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剑湖考察报告:迟到的建议备忘录

剑湖考察报告:迟到的建议备忘录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期间,曾组织有关部门和工作队员对剑湖进行初步考察后,邀请剑川县委、县政府领导及主管部门,于6月22日召开了剑湖考察论证会,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目的是想通过考察,为剑湖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提出一点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事后我找到州建设环保局的尚榆民副局长和他约定再组织一次剑湖科考,也安排了经费。1990年10月,剑川县政府出台了“剑湖整治与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剑湖考察报告:迟到的建议备忘录

1992年初,我参加大理州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队,分配到剑川县甸南乡任工作队副队长。在此期间,曾组织有关部门和工作队员对剑湖进行初步考察后,邀请剑川县委、县政府领导及主管部门,于6月22日召开了剑湖考察论证会,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目的是想通过考察,为剑湖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提出一点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

由于我担负着工作队的任务,不可能组织有关专业的科技人员花时间进行考察,因而对剑湖水质、鱼类、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种类、数量没有进行采样、分析测定、分类鉴定等工作,留下了遗憾!事后我找到州建设环保局的尚榆民副局长和他约定再组织一次剑湖科考,也安排了经费。后来还是没有兑现,连考察报告也觉得没有什么新内容可写,一直未动笔。

当年的考察是出于滇池、洱海投放银鱼的科研项目取得试验成功。滇池于1979年、1981年、1982三年共投放8.8万尾银鱼仔鱼苗,到1982~1984年三年共捕捞银鱼570万公斤;产值1140万元,总投资不到一万元。洱海1991~1992年的银鱼捕捞量也达到125万公斤;大量出口外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为此想在大理州扩大银鱼养殖规模,剑湖也在计划之中,故而组织考察论证。

剑湖概况:剑湖位于剑川县城东南3公里,北纬26° 28′~ 30′,东经99°54′~56′之间,是云南省28个高原淡水湖泊之一。源出老君山,入湖河流有金龙河、格美河、永丰河,还有石狮河、青龙河、回龙河、马头河等支流汇集入湖,湖心有一地下泉水涌出,涌泉出水量0.4m3/秒。汇水面积91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2186米,湖长3345米,宽3250米,湖面积7.5平方公里,汛期可达10平方公里(1.5万亩);水深4.5米,最深9米,容积3000万立方米,蓄水量186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源量2.794亿立方米,最大达4.6亿立方米(1966年)。水温年平均11℃,夏季18℃,冬季3℃;水质良好,属清洁级,透明度1.7米,pH值9,溶解氧8.27毫克/升,总硬度5.55度。湖盆周围较浅,底平坦,水位每升高1米,湖面就扩大2000亩左右。

出水口为海尾河,是“海门口遗址”所在地,下游称黑惠江,属澜沧江水系。

剑川海门口遗址

注:“海门口遗址”于1957年拓宽挖深剑湖出水口“小海子”工程时发现。1978年4月和2008年1~5月,又进行了两次发掘工作。三次考古共出土遗物3000多件,分木桩、陶、石、骨、角、铜、铁器、动物骨骼和农作物八类,经两次测定遗址年代距今约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为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我国最大的史前“干栏式”建筑遗址。海门口文化遗址,入选2008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1974年在海尾河上建有六孔节制闸一座,全长28米,拦蓄水量1440万立方米。

剑湖具有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供水、防洪、灌溉、发电、渔业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

剑湖开发研究历程:1952年海尾河截弯改直。

1956年深挖海尾河,降低剑湖水位,不断泄湖造田,湖周出露土地滩涂面积万余亩;还可起到改造湖滨冷浸田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建成环湖机电排灌站8个,水泵11台,总功率30千瓦,解决湖滨一万多亩农田灌溉用水。

还建成6000千瓦米子坪电站。

1971年州、县水工队测量过剑湖的地形图

1972年开始封湖禁渔2个月,1991年封湖3个月,1992年封湖4个月。

1972年长江水产所来剑湖考察。

1982年、1983年南京地理所二次考察过剑湖。

1982年大理州环科所对剑湖水质监测表明,水质属清洁型。湖水无色、无味、透明度1.7米,pH8.6,总额度6.04,溶解氧饱和,未检出氰化物、锰、DDT;底泥浅灰或黑色,有机质含量1.65%~3.18%,水草分析:砷检出率80%,汞检出率94%。

1974年开始人工投放鱼种,至1984年止,先后四次共投放1~2寸的草鱼、鲤鱼、鲢鱼、鳙鱼、鲂鱼种165.6万尾,十年平均每年投放16.5万尾。其中1982年引进红鲤鱼、白鲤鱼、花鲤鱼、白鲢鱼、武昌鱼品种;1984年投放过鱼苗100万尾。

1985年投放高背鲫鱼种150多公斤,效果良好,高背鲫已成为剑湖的当家品种。(www.daowen.com)

