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西方经济学家把错综复杂的通货膨胀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以下四种划分是常见和较有意义的。
如果把物价上涨速度作为分类标志的话,通货膨胀可分成爬行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飞奔的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四类,但要精确地划定这四种通货膨胀的数量界限是困难的。爬行的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上涨不超过2%~3%,同时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的状态。爬行的通货膨胀被看作实现充分就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国外所谓通货膨胀有益无害的观点指的就是这种状态。一般把3%~10%的通货膨胀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二位数的通货膨胀是“飞奔的”。至于恶性通货膨胀,美国经济学家卡根(D.Cagan)将它定义为物价水平以超过每月50%的速度不断上涨,如德国在希特勒上台的货币危机时期和中国蒋介石政权覆灭前的金圆券危机。在恶性通货膨胀中,货币丧失了作为价值储藏的功能,并部分丧失了交易媒介的功能。
如果以通货膨胀的原因作为分类标志,可以把通货膨胀分成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三类。把通货膨胀看成由实际因素或货币因素造成的过度需求拉上的,这是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假如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特定集团,比如工会,行使其市场权力,而使工资率水平提高从而使总供给函数转移所引发的,这属于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如把通货膨胀的起因归于特定的经济制度、控制系统、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的结构因素或这些结构的变化,那么这属于结构性通货膨胀。(www.daowen.com)
如把通货膨胀预期作为分类标志,可以把通货膨胀划分成已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两类。引入预期因素被看作通货膨胀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进展。如果通货膨胀是突发的、未被预期的,那么,货币工资率的增长会滞后于物价的上涨,从而使利润上升,至少暂时会具有一种扩大就业、扩大总产量的效应。如通货膨胀事先已被完全预期到,那么,各经济主体就将按其预期来调整其行为,如工会在物价上涨前就要求增加工资,从而通货膨胀在短期的扩张效应也将不复存在。
如果以经济模式中市场机制起多大作用作为分类标志,那么,可以把通货膨胀分成开放性的和抑制性的两种。如市场机制对物价的调整作用是充分的、有效的,那么,一般物价水平就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函数,任何过度需求(商品或要素缺口)都将表现为物价或货币工资的上升,这种通货膨胀被看作是开放性的。如果政府对价格进行某种形式的控制使得物价同市场供求脱离关系时,过度需求便不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或物价上涨有限而不足以反映过度需求的真实水平。此时的通货膨胀被称为抑制性的。在抑制性通货膨胀中,过度需求不会因政府对价格的控制而消失。而是转化成商品短缺和供应紧张,形成隐蔽的通货膨胀。抑制性的通货膨胀严重到一定程度,物价最终还将突破限制而有所上涨。不过,这种上涨一般是滞后的、有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