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时期是我国传统农业的奠基时期,铁器和畜力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和推广、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都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农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粮食产量提高的同时,经济作物的种类和生产规模都有了新的增长,而且经济作物种植业逐渐摆脱作为粮食种植业附庸的地位,逐步从农业中分离开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战国秦汉时期,桑、麻等纤维作物不但继续发展,而且在农业经济中上升到与粮食种植相当的地位。染料作物的种类不但增多,而且形成了规模化的专业生产。以荏和芝麻为代表的油料作物开始种植。园艺作物的品种也进一步丰富。秦汉时期疆域的拓展,与域外各民族间科技文化交流增强,从而引进了一批新的作物品种,丰富了经济作物的种类,形成了我国古代社会经济作物引种的第一次高潮。战国秦汉时期,纤维作物中大麻已经完全退出粮食作物的行列,成为主要的衣着原料来源。汉代造纸术被发明以后,大麻也成为重要的造纸原料。大麻在秦汉手工业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秦汉时期,齐鲁地区麻田已经规模化种植。《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齐鲁千亩桑麻”。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麻子和麻布可见,秦汉时期大麻的生产地域已经从黄河流域扩展到了长江流域。大麻的种植技术也在这一时期总结成文。秦汉时代,与域外各民族间的频繁交流,在农业方面则表现为大量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就经济作物而言,引进的主要有园艺作物和油料作物。秦汉时期从域外引进的园艺作物有葡萄、胡蒜、胡荽、胡瓜,油料作物则是芝麻。
葡萄,在《史记》中记作“蒲陶”,《汉书》则写为“蒲桃”,《后汉书》中写作“蒲萄”。古埃及是葡萄最早栽培地区之一。葡萄由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引种回中原。《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除了葡萄以外,张骞还从西域带回其他多种作物。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引王逸曰“张骞周流绝域,始得大蒜、葡萄、苜蓿。”大蒜,即为胡蒜,原产自欧洲南部和中亚,也是通过张骞出使西域而带回中原。胡荽,又名香荽,即香菜,原产地中海和中亚地区,“张骞使西域得种归,故名香荽。”[1]胡瓜,即黄瓜,“张骞使西域始得种,故名胡瓜。”[2]油料作物最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开始被驯化栽培,包括本土的荏和引种的胡麻。荏,又名白苏,种子被称为苏子,可榨油。西汉杨雄所著《方言》中记载:“苏亦荏也。关之东西或谓之苏,或谓之荏。”可见汉代关东和关西地区已有荏种植。胡麻,为域外引进作物,又名油麻,即芝麻,原产自非洲,由张骞从大宛引种至中原。“胡麻直是今油麻……张骞始自大宛得油麻之种,亦谓之麻,故以‘胡麻’别之,谓汉麻为‘大麻’也。”[3](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