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电梯行业的运营模式变革:即插即用不再是优势

电梯行业的运营模式变革:即插即用不再是优势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既是电梯行业的第一大生产大国,也是第一大使用国。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电梯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十分快速。全球有三分之二的电梯在中国生产,整个产业链十分完整,共有700多家电梯厂、14 000多家安装和维保公司。此外,以前企业曾经引以为傲的“即插即用”,如今已不再是优势。正是这个即插即用、分步实施的特点造成了今天业务上的瓶颈——各个系统建完以后整体的效率降低了,自动化率降低了,维护成本却升高了。

中国既是电梯行业的第一大生产大国,也是第一大使用国。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电梯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十分快速。全球有三分之二的电梯在中国生产,整个产业链十分完整,共有700多家电梯厂、14 000多家安装和维保公司。但电梯行业是经典的离散制造,其在特种设备特征的复杂性高,所以对于系统的要求很高。

而实际上,电梯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都比较早,基本采用的是世界知名企业的软件,所以存在着时代局限性的问题。这些最早采用的系统一般是可以解决点、线、面的问题,而今天行业所面临的是网状的、立体的问题,大多是前期执行的解决方案所产生或遗留的问题。因此,过去实施的单点系统,现在已经不能为企业创造综合的效益。

此外,以前电梯行业属于卖方市场;而现在的用户个性化需求很多,行业也变成了买方市场。这就意味着,传统要求企业内部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加大供应量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了,现在对企业的要求是对业务环节进行整合,让产品模块化灵活组合,提高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协同运作效果。以前企业采用的系统基本为管理内部生产制造和企业内部组织运营,而现在则需要实施新的系统,将其延伸到客户,并增强服务、关联到市场资源。

直接地说,以前供给端封闭的系统更多是在提供企业内部的管理支撑,而今开放的系统更多是APP应用,通过结合物联网信息的收集协同,进行资源优先配置。以前主要是为供给端提供解决方案,现在是要通过数据化、智能化赋能来打通供需两侧,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服务,实现整个业务模式的升级。这,就是数字化转型的过程。(www.daowen.com)

在这个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业务变革是通过系统中的大数据、行业机理模型和逻辑进行的自动决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等技术的成熟,市场需求的发展倒逼产业升级,促进了业务的变革:从聚焦于企业内部管理到着眼于生态链的整合和组织优化——要求员工技能水平更高、人数更少、能力更综合;要求研发人员对销售、签约、采购、安装和维保都有所了解,将经验逻辑进行整合并加以提炼后整合到系统中。因此,过去的工作模式是计算机辅助人;而现在是人辅助计算机来实现数据决策,需要人释放更大的价值。

以前企业是按部门划分的,各个部门的销售、报价、土建、设计、工艺、装箱以及安装维保都根据自己独立的逻辑建设了自用的系统。这种系统之间的数据关联共享比例很高,但每个部门做系统建设时基本不会考虑上游和下游,一般是在自己的系统做好以后,再通过数据和其他部门进行连接,这其实就造成了系统之间的互相孤立。

此外,以前企业曾经引以为傲的“即插即用”,如今已不再是优势。正是这个即插即用、分步实施的特点造成了今天业务上的瓶颈——各个系统建完以后整体的效率降低了,自动化率降低了,维护成本却升高了。每个部门都要维护自己部门的逻辑,那么整个企业在进行版本更新的时候,错误率就会极高,而且过程会非常缓慢。很多优秀的企业进行一次升级的时间可以长达半年,而且要经过各部门的综合测试以后才能上线。最可怕的是,企业上了新的系统以后,整体效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需要增加更多人,使得企业整个效益降低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会抱怨“上ERP是给企业自找死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