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经济学中,按不同的标准,失业可有不同的分类。除了以前分析过的摩擦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之外,还有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劳动的供给结构与劳动的需求结构不一致而导致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适当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因而也可以看作是摩擦失业的较极端的形式。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属于长期性失业,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劳动的需求结构是由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在内的经济结构决定的,劳动的供给结构是由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决定的,教育也是影响劳动供给结构的重要变量。当经济结构变化时,比如有些部门或产业迅速发展,一些地区正在开发,同时,某些部门或产业正在衰落,这就使得对劳动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当劳动力因技术、性别、心理等原因而不能适应劳动需求的变化时,就会出现工作岗位与劳动力人口的非均衡,从而形成结构性失业。这种失业根源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劳动力的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的变动引起失业。在结构性失业出现后,劳动的供给结构必须根据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去调整。在这种调整中,年长者调整的速度低于年轻者,因为年长者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及经济行为的灵活性低于年轻者。所以,结构性失业人口中,年长者多于年轻者。
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期因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当经济增长处于高涨阶段时,就业量增加,失业量减少;当经济增长处于下降阶段时,就业量减少而失业量增加。按照凯恩斯的说法,当实际的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消费疲软,市场不旺,造成企业投资减少从而减少雇员而形成周期性失业。所以,周期性失业就是凯恩斯所说的非自愿失业。一般情况下,通货紧缩时期的失业也可看作是周期性失业。(www.daowen.com)
此外,有西方学者还把失业分成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前者又称公开性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力,自愿工作而找不到工作、没有工作的现象。隐性失业是指具有工作岗位、在岗工作的劳动力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的现象。这种失业在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组织中大量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