1985年开始,县水电局利用剑湖上游的西湖沼泽地开挖鱼池,建成连片鱼池425亩。

1990年6月省农牧渔业厅副厅长等14人,对剑湖水草做过取样测定,水草复差面积占湖面的50%以上,每平方米产草量5公斤。

1990年10月,剑川县政府出台了“剑湖整治与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划在剑湖周围修筑8500米长,4.5米宽,3.5米高的围堤,总投资365万元。堤坝植柳树20万株。使湖面海拔由2187.3米提高到2188.5米;蓄水量由1440万立方米增加到2340万立方米;调节水量由624万立方米增加到1525万立方米,净增调蓄水量901万立方米;湖面积控制在8325亩;海拔2187.5米;保证沙溪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发电量54万度;变湖滨1215亩一季田和885亩滩涂为稻麦两熟田;开垦荒滩1000多亩发展养鱼,种植莲藕、菱白。以上项目的经济效益110万元/年,投资回收期4年。县委、县政府的意见是先发展水产,整治开发方案放后一步。“八五”期间没有纳入计划实施。

剑湖从20世纪50~90年代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开发利用历程,都围绕着以粮为纲或粮渔并举而展开。但长期以来,下游的沙溪要求提高剑湖水位,以改善灌溉和保证米子坪电站正常发电;湖滨的甸南、东岭则要求降低水位,减轻湖滨田被淹没的损失。从而形成了上下游之间的尖锐矛盾,纠纷不断,为剑湖治理增添了阻力,使剑湖的水位长期定不了,发展粮食也保不了(被水淹),发展养鱼又怕管不了(乱捕和逃鱼),综合开发也实施不了。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开发利用方案,各种方案多没有实施或成效不大。

剑湖渔业:

据南京地理所湖泊室及云南省水产研究所1978年的调查,剑湖内有光唇裂复鱼、灰裂复鱼、后鳍四须巴、鲫鱼、白缘央、黄颡鱼、黄幼鱼等7种土著鱼种,此后又引进了红、白鲤鱼、高背鲫鱼、草鱼、鲢鱼、鳙鱼、武昌鱼等家渔品种,湖内大宗鱼类品种共14~15种。还有泥鳅、黄鳝、螺蛳、贝类等。90年代后湖内的细鳞鱼(裂腹鱼)等已灭绝。

1965年成立了剑湖管理委员会,下设渔业队,承担剑湖管理和捕捞任务,至1967年撤销,1969年恢复,1977年成立剑湖水产站,在编职工25人,承担剑湖管理和站内92亩鱼池的成鱼养殖及鱼种生产任务。

剑湖鲜鱼产量:1989年8.5万公斤(10.6公斤/亩)。1990年为7.5万公斤(9.4公斤/亩),1991年产7万公斤(8.8公斤/亩),按湖面积计算,平均亩产10公斤。

水利厅、省水产学会通过二次考察,建议引种银鱼、茨早弓鱼、高脊鲑(苏联鱼)。提出建立管理机构,强化管理的意见。省水产处拨给2万元买机动船,州水电、州农财给2万元修房,花了3.6万元建设剑湖管理站。

20世纪80年代人工投放鱼种,养殖效果不佳,回捕率低,主要是投放规格小、质量差、成活率低;其次是泄洪时,海尾河出口逃鱼严重,1987年时下游群众一天可捕获成鱼几千公斤。

1990年大理州水电局下达了网箱养鱼任务,发展网箱32个,面积1300多平方米,小面积验收亩产8500公斤。州水电局水产科长杜建标下派甸南时,搞过网箱养鱼和栏网养鱼。栏网因逃鱼失败。

捕捞:剑湖跨甸南、东岭两个乡,沿湖有8个自然村,500多人从事捕捞,有木船约300只,以丝网和线罩作业为主。年产(捕)鲜鱼7万~8万公斤,其中高脊鲫占70%,小杂鱼占30%。

1985年后从省外引进迷魂阵网具300多套,给鱼类再生资源造成枯竭。

1991年第一批社教结束时,州级有关部门专门召开了一次剑湖研讨会,提出投放银鱼的建议。因管理机构的编制、经费问题解决不了;担心管理跟不上,鱼口袋禁止不了,下不了决心,没有投放。

剑湖水生维管束植物:主要有茭草群落、鸭子草群落、金鱼藻群落、狐尾草群落、篦齿、马来眼子菜群落、禾稗群落、海菜花群落等十多种。

剑湖海菜花是大叶海菜品种,与洱海海菜花不是同一个品种。其特点是叶片宽大、丛生,当地群众作为蔬菜食用,品质优良;花序粗大,籽种易于自然繁殖。我在剑湖考察时发现叶片上鱼卵附着较普遍。大理州科委曾下达洱源县右所镇永安村进行海菜人工繁殖课题,就用剑湖的大叶海菜花品种,现已成为大宗蔬菜销售,经济效益显著。

剑湖治理保护建议:近年来剑川县深入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推进生态文化旅游大景区建设,旅游强县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2015年1~7月该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79.2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3.96亿元,同比长11.36%和9%。先后完成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体系的编制;全力推进以“一湖两城三山”为重点的旅游景区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旅游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为打造“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旅游产业要素进行定向扶持。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全国旅游扶贫开发试点县”申报,实现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目标。

剑湖风景名胜区由金华山,剑湖两个片区组成,总面积19平方公里,1996年公布为云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

现又定名“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一湖成为剑川诸旅游景区之首,自然保护区的首要任务是治理保护,应保持和改善剑湖湿地原有的自然风貌,不要重走20世纪以粮为纲的开发利用老路。

建议围绕农、林、水和建设美丽乡村,来开展剑湖的治理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