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商品报价处理与管理

商品报价处理与管理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供应商接到询价单后会作出报价。将不同类的商品分开处理定期报价原则。各部门所采用的报价单要规范化,以利管理。供应商以自备的报价单或超市采购部门的投票单或报价单,将价格、交货日期、付款方式、交货地点等必要资料填人后,寄给超市采购部门;但金额较大时,有些公司规定报价单必须以密封方式,寄给稽核或财务单位,以便将来公司拆封比价。

商品报价处理与管理

供应商接到询价单后会作出报价。报价可以说是采购行动的第一步。就采购诱因的观点来看,有供应商主动报价的,有因顾客需求企业主动寻求报价的,也有因企业本身商品结构的需要而寻求报价的,因此,我们叮将报价归纳为主动报价及被动报价两种情况。就国内目前的商业环境而言,供应商主动报价的约占90%,企业主动询价大约只有10%。然而这种做法并非十分正确,企业采购人员应有主动出击寻求质优价廉的供应来源的能力与意愿。因此,企业设计采购制度时,应预留一点弹性空间,让采购人员发挥,千万别过分限制,这样才能制订出良好且健全的采购标准

不过,真正能做好采购业务的人才尚属风毛麟角,这导致超市很难放心地把采购业务授权,甚至还会设置重重障碍。要打破这种现象,还需要超市以耐心、决心培养采购人才,而采购人员也应随时加以进修,强化自己的商品知识、营销技巧及管理知识。只有这样,超市才能安心授权,让采购人员能真正发挥长处,使企业获利而从另一个采购来源来看,产品有国内产品、国外产品德区分;此外,还可分为刚上市的新品及上市的商品,可见报价的商品极为复杂。

1.接受报价的原则

(1)分类报价原则。将不同类的商品分开处理

(2)定期报价原则。每周定一天或两天为报价日,接受供应商报价。

(3)资料齐全原则。接受报价时,应把商品的基本资料建立齐全,故必须详细规定供应商应提供哪些资料。

(4)报价单规范化。各部门所采用的报价单要规范化,以利管理。

(5)样品提供与保管。接受供应商报价时最好要求供应商提供实物样品,以便采购人员判断商品品质,同时还能存档一份,作为品质基准。

2.报价主要种类

(1)口头报价。口头报价是供应商通过电话或当l面向采购人员说明报价内容。报价的商品则是买卖双方经常交易、规格简单且不易产生错误的.这种报价方式系基丁双方的互信,“言出必行”,可以节省书面报价所必需的书写或邮寄时间。

(2)书面报价。供应商以自备的报价单或超市采购部门的投票单或报价单,将价格、交货日期、付款方式、交货地点等必要资料填人后,寄给超市采购部门;但金额较大时,有些公司规定报价单必须以密封方式,寄给稽核或财务单位,以便将来公司拆封比价。

相关知识

采购在谈价过程中的误区

误区一、任意砍价

有的采购养成习惯了,一个新物料,面对供应商的首次报价,在不了解情况的条件下,拦腰款价,或固定砍8折等的价格。

这种做法不妥。就以固定砍8折的例子来谈下。虽然个别的情况下,供应商的报价,恰好可以打8折,但是这种事也不是很多。假设供应商的底价高于8折,那谈判是 很费精力的(比如供应商的底价是9折,你给出的最高接受价是8.5折,就会陷入僵局)。而如果供应商的底价其实可以打6折7折的话,你不是亏大了么?而 且,一个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你每次都砍价8折,你可以想想,他面对你这种情况,报价时会怎么做?他们以后可能每次新物料都提高一定比例来报价。比如说,一个物料,他们的底价是8元,他们报价10元,你砍成8元。以后底价是8元的物料,他们报价就可能会按13元报价,你砍成8折,价格是10.4元,你还是吃亏了。(www.daowen.com)

当然,新物料,面对从来没有合作过的供应商时,一开始对价格没有底时,可以按一定的折扣砍价试试,而且要找多家供应商按不同的折扣去试探砍价,直到试探出真实的价格出来。如果只找一家的话,砍了价你也有可能吃亏。砍价也不是砍得越多越好。因为,假设一个新物料的底价是8元,供应商报价是15元,但是你砍价 随意砍成2元,你猜供应商会怎么想?他就会知道你肯定是对价格毫无了解,于是,他可能会忽悠你底价至少是13元。也就是说,不合适的砍价,有时会暴露你不 了解市场价的软肋,反而会吃更多的亏。

面对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价格谈判一定要基于对市场的了解来谈。不要随便砍价。比如,要找多家供应商报价对比,甚至找一些新供应商(未必一定要引进来)报价对比。我倾向于,长期合作的供应商要培养成诚信报价的习惯。为什么呢?因为那样省了很多力气,不用整天陷于讨价还价的繁琐事务中。特别是对一个新物料,你对 市场价没有底,如果供应商报价不诚信,你即使和他谈价格,还是有可能吃亏。

误区二、价格砍得越低越好

如果在不同的供应商之间比较,价格越低,有可能同时带来质量和服务方面的问题。可能这点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某个确定的供应商,是否价格砍得越低越好呢?未必。商业合作的基础是双赢,如果让供应商亏本,那当然没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不是长远的目光。谈价格主要是对供应商利润的多少之争,如果是暴利,当 然要降价。利润太少了,供应商不同意。关键是要有合适的价格。什么是合适的价格呢?对采购方来说,主是对比市场价,看供应商的价格是否合理。

