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古典综合经济学的危机应对策略

新古典综合经济学的危机应对策略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空前规模的大危机,给予新古典经济学派以致命的打击。自此,凯恩斯学派代替了新古典学派成了占统治地位的学派。故此该派称为新古典综合凯恩斯学派。新古典综合的第二个意义是指新古典理论的常规货币政策和凯恩斯理论原来强调的财政政策为摆脱危机或抑制通货膨胀而进行不同比例的结合。

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空前规模的大危机,给予新古典经济学派以致命的打击。危机的无情,使从充分就业这一前提出发的理论分析失去了依托,在政策方面,又提不出摆脱危机的有效方案,致使整个学派处于崩溃边缘。

青出于蓝,胜于蓝。马歇尔的学生凯恩斯(J.M.Keyens,1883—1946)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一书,首先否定了为新古典学派所继承的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这一萨伊定律,反对新古典学派不承认“非自愿失业”存在的观点。同时他提出有效需求理论,通过对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偏好三个心理法则,货币供应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得出资本主义经常处于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的结论。他宣称:资本主义的自发作用不能保证资源的使用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生活以便解决失业和经济的周期波动问题。办法主要是利用国家财政来提高有效需求,带动私营经济,尽快摆脱危机实现充分就业。《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被西方称为经济学史上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也成为20世纪以来西方最有影响的一部经济学著作。自此,凯恩斯学派代替了新古典学派成了占统治地位的学派。由于凯恩斯理论主要是讨论市场机制失灵的原因及国家如何运用政策调整国民经济使其均衡的宏观理论,所以成为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凯恩斯本人也被誉为“宏观经济学之父”。(www.daowen.com)

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Samueison,1915—)出版了《经济学》一书,第一次以凯恩斯主义为主体,把新古典理论放在次要地位。他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叙述并解释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理论结构,使凯恩斯的理论进一步得以广泛传播。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第三版中,把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学派理论相结合的写法理论化为“新古典综合”。故此该派称为新古典综合凯恩斯学派。新古典理论与凯恩斯理论这两种看来截然相反的理论,之所以能被综合在一起的必要性在于凯恩斯的通论被认为缺少微观基础;可能性则在于《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所提到的:如果按他的政策主张将目前失业状况解决,使经济走上均衡的轨道,那么传统的新古典理论可“再度适用”的伏笔。为此,萨缪尔森认为,只要接受凯恩斯的理论,实施凯恩斯的政策,那么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运用,使新古典理论高度就业的假设前提得以证实时,新古典理论就恢复了原有的地位。新古典综合的第二个意义是指新古典理论的常规货币政策和凯恩斯理论原来强调的财政政策为摆脱危机或抑制通货膨胀而进行不同比例的结合。博尔丁(K.E.Boulding,1910—1993)在其《经济学》第四版(1966)中更进一步将新古典理论和凯恩斯理论综合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