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电力市场供需矛盾已经基本缓解,电力市场供需平衡并逐渐出现供大于求的新情况,因此必须把电力发展的着眼点及时地从量的增加转变到质的提高上来。国家层面的电力管理体制初步实现了政企分开,省级及省级以下的政企分开、以省为实体的改制尚未到位。要构新型电力政企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任务还很艰巨、很繁重。“独家办电”格局已被打破,“多家办电”格局已经形成,随之产生的多元投资主体间的利益矛盾日益显现,有的日趋尖锐。这些都已经成为制约电力工业发展的焦点,亟待创建规范有序、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机制,以维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和用户的合法权益,因此,抓住机遇、深化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成为促进电力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电力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打破垄断,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通过公平竞争,使电价控制在合理水平内。因此,此项改革是整个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
积极推进“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于:
首先,实现“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有利于打破垄断,构建发电、输变电分开经营的企业结构,实现电网高度的公平、公开、公正和电厂之间的平等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利益原则驱动,现行的厂网不分的垄断经营管理体制,使垄断主体集发电、输变电业务一身,必然造成以下局面。一方面,独立电厂与网内电厂为了各自利益争相多发多供,而在销售电合同、上网电量、电价结算等方面又处于不平等地位,使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法人的地位、竞争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分散了电网经营企业对电网的投入,使电网与电源同步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因此,积极推进“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构建并实施发电、输变电分开经营的企业结构和管理体制,创建公平、公开、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机制,就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www.daowen.com)
其次,实现“厂网公开、竞价上网”,有利于建立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电价形成机制。科学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应以社会平均成本为基础,既鼓励电力发展,又约束电力工程造价和生产成本,还要体现和保证电力用户公平负担和平等用电。然而,目前的电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优化电源结构与布局、规范电力管理、促进电力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1985年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多种电价政策。多种电价形成机制以个别成本加成本定价办法为特征,其弊端是缺乏约束和激励机制,使电价无力支持老电厂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电网薄弱状态的改善,缺乏对项目投资成本、建设造价和经营成本的控制与约束,造成电价随工程造价、经营成本节节攀升。
实行竞价上网,使上网的电价由按个别成本定价转变为按社会平均成本或长期边际成本定价,改变一厂一价、一机一价状况,建立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电力生产特点,既有利于电力健康发展又能成为社会所承受的电价机制,有利于引导电厂投资者和经营者,千方百计降低造价、降低成本、强化管理、提高效益,从而保证电力工业发展从量的增加转变到质的提高上来,实现电力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推进厂网分开,规范上网电价,既要坚定不移,又因地因网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稳妥运作。坚定不移的理论根据是,它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是电力工业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历史的必然,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厂网分开是竞价上网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首先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实现电厂与电网公开,在发电侧电力市场形成平等竞价的竞争主体,使其按规范的公司制运作,商业化运行。有了规范平等的竞争主体,再因地因网制宜,充分考虑新老电厂、集资电厂的实际,从规范电网电价管理入手,采用不同竞争模式,使改革分步到位,最终实现同网同质同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