一个公司的采购价格是否合理,与采购部的人员人品关系很大,与供应商选择合理与否关系也很大。所以,如果公司的价格本来是偏高的,那么,砍价的空间就会比较大。

但是,如果采购价已经是较为合理了,还要利用采购方的强势地位压压迫供应商降价,而且压得极低,那么,未必一定是好事。供应商有时为了生存,面对很不合理的降价要求,降得只有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利润了,可能还是要满足客户的降价需求。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风险。首先,由于现在的利润过低,厂家有可能在元件的原材 料或工序上降低成本,于是导致元件质量下降。有不少采购说,我要求他们降价,前提是质量不能下降。当然,话是这么说,厂家也有可能是这样承诺的。但是,一旦价格压得他们几乎无利可图时,他们一定会设法降低成本的,其中就包括了巨大的质量风险,这是残酷的真实的市场法则。如果是代理商或贸易商,他们还有可能 铤而走险,采购冒牌货!其次,利润过低,带来服务水平的下降。当然,有时供应商不会直接告诉你服务会下降,但是事实上却暗中降低了服务。举个例子,假设采购突然有个元件要提前交货,要求外地的一个供应商马上送到,但是供应商说还在报关(或其他问题)之类的客观因素,所以无法马上交货给你。事实上,有可能货 物已经到了,供应商如果是服务好的话,是可以按特快之类的方式寄给你们的,甚至亲自送货过来。但是由于价格压得太低了,他们不愿额外花费成本。因此你干巴巴地等着他的货报关,却不知道他们没有尽全力。

误区三、成本分析的误区

成本分析在大公司较为常用。一些中小企业不顾自身实际条件,也要求物料都搞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个工作量非常大的工作,要求获取大量的数据,而且要求采购人员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和专业。对中小企业来说,所有物料都搞成本分析的话,那会是一个天文数字般的工作量,很不现实。

因此,只有对采购金额非常大的物料,特别是独家供货或定制件或外协加工件之类的物料才有必要做成本分析。普通物料,与其花大量的精力去搞成本分析,不如花精力去找更好的供应商,或多了解些市场价,或把精力放在其他更有价值的地方,比如多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推动减少使用定制件等地方。 而且,成本分析有时是无能为力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你走路走了一天了,都没看见有有人家,很渴,突然看见前面终于有一家小店。那里有矿泉水,要卖5 元钱一瓶。如果你做这个矿泉水成本分析,最多不过2元钱。难道你就因此要求他降到2元钱以下?他不降你还不是要买?当然,如果有下面这种情况,你的策略又会改变,比如说有人告诉你,前面拐个弯,就几分钟,就有另一家小店,买矿泉水3元钱一瓶,你就会买3元钱一瓶的。

另外,成本分析的误差也较大,即使误差很小,成本分析出来的价格未必就是合理的价格。比如说,国有企业的运作成本高,他们的原材料由于*的关系成本也高,所以价格分析出来,即使他们的利润不高,但是他们的价格比起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来说,价格可能是偏高很多了! 价格的决定因素,首先是供求关系,其次决定于你对市场价格之类的信息的了解程度。一般情况下,信息都是不对称的,供应商比你了解价格,所谓卖的比买的精,所以,你最需要做的是,了解更多的市场信息。这样比花费巨大精力去做价格分析效率高多了。

误区四、设立降价指标的误区

我希望企业老板或高层要了解僵化的降价指标包含了一些弊病。 绝大多数企业,每年都下达一定的降价指标来考核采购部,或者采购部领导会下达一定的降价指标来考核采购工程师(或有谈价任务的采购员)。达标了,有奖励,没达标,没奖励,甚至有处罚。我认为这是很僵化有危害的做法。

哪种情况下公司的物料是最有降价空间的呢?在原来采购私心很重的公司,供应商不好的公司,物料有很大的降价空间。但是,这个降价空间仅仅靠同样这帮人,是降不下都少来的,即使降了,还是有很多水分,只有换了正直的采购(正直是最重要的素质),才能降到最实在的价格。

在从私心重的采购换成正直的采购时,物料的降价空间是最大的。随着采购的正规化,供应商的正规化合理化,公司的降价空降将会越来越小。最后,价格达到业界合理水平时,价格的空间就不是取决于采购的能力了,反而是市场的原材料价格、市场产能等因素成为了主要的决定因素(这时需要采购的专业素质)。当然,私心很重的采购,同样可以以上述理由为自己辩护,真假 难辨!

另外,采购的贡献绝不仅仅是价格这个因素。最高境界的采购,对整个公司(甚至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成本,元件可靠性,都能作出巨大的贡献。 也就是说,选择更合适的采购人员(同时公司设立更好的监督机制),比单纯的降价指标,更有效率,更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选优秀的采购人员,选优秀的供应商,比可以玩弄数据的降价指标实在多了。当然,公司如果上升到供应链的高度去考核成本,优秀的采购员和供应商在成本方面还是有所作为的,关键是要实现双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