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交替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即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了,表现为只有用比过去更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才能把失业率降到一定的水平,假如以前用3%的通货膨胀率就能把失业率降到3%,那么,现在必须用7%的通货膨胀率才能做到这一点。这可以从图10-4中看出。在图10-6中有两条菲利普斯曲线,PC2为移动之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这条菲利普斯曲线与4%的临界点画出的区域已不能相交,这表明,现在无论怎样调控,都不能把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控制在4%之内。这条向右上方移动的菲利普斯曲线称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图10-6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为什么菲利普斯曲线会向右上方移动呢?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原来的菲利普斯曲线PC1(或称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通货膨胀预期为零时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通货膨胀连年上升,特别是政府利用菲利普斯曲线进行相机抉择,用高通货膨胀换取低失业率的话,就会形成一种通货膨胀预期。如果通货膨胀已被预期到了,工人就会要求提高货币工资以避免生活水平受通货膨胀侵蚀。如果人们预期通货膨胀会以5%的速度增加,那么,当货币工资率上升7%时,人们会认为实际工资只上升2%。因此,如果以往货币工资率上涨2%便能使失业率下降到3%的话,那么现在达到3%的失业率必须使货币工资率上涨7%,即以往的货币工资上涨率2%加上5%的通货膨胀预期。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依然表现出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只不过现在的交替关系表现为用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www.daowen.com)
按预期扩大的菲利普斯曲线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ΔWt表示t时期货币工资上涨率;Ut表示t时期的失业率,pet表示t时期的通货膨胀预期。
货币主义者反对上述论点,他们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此消彼长关系,只有在短期才存在,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变成一条垂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