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使用直方图法分析数据

使用直方图法分析数据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参考表13-4:表11-5直方图分组数表第四步 确定各组界限。每组的上下界限相加除以2,所得数据即为组中值。第六步、画直方图。第七步 在直方图的空白区域,记上有关的数据的资料。靠近直方图中间值的频数较少,两侧各有一个“峰”。在标准型的直方图的一侧有一个“小岛”。图11-8不同形状的直方图

使用直方图法分析数据

1.概念

直方图(histogram)法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将从样本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从而找出数据变化的规律,以便测量工序质量的好坏。直方图是常用的质量检验(QC)工具。

2.作图步骤

第一步 收集数据。数据个数一般为50个以上,最少不少于30个。

第二步 求极差R。在原始数据中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二者的差就是极差,即R=Xmax-Xmin。

第三步 确定分组的组数和组距。一批数据究竟分多少组,通常根据数据个数的多少来定。可参考表13-4:

表11-5 直方图分组数表

第四步 确定各组界限。 先取测量值单位的1/2。分组界应该能够包括最大值和最小值。第一组的上下限值为最小值+/-(h/2)。第一组的上界限值就是第二组的下界限值,第二组的下界限值加上组距就是第二组的上界限值,也就是第三组的下界限值,依次类推,可定出各组的组界。为了计算的需要,往往要决定各组的中心值。每组的上下界限相加除以2,所得数据即为组中值。组中值为各组数据的代表值。

第五步 制作频数分布表。将测得的原始数据分别归入到相应的组中,统计各组的数据个数,即频数fi, 各组频数填好以后检查一下总数是否与数据总数相符,避免重复或遗漏。

第六步、画直方图。以横坐标表示质量特性(如上表中的中心值),纵坐标为频数,在横轴上标明各组组界,以组距为底,频数为高,画出一系列的直方柱,就成了直方图。(www.daowen.com)

第七步 在直方图的空白区域,记上有关的数据的资料。如样本数,平均值,标准差等。

3.常见类型(如图11-8所示)

(1)标准型(对称型)。数据的平均值与最大和最小值的中间值相同或接近,平均值附近的数据频数最多, 频数在中间值向两边缓慢下降,并且以平均值左右对称。这种形状是最常见的。

(2)锯齿型。做频数分布表时,如分组过多,会出现此种形状。另外,当测量方法有问题或读错测量数据时,也会出现这种形状。

(3)偏态型。数据的平均值位于中间值的左侧(或右侧),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数据分布的频数增加后突然减少,形状不对称。

(4)平顶型。当几种平均值不同的分布混在一起,或某种要素缓慢变化时,常出现这种形状。

(5)双峰型。靠近直方图中间值的频数较少,两侧各有一个“峰”。当有两种不同的平均值相差大的分布混在一起时,常出现这种形状。

(6)孤岛型。在标准型的直方图的一侧有一个“小岛”。出现这种情况是夹杂了其他分布的少量数据,如工序异常、测量错误或混有另一分布的少量数据。

图11-8 不同形状的直方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