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制造成功的转折点?

如何制造成功的转折点?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好莱坞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就用这个例子来说明“转折点”的概念。[11]在《颠倒乾坤》中,瓦伦丁和杜克兄弟的“转折点”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瓦伦丁这个街头骗子摇身一变成了商人,情节究竟会怎样发展呢?在麦基看来,成功的剧本应该把每一场戏都设计成“转折点”。

如何制造成功的转折点?

电影《颠倒乾坤》(Trading Places)开场没多久,艾迪·墨菲(Eddie Murphy)饰演的比利·雷·瓦伦丁(Billy Ray Valentine)这位没腿的乞丐就坐在滑板上,用双臂推着自己在公园里跑来跑去。他向路人要钱,又骚扰一个俏女郎,说要找她约会。两个警察走过去,把他拎了起来,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他的腿完全正常。瓦伦丁是个骗子!

后来,电影里有一对杜克兄弟掺和进来,这两位年迈的生意人想把瓦伦丁弄出监狱,便说服警察让他们来处置瓦伦丁。几个场景过后,瓦伦丁再度登场——身穿三件套西服,坐在镶木地板的办公室里。杜克兄弟把他变成了一名期货交易商。

好莱坞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Robert McKee)就用这个例子来说明“转折点”的概念。麦基对于如何抓住观众注意力颇有心得,他的剧本创作研讨班总是座无虚席,每位胸怀抱负的创作新人都乐意花500美元来听他讲话。纽约《村声周报》(Village Voice)杂志将麦基的课程称为“不但剧作家非听不可,甚至连演员、导演、影评人,还有普通影迷也一样要听”。麦基的学生写过、执导过、制作过的电视剧包括《急诊室的故事》(E.R.)、《山街蓝调》(Hill Street Blues)和《X档案》(The X-Files),电影包括《紫色》(The Color Purple)、《阿甘正传》(Forrest Gump)和《黑色星期五》(Friday the 13th)。

麦基说:“好奇心是回答问题和闭合开放模式的智力需求,故事则借由相反的做法——提出问题和打开情境——来迎合这种普遍欲望。”[11]在《颠倒乾坤》中,瓦伦丁和杜克兄弟的“转折点”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瓦伦丁这个街头骗子摇身一变成了商人,情节究竟会怎样发展呢?

在麦基看来,成功的剧本应该把每一场戏都设计成“转折点”。“每个‘转折点’都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观众会猜想,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结局会是怎样?答案不到最后一幕高潮都不会揭晓,因而观众被好奇心牢牢吸引,无法动弹。”麦基指出,“结局会是怎样”这个问题已有足够的力量让我们继续看下去,即使我们知道电影不太好看。“你可以回想一下,那些你只是为了知道结果才硬着头皮看完的烂片。”(www.daowen.com)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结局会是怎样?我们想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正是这种好奇心让我们保持兴趣。而好奇心能让我们勉强坚持看完烂电影,也能让我们继续读完长篇大论的科学文章。麦基和西奥迪尼给两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找到了相似的解决方法。

不过也有别的情况会让人们疯狂热衷于某些并无悬疑成分的事情。孩子们之所以迷恋神奇宝贝(Pokémon)系列形象以及各个角色的特殊技能,一定是出于某种动力驱使,但并非想知道“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汽车迷们精读细看每一期《人车志》(Car & Driver),也与谜题渐次展开不一致。其实,我们待会儿就会看见,皮卡丘迷和汽车迷在某些地方跟影迷与课堂学生都有共同之处。

心理学家研究“什么东西能让人产生兴趣”这个问题已有几十年,有关兴趣研究的终极目标是找出描述“情境兴趣”的方法。换句话说,情境中的哪些特质会触发并且提升兴趣?是什么因素让某种情境显得有趣?研究结果发现,西奥迪尼和麦基其实已经回答得八九不离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