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朝茶业为宋朝茶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唐朝时始征茶税,茶税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宋朝,其重要性更为世人所公认。另外,这个时期也是中国茶文化成熟的时期。宋朝茶业大发展有以下几项表现:
(一)茶风更盛
宋朝饮茶之风更加盛行。宋朝上层社会嗜茶成风,斗茶之风盛行,以茶设宴在上层社会和文人知识分子阶层成为流行风尚,甚至连皇帝都设茶宴款待群臣,以示群臣同乐。在民间,饮茶也更加普及,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王安石在《议茶法》中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由此可见,宋朝时茶叶消费极为普遍,在民众日常生活中,茶与米、盐同等重要,这些都说明宋朝饮茶的兴盛。
(二)茶产地、产量增加,名品层出不穷
宋朝产茶区域与唐朝相比扩大不少。宋朝设有六榷货务,对茶叶贸易进行严格监控,设有十三山场。《宋史》记载:“宋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府,曰真州,曰海州,曰汉阳军,曰无为军,曰蕲州之蕲口,谓榷货务六。……在淮南则蕲、黄、庐、舒、光、寿六州,官自为场,置吏总之,谓之山场者十三。”宋朝重点产茶区除十三山场外,《续资治通鉴·宋纪三十六》记载:“在江南则宣、歙、江、池、饶、信、洪、抚、绮、袁十州,广德、兴国、临江、建昌、南康五军,两浙则杭、苏、明、越、婺、处、温、台、湖、常、衢、睦十二州,荆湖则江陵府,潭、鼎、澧、鄂、岳、归、峡七州,荆门军,福建则建、剑二州,岁如山场输租折税。”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茶产区,“天下茶皆禁,唯川峡、广南听民自买卖,禁其出境”。南宋虽只占半壁江山,但北方产茶不多,因此南宋所辖范围囊括了中国重要产茶区,《宋史》记载:“当是时,茶之产于东南者,浙东西、江东西、湖南北、福建、淮南、广东西,路十,州六十有六。”
宋朝茶产量极大,这在政府所征税中有所反映。《宋史:》十三山场“岁课作茶输租,余则官悉市之。……总为岁课八百六十五万余斤,其出鬻皆就本场”。除十三山场外,其他重点产茶区产量亦甚丰,其所行茶法如山场,《宋史》“总为岁课,江南百二十七万余斤,两浙百二十万九千余斤,荆湖二百四十七万余斤,福建三十九万三千余斤,悉送六榷务鬻之”。宋朝名茶层出不穷,制作极精。据《宋史·食货志》、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宋代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和宋代赵汝砺《北苑别录》等记载,宋代名茶有数余种。这些名茶以蒸青团饼茶为主,各种名目翻新的龙凤团茶是宋代贡茶的主体。
(三)宋朝茶利更丰
宋朝垄断茶利,获利丰厚,政府对茶业管理极严,长期实行榷茶政策,对茶叶的产销进行严格控制,以便最大限度地获益。宋朝设六榷货务、十三山场,并在全国重点产茶区行十三山场茶法进行垄断,唯独对川峡、广南茶区进行课税,而不行买卖垄断,由此可见,宋朝对茶利十分重视,茶利成为宋朝财政收入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宋史·食货志》记载:“至道末,鬻钱二百八十五万二千九百余贯,天禧末,增四十五万余贯。”
(四)少数民族需茶日盛(www.daowen.com)
自唐朝以来,茶便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气候、饮食习惯原因而对茶极为依赖。在此以与南宋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金为例,揭示茶在少数民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金是入主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在与汉族交往过程中逐渐养成饮茶习俗,而进入中原地区以后,对茶更是需求日甚,虽然其统治范围内山东、河北、河南等地亦有产茶之所,但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不得不与占据中国富饶之地的南宋进行贸易。茶从理论上讲的确并非同粮食一样必不可少,而当茶融入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日常生活以后,在物质条件允许的时代背景下,其重要性却与米、盐无异了。茶叶贸易对少数民族政权来讲,是一个棘手的难题,金人政权对茶叶贸易并非任其自由发展,而是采取措施加以节制,甚至三令五申,但收效甚微。
