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异方差检验方式有以下三种:White检验、Glejser检验和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RCH)检验。
1.White检验
H.White在1980年提出White检验,这是一种不需要对数据进行排序的回归检验方法。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首先对上式进行OLS回归,求出残差uˆt。
(2)做如下辅助回归式:
即对原回归式中的各解释变量、解释变量的平方项、交叉积项进行OLS回归,上述公式中的常数项需要保留。计算辅助回归式(5-2)的可决系数R2。
White检验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White检验的零假设和备择假设是:
H0:式(5-1)中的ut不存在异方差;
H1:式(5-1)中的ut存在异方差。
第二步:在不存在异方差假设条件下,其统计量为
其中T表示样本容量,R2是辅助回归式(5-2)的OLS估计式的可决系数。自由度5表示辅助回归式(5-2)中解释变量项数(不计算常数项)。TR2属于LM统计量。
第三步:判别规则是:
若TR2≤,接受H0(ut具有同方差);
若TR2>,拒绝H0(ut具有异方差)。
2.Glejser检验(www.daowen.com)
若与解释变量xt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则表明存在异方差。通常检验形式如下:
Glejser检验的特点是:
(1)可检验递增型异方差和递减型异方差。
(2)当发现有异方差时,异方差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就被发现了。
(3)计算量比较大。
(4)在原模型含有多个解释变量值时,可把拟合成多变量回归形式。
3.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RCH)检验
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检验中先将看作误差滞后项,…的函数,然后进行误差项二阶矩的自回归计算。
首先,将辅助回归式定义为
其次,将LM统计量定义为
其中R2是辅助回归式(5-4)的可决系数。
当H0:α1=…=αn=0时,ARCH渐近服从分布。
图5-1 残差散点图
图5-1是计算得到的回归残差散点图。从图5-1可以看出,残差散点的分布不具备规律性,比较分散,这说明根据回归模型计算得到的方差是相同的,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异方差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