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交网络服务用户信任行为分类框架及信任维度探讨

社交网络服务用户信任行为分类框架及信任维度探讨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最终形成的分类框架中,将集合形成的21个反映社交网络服务用户信任行为的内容分为内容创造行为、内容传播行为、信任构建行为和信任维持行为四类。关于这些,在本研究的第7章将详细说明。另一方面,信任的维度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在这四类信任行为中,基于信任主体的不同,可以将信任划分为信任信念和信任意愿。信任意愿取决于信任客体对信任主体的信任程度,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能力、正直、仁爱等。

社交网络服务用户信任行为分类框架及信任维度探讨

本研究最终形成的分类框架中,将集合形成的21个反映社交网络服务用户信任行为的内容分为内容创造行为、内容传播行为、信任构建行为和信任维持行为四类。需要解释的是,目前大部分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或平台中嵌入了商务应用,社会化商务行为在今天的社交网络服务用户信任行为中的影响很大(Liang and Turban,2011),但在本研究中,通过多次迭代产生的社交网络服务用户信任行为指标库并没有将用户的商务行为指标项目纳入其中。因为当前社交网络服务的关键是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并不断更新发展,大部分社交网络平台的设计初衷并不是为了满足商务需要(Boyd,2008)。虽然不是设计初衷,但不可否认商务行为是现有社交网络平台中的一种常见社交行为的扩展现象,不过这并不会改变社交行为才是用户在社交网络服务中的基础行为这一定论(Wang and Zhang,2012)。近些年,虽然出现了部分社会化商务性质的网站将社交功能和商务功能集成设计开发,将两者同等重视,集合发展,但不管怎样,在社交网络中,商务行为必须通过进行基础社交行为过程来实现。在大部分社交网络服务中,用户推荐或接收信息是通过“分享其他链接到朋友圈”“分享微信订阅号”“分享好友的转载”“分享好友关注的公众号”等平台提供的社交功能实现的。如果想要检验用户参与社会化商务的意向,可以通过检验用户在社交网络服务中的推荐过程、接收产品信息和购物体验等方式来进行(Liang et al,2011)。关于这些,在本研究的第7章(基于用户信任购买意向的应用实例)将详细说明。本研究中的社交网络服务用户信任行为更多指的是用户在社交网络服务中的基础社交行为。因此,通过Delphi法分析得出的归属到四大类的21个指标项可以真实和较为全面地反映出用户在社交网络服务中的主要信任行为。

通过对社交网络服务中用户信任行为的具体特征所做的深入分析,本研究将内容创造行为、内容传播行为、信任构建行为和信任维持行为这四个类别对应不同的信任产生方式和信任维度。首先,根据消费者在这四个类别的信任行为中,信任产生的不同方式,可以把信任分为以过程为基础的信任和以制度为基础的信任。具体来说,第一种是基于双方过去交往的经历及交易体验,特别是双方均感到满意的经历而产生的信任,可以称为过程信任或者程序信任;第二种是消费者基于对方拥有知识的专业性、法律的权威性、行业的规范性、契约的公平性而产生的信任,此种信任与基于过程信任的不同在于不需要双方以以往的经验为基础。例如,某企业因为具有某种专业资格,很容易获得顾客的信任。有研究者认为,心理认同也会产生或者影响信任,特别是源于之前多次交易而产生的积极体验,诸如人们通过交往互动产生的体验或者对交往对象信誉的认同,即双方基于互惠关系而建立的信任,且还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例如,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处事都受到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限制和约束。因此,无论参与者的背景如何,这些都一律适用。(www.daowen.com)

另一方面,信任的维度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在这四类信任行为中,基于信任主体的不同,可以将信任划分为信任信念和信任意愿。其中,信任信念是信任主体展现出的值得信任的能力,即体验性可以增强其在社交网络中的信任信念。信任意愿的根本和源泉是信任的对象本身所具有的能够被信任的实力和特性。信任意愿取决于信任客体对信任主体的信任程度,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能力、正直、仁爱等。通常而言,能力表现为个人的才学、责任心、竞争力、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以及解决、处理突发事件的效率;正直则表现为主体具有诚实、诚信、公正、能被信赖的特质;仁爱则体现为怜悯、博爱、善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