《金史·食货志》:“茶,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世宗大定十六年,以多私贩,乃更定香茶罪赏格。章宗承安三年八月,以谓费国用而资敌,遂命设官制之。”“泰和六年十一月,尚书省奏,茶,饮食之余,非必用之物,比岁上下竞啜,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商旅多以丝绢易茶,岁费不下百万,是以有用之物易无用之物也。若不禁,恐耗财弥甚。遂命七品以上官,其家方许食茶,仍不得卖及馈献。不应留者,以斤两立罪赏。”“宣宗元光二年三月,省臣以国蹙财竭,奏曰:‘金币钱谷,世不可一日阙者也。’茶本出于宋地,非饮食之急,而自昔商贾以金帛易之,是徒耗也。泰和间,尝禁止之,后以宋人求和,乃罢。兵兴以来,复举行之,然犯者不少衰,而边民又窥利,越境私易,恐因泄军情,或盗贼入境。”“比岁上下竞啜,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2],说明金人统治区内茶风十分兴盛。
以上史料表明,金人对茶叶贸易是很矛盾的,禁止贸易,仍然有人铤而走险,而不禁且任其贸易,无疑是以有用之物易无用之物,“费国用而资敌”。金人政权反复强调茶叶并非生活必需品,且颁布法令措施限制与宋人茶叶贸易,统治者三令五申,表明饮茶之风确实难以禁止。由此不难看出,茶叶已经成为少数民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具有强大的民众基础的饮茶之风是难以阻挡的。
(五)茶马贸易兴盛
茶马贸易又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国政府在边境区域同治外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以茶易马的贸易政策或制度。茶马贸易虽然在唐朝时已经开始,但真正形成完善的制度却是在宋朝。茶马贸易兴起需要具备两个基础:一是少数民族对茶有着很大的需求,茶已成为生活必需品,本民族地区又欠缺茶叶,需要从中原输入,而拥有马匹又是优势所在;二是中原盛产茶叶,茶叶产量丰富,制造极精,可以满足周边少数民族的需求。宋朝几乎一直处于少数民族政权威胁之下,战争的频繁导致对战马需求量大,而采用钱币贸易,对自身来说也是一大威胁。《宋史》记载:“太平兴国八年,有司言戎人得钱,销铸为器,乃以布帛茶及他物易之。”茶马互市并非简单的商业交易,实际上相当复杂,也不是始终对宋朝有利的,茶和马的比价是根据多种复杂因素不断地处于变化之中,这在《宋史》中多有反映。茶马贸易不仅涉及经济问题,还涉及政治、军事、外交各个方面。
《宋史·食货志》:“宋初,经理蜀茶,置互市于原、渭、德顺三郡,以市蕃夷之马,熙宁间,又置场于熙河。南渡以来,文、黎、珍、叙、南平、长宁、阶、和凡八场,其间卢甘蕃马岁一至焉,挑州蕃马或一月或两月一至焉,叠州蕃马或半年或三月一至焉,皆良马也。其他诸蕃马多鸳,大率皆以互市为利,宋朝曲示怀远之恩,亦以是羁糜之。绍兴二十四年,复黎州及雅州碉门灵西碧易马场。乾道初,川、秦八场马额九千余匹,淳熙以来,为额万二千九百九十四匹,自后所市未尝及焉。”这反映了宋朝茶马贸易的兴盛局面,宋朝茶业发展程度之高,少数民族需茶之盛。历史上的茶马贸易不仅互通有无,还带动其他商品的互相流通,繁荣了边界经济,增强了民族之间科学技术、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对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上这些都反映了宋朝茶业的兴盛。它沿袭唐朝茶业兴旺的发展态势,开创了更加辉煌的茶业时代,并为中国茶业在明清时期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繁荣局面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