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创业管理、营销管理与组织行为理论上的贡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建构了组织学习视角下创业导向、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
创业导向和组织绩效关系研究、市场导向和组织绩效关系的研究分别是创业管理理论和营销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为了解释其实证结果的不一致,学者则开始尝试在创业导向与组织绩效、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之间加入各种中介变量来研究。文献研究表明,这两方面的理论研究正处于在创业导向与组织绩效之间、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之间不断添加各种中介变量的趋势,十分缺乏对关键变量的深入挖掘;与此相反,实证方面,学者们出于各自研究的需要,却往往只是单独引入其中某一个变量,加之研究方法的限制和研究取样的不同,其结论并不能完全解释创业导向、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因而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而基于组织学习视角,探讨创业导向、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间的关系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就现有研究而言,不同组织学习方式下创业导向、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似乎也并没有足以串连的概念和证据提出,因此,学者们很少将创业导向、市场导向、组织学习、组织绩效等四个概念放入同一个研究框架之中,考察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鉴于此,本书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将组织学习分为利用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两种不同的组织学习类型,考察不同组织学习方式下创业导向、市场导向对组织绩效影响的机制,并进一步发展出一个整合性的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的核心在于说明创业导向是企业提升组织学习的重要源泉,而创业导向对组织学习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市场导向的落实,并且根据组织所取得效益的不同(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不同的组织学习方式具有不同的影响机制与效应。此外,本书也提出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交互作用可能会加强创业导向、市场导向提升绩效的效果,而两种学习方式在实施上的不平衡可能会减弱创业导向、市场导向提升绩效的效果。
同时,本书通过我国长三角地区387家企业作为样本,使用回归分析、结构化方程模型分析等方法对这一理论模型所对应的各个假设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从整体变量之间的关系来看,本书所提出的整体理论模型的各拟合度指标均符合可接受的拟合度检验水平,这就表示本书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可以获得支持。因此,创业导向、市场导向、组织学习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可供联系的网状联系存在,且都是对组织绩效十分重要的驱动因素。
(2)进一步拓宽了对创业管理理论、营销管理理论的研究视野
本书对创业管理理论、营销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证实了中国现实背景下企业创业导向的独特性。本书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的创业导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非常明显地分解为创新及超前行动、风险承担两个维度。这就意味着在市场情况异常复杂的中国现实背景下,企业的创业导向特征会呈现出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特征。(www.daowen.com)
第二,对创业导向、市场导向量表进行了中国背景下的修订,并通过了严格的信度和效度检验,为学者今后进行相关实证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第三,探索了创业管理理论、营销管理理论融合的可能性。至今,学者们对于创业导向、市场导向之间的关系也往往仅限于理论的推导,十分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持。将创业导向、市场导向引入同一个研究框架,不仅符合企业异常复杂的现实情况,又是创业管理理论、营销管理理论、内在融合和发展的需要。
(3)运用新的衡量尺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组织学习理论
至今为止,组织学习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方面,学者们大多以学习导向构面和组织学习过程构面来加以替代,但这两者都与组织学习类型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无法真正与当前企业开展组织学习相联系。这就直接导致了组织学习变成一种空泛的名词,无法通过实证研究来进一步探讨其内涵与可能的影响。本书按照March(1991)的分类方式,将组织学习分为利用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两种方式,研究了不同组织学习方式下创业导向、市场导向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揭示组织学习的形成机制、作用机制、影响效应等深层次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组织学习理论。
(4)从组织行为的角度论证了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在创业导向、市场导向和组织绩效方面的效率差异。
本书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民营企业在创业导向、市场导向、组织绩效方面的表现都显著高于国有企业。因此,从企业自身出发,国有企业要向民营企业学习,进一步树立创业导向、市场导向,才能以更好的绩效回报社会。这个结论对于政府政策制定者来说,则需要重视民营企业的作用,给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地位和更多的生存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尽管十六大后,民营企业面临大发展的新契机,但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与国有企业相比,其在制度与政策方面的“外部人待遇”仍十分明显,甚至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本书的这一结论从理论上验证了我国民营企业的效率优势,为政府今后在政策、制度上给予其与国有企业平等地位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