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标的计算公式为: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该指标表明了每一元净利润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是反映公司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实现程度。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的局限性经营现金净流量不仅是净利润实现的保障,也是企业固定资产更新资金来源的保障,将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标纳入企业业绩评价考核体系,引导经营者重视现金流特别是经营现金流量管理,从这一方面来讲,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的定义

美国的安然、世通,我国的郑百文、银广夏等利用会计造假、盈余管理等手段欺骗外部投资者的事件,使人们从重视公司的利润、每股盈余指标转移到重视公司的现金流量指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是常用来评价公司现金流量状况的重要指标,广泛应用于公司的财务分析、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的评价指标之一。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该指标表明了每一元净利润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是反映公司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实现程度。一般认为,该指标越高,收益质量越好。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的意义

(1)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是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收益的质量进行评价,对企业的实际收益能力进行再次修正。

(2)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充分反映出企业当期净收益中有多少是有现金保障的,挤掉了收益中的水分,体现出企业当期收益的质量状况,同时,减少了权责发生制会计对收益的操纵。

(3)一般而言,当企业当期净利润大于0时,该指标应当大于1。

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对现金的贡献越大。但是,由于指标分母变动较大,致使该指标的数值变动也比较大,所以,对该指标应根据企业实际效益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的局限性

经营现金净流量不仅是净利润实现的保障,也是企业固定资产更新资金来源的保障,将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标纳入企业业绩评价考核体系,引导经营者重视现金流特别是经营现金流量管理,从这一方面来讲,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该指标在实际运用于企业业绩考核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www.daowen.com)

指标本身存在缺陷。对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标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不考虑营运资产(流动资产-无息流动负债)的变动,分子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净利润(对利息费用投资收益进行调整后的净利润)+折旧与摊销,与分母“净利润”不匹配,将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投资收益不体现在经营活动现金流中,对于投资类企业,特别是投资较多非控股项目的公司,由于不能合并报表,投资收益不反映在经营活动现金流中。

在投资收益占该公司净利润比重较大时,虽然一些企业利润不菲,但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标却很可能不理想。同样,由于指标计算中的分子分母不配比问题,利息费用也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指标的客观性

(2)不考虑投资收益和利息费用的影响。对于同行业、盈利情况相近的企业,假设考核评价期营运资本不变,则资产规模大的企业,折旧也较大,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标较高。盈利能力相当而资产规模不同,其原因可能是行业的差异,也可能是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差异。如果是后者,则结果可能是:未能很好控制固定资产购置成本的企业,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反而较高。

(3)不考虑投资收益和利息费用的影响。对于同行业,资产规模相近的企业,折旧额相近,假设考核评价期营运资本不变,则会出现利润高的企业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低,而利润低的企业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反而高的结果;同样的,在一个企业,盈利情况好的年份,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不如盈利差的年份高。

对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标及其应用的改进方法

为减少投资收益、利息费用、折旧等因素对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标客观性的影响,解决计算公式中分子分母不匹配问题,可以将“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标的计算公式作如下改进:

调整后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

经营净利润是指调整投资收益、利息费用、营业外收支项目后的净利润,剔除了非经营活动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