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指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是由于商品市场上的过度需求拉上的。更进一步说,这种通货膨胀模型把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归于用于投资、政府购买、消费以及出口的以货币计量的对社会资源的需求超过了按现行价格可能得到的供给。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发源于两大类因素:实际因素和货币因素。实际因素是导致IS曲线右移的因素,如资本边际效率上升从而投资需求增加,出口需求增加,进口需求下降,增加政府支出或减税从而消费需求增加等,见图10-1(a)。货币因素是指能引起LM曲线右移的因素,如货币供给增加或货币供给不变条件下货币需求减少,见图10-1(b)。
图10-1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图10-1中的AS为总供给曲线。在图10-1(a)中,IS曲线由于实际因素从IS0移到IS1,在图10-1(b)中,LM曲线由于货币因素从LM0右移到LM1,这都使总需求曲线从AD0右移到AD1,这时如价格水平P0不变,则出现超额需求或通货膨胀缺口,其大小为Y0Y1。由于总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因此,这时总需求增加,一方面价格水平会上升,同时产量会增加。当价格上升到P1,产量增加到Y′1时,供求达到了均衡。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的情况是,由于这时社会上还有未被利用的生产资源,因此,总需求增加从而产品销路增加时,厂商做出的反应将是一方面扩大生产量,另一方面提高产品价格。
随着社会总产出水平逐步提高,总供给曲线倾斜程度即斜率越来越大,这意味着未被利用的生产资源逐步减少,生产能力的利用开始接近充分就业水平,当总需求水平再提高时,产量很难再增加,价格则随总需求增加而较快地上升。当总需求曲线右移到AD2时,开始与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相交,产量达到充分就业产量Y*的水平,价格达到P2高度。如果总需求再增加,产出不能再增加,只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需要指出,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主要是针对充分就业时的情形提出的。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指物价水平上升是由生产成本提高而推动的。它又可细分为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劳动市场上的“垄断者”——工会运用它所掌握的市场权力,通过集体谈判的形式要求增加工资,资方因惧怕工人罢工而避免正面对抗,改为同意增加工资,而将工资的上升打入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产品价格的上涨使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从而产生通货膨胀,不论此时需求方面是否存在过度需求。(www.daowen.com)
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对利润的追逐,他们可以利用其垄断地位通过利润加成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从而造成产品价格上涨,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模型的图示见图10-2。在图10-2中,最初总供给曲线AS1和总需求曲线AD1在P1和Y*处达到充分就业均衡。假定由于工资推进或利润推进的作用而使总供给曲线移动到AS2的位置,此时,如要使物价稳定在P1,其代价是总产量水平下降到Y1,并造成相应的失业。由于在原价格水平P1水平上,存在过度需求(Y*-Y1),于是物价水平上升到P2,总产量增加到Y2,但此时仍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尽管过度需求已经消除。如果政府力图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可以扩大政府支出和增加货币供给为手段,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到AD2的位置,于是经济重新恢复到充分就业状态,但新的均衡价格水平为P3。如果工会或厂商因物价水平提高、实际收入下降而再一次要求增加工资和利润,那么,上述过程将再次重复。
图10-2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除了工资和利润上升的推进,原材料和能源等涨价也会使成本提高,使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形成通货膨胀。
从实际情况看,从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大涨价以来,世界各国通货膨胀率上升与能源、原材料等资源价格节节上升大有关系,尤其是2007年起,石油、铁矿石等价格成倍上涨,推动着世界各国物价持续大幅攀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