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境内的萌芽和发展。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成熟市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道路。尽管经历了各种坎坷,但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制度不断完善,证券经营机构和投资者不断成熟,逐步成长为一个在法律制度、交易规则、监管体系等各方面与国际普遍公认原则基本相符的资本市场。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2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后,伴随股份制经济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萌生。
从1978年开始,中国农村出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部分地区的农民自发采用“以资代劳、以劳代资”的方式集资,兴办了一批合股经营的股份制乡镇企业,成为改革开放后股份制经济最早的雏形。
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一些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也开始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股份制尝试,最初的股票开始出现。1984年,国家提出了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城市集体企业和国营小企业,1984-1986年间,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选择了少数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1986年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放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一些大型国营企业纷纷进行股份制试点,半公开或公开发行股票,股票的一级市场开始出现。
第二阶段:1993-1998年,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为标志,资本市场纳入统一监管,由区域性试点推向全国,全国性资本市场开始形成并逐步发展。(www.daowen.com)
在这一阶段,中国资本市场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为防范金融风险,国家对各地方设立的场外股票市场和柜台交易中心进行清理,并对证券经营机构、证券投资基金和期货市场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整顿,化解了潜在的风险。同时,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和发行上市逐步推进,市场规模、中介机构数量和投资者队伍逐步扩大。
第三阶段:1999-至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实施为标志,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地位得到确立,并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发展。
在这个阶段,中国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持续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和非国有股份公司不断进入资本市场,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走向全面开放,金融改革不断深化,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日益拓展。
2009年10月创业板的启动表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2009年年末沪深300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制度的启动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大创新,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具有深远意义。
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资本市场的产生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产物,其发展也引领了中国经济和社会诸多重要体制和机制的变革,对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也日益显著,并逐步成长为金融体系中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其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