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运输是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承担着社会交通需求的较大比重的任务。在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在国内、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水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一样,表现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是实现商品流通的重要手段。
18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爆发,以煤炭为燃料、蒸汽机为动力的机械化生产方式的出现,对煤炭、矿石、原料和钢铁产品等大宗散货运输的需求急剧增加。1807年,蒸汽机船的试航成功,为经济提供了一种运能大、成本低的现代运输方式。从工业革命初期开始直到大规模修筑铁路之前,大部分欧美国家都经历了一次水运大发展和运河大建设时期,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国家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水路运输利用天然航道,因而投资少、成本低、占用土地少、运输能力大。海洋和内河条件好的国家,都积极发展和充分利用水运。如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尤其是日本,它是一个海洋性国家,海岸线长度约为3万千米。二战后,日本一直将发展海运业作为大进大出、振兴经济的战略之路。1988年,日本国内海运货物周转量约占全国货物周转量的44%,比重之高堪称充分利用海运资源的典范。我国水运资源也十分丰富,拥有海岸线长度约18 000千米,内河航道里程约109 192千米,1990年,水路运输货物周转量约占全社会货物总周转量的44%。近年来,我国海运外贸货运量约占我国外贸总货运量的80%~90%,居各种运输方式之首,水运已成为我国综合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www.daowen.com)
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在大力发展铁路的同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充分利用廉价的内河运输。为了充分利用内河水源、电力资源和运输资源,一方面是整治和渠化内河,建成现代化的航道,另一方面就是沿河建设工厂,形成了所谓的工业走廊。沿河的企业一方面利用了天然的资源,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同时也给内河运输提供了充足的货源。在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的今天,海运和海港不仅是一种运输方式和运输设施,而且对经济发展速度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目前世界的绝大部分、中国90%的国际贸易货物是通过海运进行的。就对经济的作用而言,世界各国经济的腾飞如日本及东南亚等国都充分利用海运、港口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关。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几乎是和海运、港口迅速发展同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快于内地,也和充分利用港口和海运优势有直接关系。
水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一种方式,对社会进步及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国产业结构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商品交换就会越来越频繁。运输对商品的流通规模、范围、速度和效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水路运输属于低速运输,虽然运输速度会加快商品的流通速度,从而加快社会再生产的速度,但从节约商品所追加的社会运输劳动消耗的观点来看,并非所有的商品均需采取较高速度运输,其中低值、大宗物资,适宜采取较低速度运送,这方面水运具有自己的优势,水运业也是促进工业合理布局的有利杠杆。生产力布局的经济需求是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社会劳动最少。运输费用是产品生产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经济的运输方式就可以减少产品的生产费用。因此,运输成为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在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将工业配置在临水地区,甚至开凿运河,以充分利用水运,已成为工业布局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欧洲,仅长1 330千米的莱茵河,横跨四国,它首先是工矿企业密集的工业走廊,继而成为运量巨大的运输大动脉。我国许多工业基地紧邻海、河,既获得了充足的水源,又可利用量大价廉的水运工具。沿水建厂充分利用水路运输,不仅货畅其流,而且节约大量的运输费用,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