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里,我国“摸着石头过河”,吸收国外理念的同时,结合中国特色,开办了大量的“扫盲班”,提高了人口素质,并积极和周边国家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在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和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出和平发展的环境后,果断在20世纪80年代“百万大裁军”,通过改革开放,全力发展经济,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此基础上,我国从2015年开始的“十三五”规划中确定了“2020年消灭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为促进内需消费、优化产业结构、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打下了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经济第二大国、国土面积第三大国,不可避免地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改变了原有的世界格局,动摇了美国“全球霸权”的根基。因此,美国为了本国的利益,实施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全力遏制中国崛起,并在中国国内和周边地区持续挑起各种事件,为中国发展制造障碍,包括“南海仲裁”“台湾军售”“香港游行”“朝鲜军演”等行为,并多次派军舰到中国南海、台海、东海、黄海以“自由航行”为名,行挑衅之实。为了维护国家和平发展的权利,我国逐步加强了军队建设,目前已经拥有位居全球三甲的军事实力。
强大的中国开始承担更多的全球责任,为世界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加强区域合作,共建美好家园。2015年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更进一步,提出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了全球各国的积极响应。
纵观中国的成长史,可以发现,中国的强国之路经历了很多挫折,也走过不少弯路,更经历过国外势力的多次围堵,但从未气馁和放弃,也从不搞侵略和霸权。在“对印自卫反击战”和“对越自卫反击战”获胜的情况下,既没有占领他国土地,也没有掠夺他国的资源。形成这种思维的主要原因,一是拥有5000年智慧的中华民族,懂得“好战必亡”的道理;二是因为近代多次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凌辱,中国在感情上始终和广大受压迫的第三世界国家站在一起。(www.daowen.com)
进入21世纪的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帮助世界谋福利。“一带一路”联系起来的东南亚、南亚、中亚、东欧、非洲,大多数是不发达国家,中国牵头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帮助各国打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但和日本的投资理念、投资领域不同,我国的投资不仅考虑经济效益,更考虑社会效益。投资的高科技企业较少,投资基础设施比较多,包括交通、水利、通信、能源等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以高铁、港口、高速公路、地铁、水电站、发电厂、通信网为代表的中国制造,正在为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
中国和各国合作的很多项目成了所在大洲和国家的标志性项目,包括:非洲最大的斜拉桥摩洛哥布里格里格河谷斜拉桥,是摩洛哥王国的第一座斜拉桥;非洲首条正式投入运营的现代化城市轻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城市轻轨;中亚第一长隧乌兹别克斯坦安帕铁路卡姆奇克隧道;非洲首条电气化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首都吉布提的亚吉铁路;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动脉,被誉为“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被称为“中希友谊的试金石”的希腊第一大港比埃雷夫斯港;号称“拉美三峡”的巴西伊利亚和朱比亚水电站;有“埃及新金字塔”之称的开罗中央商务区,其中包括非洲第一高楼“标志塔”;“东南亚蓄电池”老挝南湃水电站;智利首个绿色风电场;中巴经济走廊,从中国西北直达巴基斯坦海边,包括港口、铁路、公路、油气、光缆等一大批造福当地人民的“幸福工程”。
中国有句古话,“听其言,观其行”,从中国自身的强国发展路径以及面向全球的崛起之路,可以看出我国是真正和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富强的世界强国。但必须承认,这种强国模式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会碰到很多困难,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国家通常政局动荡,对于重资产投入模式的基建合作项目,风险很大,政权更替、政党变化都有可能造成投资风险。基建项目是没办法带走的,因此也会有更多的障碍和困难,但也正因为如此,体现了我国愿意长久合作的诚意,普遍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