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
图11-4中的生产契约曲线qq′上的每一点除了表示两种投入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分配为最优即表示最优投入外,也表示了一定量的投入要素在最优配置时所能生产的一对最优产出,因为曲线上每一点均为两个生产者的等产量线的切点,即切点同时处在两个生产者的两条等产量线上,从而代表了两种产品的产量。同时,这两种产品的产出也是帕累托意义上的最优产出,即此时要增加某一产出的数量,就不得不减少另一种产出的数量。
图11-3中生产契约曲线上的一点c′是两条等产量线ⅡC和ⅡD的切点。如果设ⅡC所表示的产出X的数量为X1、ⅡD所表示的产出Y的数量为Y1,则c′点就表示最优产出量(X1,Y1)。同样地,生产契约曲线上的另外一点e′是等产量线ⅠC和ⅢD的切点。如果设ⅠC和ⅢD所表示的产出分别为X2和Y2,则e′点就表示最优产出量(X2,Y2)。取生产契约曲线上的每一点,可得到相应的所有最优产出量,亦即生产的契约曲线是所有最优产出量的集合。
若以横轴表示最优产出量中X的数量,纵轴表示最优产出量中Y的数量,可以在图11-4中画出最优产出量的轨迹。比如,对应于图11-3中生产契约曲线上的c′点,最优产出量为(X1,Y1),该产出量在图11-4中就是c″点。同样,对应于生产契约曲线上的e′点,最优产出量为(X2,Y2),该产出量在图11-4中就是e″点。将生产契约曲线上的每一点均通过这种方法“变换”到图11-4中,便得到曲线PP′。显然,曲线PP′就是最优产出量集合的几何表示,通常称作生产可能性曲线。
图11-4 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与斜率
生产可能性曲线PP′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向右下方倾斜,二是向右上方凸出。
生产可能性曲线PP′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在生产中,由于生产要素是一定的,产品X的产量增加,必然使得另一种产品Y的产量减少。这从生产的契约曲线中也可看到,当沿着该曲线运动时,一种产出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另一种产出的减少。所以,在最优产出量中,两种最优产出的变化是相反的。例如,当e″点移到c″点时,X的产出增加了,但Y的产出却下降了。这种反方向变化说明两种最优产出之间的一种“转换”关系,即可以通过减少某种产出数量来增加另一种产出的数量。正因如此,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为产品转换曲线。
如果设产出X的变动量为ΔX,产出Y的变动量为ΔY,则它们的比率的绝对值可以衡量1单位X商品转换为Y商品的比率,即X商品对Y商品的边际转换率可定义为
该比率的极限为
(www.daowen.com)
也可以说,所谓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就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生产可能性曲线PP′之所以向右上方凸出,原因在于要素的边际报酬在递减。比如,当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L和K生产越来越多的产品X时,产品X的边际生产力或边际产量就逐步减少;在生产的产品X越来越多即用于生产X的生产要素越来越多的同时,生产Y所用的生产要素会越来越少,故产品Y的边际产量会逐步增加。这样,边际转换率就递增,从而生产可能性曲线PP′就向右上方凸出。
(三)生产不可能性区域和生产无效率区域
生产可能性曲线PP′将整个产品空间分为三个部分:曲线PP′本身、曲线PP′右上方即“生产不可能性区域”以及曲线PP′左下方即“生产无效率”区域。
关于“生产不可能性区域”。由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每一点均表示在现有资源(L,K)和技术条件下整个经济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组合,故生产可能性曲线右上方的区域实际上是在目前条件下所不可能达到的区域,即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下,不可能生产出例如F(X1,Y2)那样的产出组合。因此,右上方区域是所谓的“生产不可能性区域”。
关于“生产无效率”区域。如果经济处于该区域中,则它还没有达到其可能或应该有的最大产出。例如,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左下方一点G′,其所对应的产量为X2和Y1。
显然,“生产无效率”区域也是可以或能够生产的区域,尽管此时的生产缺乏效率或是“浪费性”生产。如果把“生产无效率”区域亦看成是可行的生产范围,则全部可行生产范围就是封闭(包括边界在内)的区域OPP′O。
这样,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是区分可生产区域和不可生产区域的界线,或者说是生产可能性区域的“边界”,因而也可以把生产可能性曲线叫作生产可能性边界。
(四)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变动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位置高低取决于投入要素的数量和技术状况。由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意一点表示在既定要素数量和技术状况条件下所可能生产的最大产出组合,所以,要素数量或者技术状况发生了变化,可能生产的最大产出组合就会发生变化,则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位置就可能发生变化,如图11-5所示。假定初始的资源数量和技术状况所确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P1P′。P1P′上任意一点均表示在既定条件下经济所可能生产的最大产出组合。相应地,P1P′上c′点的产出组合(X1,Y2)就是所有可能的最大产出组合中的一种。现在假定资源数量增加了,则在X和Y的生产上均有更多的资源,于是X和Y的最大产量均会增加。若增加的资源数量以某种方式分配到X和Y这两种生产上,使得X和Y的最大产出组合增加到(X2,Y2)。于是在原来条件下得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P1P′上的c′点现在在新的资源数量增加条件下移到了c″点(X2,Y2)。同样,如果假定技术进步,则亦有如此效果。进一步地,资源数量增加和技术进步,不仅使c′点向右上方移动,而且也使原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其他点亦向右上方移动,比如,使得生产可能性曲线P1P′向右上方移动到P1P″的位置。
图11-5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变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