文人心目中,好茶就和佳人一样令人心生爱慕,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在古代诗词中佳茗与佳人往往相提并论。
宋朝茶词往往与宴会密不可分,它不仅丰富了茶文化,还给宋朝城市经济生活注入了活力。茶诗、茶词以其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对饮茶在整个社会各个阶层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推广作用,传播了茶文化,推广了茶经济。
名茶闻名于世,与名人的歌颂和推崇分不开。例如,江西修水双井茶的扬名就得力于有推崇之首功的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他的茶诗词颇多,且多为上乘之作。他利用自己的优势丰富并弘扬了中国茶文化,为茶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为弘扬家乡双井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除黄庭坚外,欧阳修对双井茶也有推崇之功,苏轼、司马光等对双井茶的扬名亦有重要作用。总之,双井茶的闻名直接受益于当时诸多知名文人,这也成为文人推广名茶的典型。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欧阳修特别推崇修水双井茶,也为推广双井茶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双井茶》诗云:“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白毛襄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月夸。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他对双井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写出了双井茶品质之佳、采摘之早、包装之精美、茶芽之珍稀、富家之爱慕,而后又联想到人们爱双井茶弃宝云、日注茶的争新弃旧世态人情,规劝人们应有常德,不随波逐流,就像龙凤团一样,香味隽永如初。这几句诗,既批判世人无常德,又借此抬高双井茶,用意甚妙。
欧阳修对双井茶的赞美起到了很大的宣传功效,甚至有许多人是从欧阳修这里了解到双井茶的。正如梅尧臣在《宴成续太祝遗双井茶五品茶具四枚近诗六十篇》中所云:“始于欧阳永叔席,乃识双井绝品茶。”
对双井茶闻名有首功的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代杰出诗人和书法家。双井茶产于修水县双井村,该村江边有座石崖形成的钓鱼台,台下有两井,在一块石崖上镌刻着黄庭坚手书的“双井”两字。双井茶的举世闻名离不开黄庭坚的推崇。黄庭坚曾作诗表达对家乡双井茶的赞美之情:“山谷家乡双井茶,一啜犹须三日夸。暖水春晖润畦雨,新条旧河竟抽芽。”又有《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诗云:“龙焙东风鱼眼汤,个中即是白云乡。更煎双井苍鹰爪,始耐落花春日长。”
元祐二年,黄庭坚在京任职时,收到老家送来的双井茶,于是赠茶给老师苏轼,并附诗《双井茶送子瞻》云:“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萸,落硙霏霏雪不如。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玉堂:官署名,汉侍中有玉堂署。宋以后翰林院亦称玉堂。苏轼当时任翰林院学士。玉堂也指神仙居住处。此句也与上句“人间风日不到处”相呼应。“挥毫百斛泻明珠”意即诗作数目多,质量佳。从前四句不难看出黄庭坚对老师苏轼的敬仰之情。而重点在后几句,黄庭坚向老师赠茶,对家乡双井茶赞誉之情溢于言表,茶叶“云萸”白而肥润,“落碳霏霏雪不如”,可见,双井茶确为茶中极品,饮下双井茶,可以引起茶人思绪万千。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诗使双井茶名噪京师。
欧阳修、黄庭坚、苏轼这三位名满天下的大文豪对双井茶的推崇无疑就是宣传、推广双井茶的最好广告词。得益于三位名人,双井茶才能名声大噪,在当时便名扬天下,被列入贡茶,可谓盛极一时。可见,在茶叶名品的形成过程中,名人效应极为重要。双井茶的闻名也是文化在茶叶名品形成过程中起巨大助推作用的最好例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