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企业A为分析对象,探讨不确定环境下企业A在与其他企业组建的战略联盟中实现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假设企业A分别与n个企业结成联盟i(i=1,2,…n)。每个联盟中,企业A派出相等数量的员工Nai参与合作,对方企业参与联盟的员工数量为Nbi。由于员工资源有限,企业A所有参与联盟的员工数量为常数Na,因此有Na=nNai。以其中一个由企业A与企业B组成的联盟1为例说明,企业A有两种渠道学习企业B的隐性知识,第一种是参与联盟的A企业员工在与联盟伙伴员工的互动学习中不断获得隐性知识,第二种渠道是企业A的部分员工率先掌握新的隐性知识,从知识学习者变为知识获得者,同时也具备了知识传播能力,从而反哺本企业其他参与联盟的员工。x表示t时刻企业A的知识学习者占其参与联盟的所有员工的比例,y表示t时刻企业A知识获得者占其参与联盟的所有员工的比例。联盟企业员工在互动中的教授与学习是隐性知识共享的前提,而这种互动学习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受到战略联盟关系资本的影响。比如企业A对联盟伙伴越信任,沟通与交流的积极性越高,则互动学习的质量越高。因此,战略联盟关系资本的提高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合作员工的有效接触率增大。设企业A投入该联盟的关系资本为w,联盟企业之间员工的有效接触率为λ(w),并且>0。企业A参与联盟的员工还可以通过与已经获得新知识的员工接触进行学习,设企业A内部员工之间的接触率为η。学习者的知识吸收能力也是知识共享的重要保证(Coccia,2008;Robertson等,2012),知识吸收能力越强,掌握新知识成为传播者的可能性越大。本书用知识吸收率衡量知识吸收能力、记联盟中企业A学习者的知识吸收率为σ。因此,单位时间内企业A的知识学习者通过接触企业B员工而获得隐性知识的人数为Nb1xλ(w)σ,通过接触本企业知识传播者而获得隐性知识的人数为Na1xyησ。由于学习存在遗忘性,参与联盟的员工掌握新知识之后有可能因为遗忘而重新变成知识学习者,设联盟中企业A员工的知识遗忘率为θ。以上所有参数均为非负,各参数的含义如表4-1所示,其中人员的接触率、知识的吸收率和遗忘率代表企业的平均水平,而不考虑个体的差异性。
表4-1 本模型参数的含义
(www.daowen.com)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