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短期与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与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就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这条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联结每一根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上实际通货膨胀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相等之点的一根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右移,不但会形成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甚至可能形成向右上倾斜的正相关曲线。

短期与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为什么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会存在交替关系呢?货币主义者认为,如果工资契约是在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的情况下订立的,那么,物价上涨会导致实际工资下降,因而厂商愿意扩大产量,增加就业。当工人们发现实际工资下降时,他们会要求增加货币工资,但货币工资的增长总是滞后于物价上涨。弗里德曼用适应性预期的概念来解释人们的行为。所谓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在形成价格预期时,会考虑到上一期预期的误差,当上一期的预期价格高于实际价格时,对下一期的预期价格要相应减少,反之,则相应增加。

按照适应性预期的理论,当工人预期物价要涨5%时,便会要求增加货币工资,把5%的适应性预期放入工资合同,这样一来,厂商就不愿意增加产量和多雇工人了,失业率又回到原来水平;而政府为了降低失业率,采取了刺激性更强的、超过5%的通货膨胀政策,使工资的增长再次滞后于物价上涨,使厂商因实际工资提高慢于物价上涨而再次愿意增加产量和增雇工人,这样,更高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又存在交替关系,这在图上表现为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这种过程如不断持续下去,换取一定失业率的通货膨胀率必然越来越高,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移动,最终演变成为一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其形成过程可用图10-7表示。

图10-7 短期和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www.daowen.com)

假定起先通货膨胀率为零,人们没有通货膨胀预期,经济运行在图10-7中的a点。现在假定总需求突然增加(由于政府实行膨胀性政策等原因),使通货膨胀率上升到2%。由于人们事先没有预计到有通货膨胀,因此经济沿菲利普斯曲线PC0变动到b点,失业率从5%降到3%,通货膨胀率上升到2%。这就是通货膨胀和失业在短期中的交替关系。

假定通货膨胀率不是突然上升,而是经常上升,比方说是2%,则人们就会形成2%的通货膨胀率预期。工人们会要求提高工资,假定要求名义工资上升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同步,则企业会感到物价上升时工人实际工资没有降低,因而企业的雇工数又回到原来水平,失业率回复到原先的自然失业率5%的水平上,从而经济到达c点。现在,这2%的通货膨胀率就成为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通货膨胀率,而原先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通货膨胀率是零(a点上)。如果这时政府再把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3%,则经济沿第二条菲利普斯曲线PC1变动到d点,这时通货膨胀率为5%。如果一直是5%的通货膨胀率成为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人们就会把5%的通货膨胀率放入下一轮工资谈判中。一旦这样做了,企业劳动使用量又会回到原先的自然失业率水平,经济到达e点。这样的过程不断重复,形成一条a、c、e点相连的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就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这条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联结每一根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上实际通货膨胀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相等之点的一根曲线。在短期中,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经济会沿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到b点、d点等,使失业率下降,因而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交替关系,然而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没有交替关系。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右移,不但会形成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甚至可能形成向右上倾斜的正相关曲线。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为3%,而人们预期为5%,并以这一预期要求提高工资,则企业就会把雇工减到原先水平,甚至低于原先水平。这样,就会产生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发的“滞胀”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