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流经济学把古典的或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或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以及总需求曲线结合起来,放在同一坐标系中,考查短期内由于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而引起的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的决定和变动情况,由此分析国民经济波动的原因,如图9-11所示。
图9-11说明,在长期总供给曲线LAS和短期总供给曲线SAS不移动的条件下,如果移动总需求曲线,由AD1右移至AD2,则总需求的变动会使经济社会出现经济萧条和经济过度繁荣两种情况。在经济萧条阶段,短期总供给曲线SAS与总需求曲线AD1相交于点E1,这时的价格为P1,总产量为Y1,两者水平均较低,Y1<Y*,即实际产量小于潜在产量。这就是经济萧条。但是,如果政府采用扩张性经济政策刺激总需求,使AD1向右移至AD2,则新的均衡点为E2。价格水平为P2,国民收入为Y2,两者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Y2>Y*,经济出现过度繁荣。
图9-11 经济萧条与经济繁荣
(www.daowen.com)
图9-12 经济滞胀分析
如果总需求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短期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则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变动情况如图9-12所示。
图9-12表示,如果短期总供给曲线SAS由于供给的冲击(农业歉收,石油价格上涨等)而向左移动,由SAS1移至SAS2,AD线不变,则均衡点由E1移至E2,价格由P1上升至P2,国民收入从Y*下降至Y2。从图上可以看出,由于实际国民收入Y2小于潜在国民收入Y*,经济处于萧条停滞状态,但是物价水平却处于较高的水平,或高于原来价格水平P1,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共生的现象,即“滞胀”(stagflation)现象。
根据上述分析,现代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认为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可用于解释经济的萧条、高涨、滞胀等短期经济波动的原因,还可以表现长期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因此,在政策主张上认为经济社会虽然从长期趋势上看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但并不排除在短期内经济萧条和高涨等现象的存在。因此,仍旧需要凯恩斯关于运用宏观调控的政府政策的主张,稳定和熨平经济的波动,以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均衡的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