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 ~70年代,大理州经作所、宾川县供销社等单位,先后引进水晶、马奶等葡萄品种十余个,星零栽培,小打小闹。热区开发后,州经作所于1989年从昆明、芒市引进巨峰、红富士等9个葡萄品种在亚热带植物园试验繁殖。1999年宾川县从山东引进“红提”品种,2000年扩大示范958亩。2002年大理州科委安排太和农场承担葡萄无公害栽培课题,示范11.4亩“红提”,到2005年挂果,平均亩产2500公斤,高产园达4000公斤,为葡萄种植提供了参观、学习的现场和无公害栽培技术,推动了宾川万亩葡萄园的建设。2002年宾川的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到3500多亩,产量3885吨,产值893.5万元;2003年面积5775亩,产量7715吨,产值1465.8万元;2005年面积10697亩,产值8329万元;2007年25700亩,产量4.25万吨,产值1.64亿元;2008年面积3.14万亩,挂果2.3万亩,产量6.28万吨,产值2.6亿元,平均亩产2726公斤,亩产值11331元。被誉为“中国葡萄之乡”。到2010年宾川县葡萄种植面积十年突破5万亩。“十二五”期间葡萄面积大发展,年均新增2.7万亩左右。
2011年面积12.2万亩,挂果7.47万亩,总产22.3万吨,产值13.65亿元,亩产值1.83万元。
2012年面积15万亩,总产30万吨。
2013年面积16万亩,挂果15万亩,产值27.68亿元,亩产值1.84万元。
2014年面积18万亩,挂果16万亩,总产40万吨,产值30亿元,亩产值1.87万元。
2015年面积18.48万亩,挂果17.1万亩,总产值33亿元,亩产值1.93万元。
五年来平均亩产值都稳定在18000~19000元。现在走进宾川,已成为葡萄的天下!
宾川干热河谷的气候条件,使葡萄成熟上市时间比北方产区提早2个月左右,抢占了淡季市场;果实糖分含量高,果大色鲜,果肉细嫩,口感好,产品远销国内大中城市及周边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欢迎。(www.daowen.com)
基础设施配套:宾川通过热区开发,实施了一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引洱入宾”渠系配套工程满足了农业灌溉条件,使自压滴灌技术得到迅速推广。2012年前在葡萄、柑橘园推广自压滴灌5.14万亩;“十二五”期间全县推广自压滴灌技术18万亩,占灌区面积的34%。实现年节水7428万立方米,节肥1086万公斤,节约人工243万个,节本增效2.8亿元。为全省推广树立了榜样。
标准化生产普及:制定了“宾川鲜食葡萄生产技术综合规程”和“水肥一体化自压滴灌技术规程”。两个规程批准为云南省的地方农业规范。使葡萄高产栽培技术“早促芽、早施肥、早疏果、早套袋和适量控产”“二段式薄膜覆盖、避雨栽培”,单立壁架栽培等先进技术很快在大面积上得到推广;最先进的“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技术”工厂化推广面积达一万余亩,示范园区已发展到使用空调设备。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自压滴灌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得到普及推广。
品牌化意识增强:注册了一批“三品一标”品牌和出口生产基地。“兴侨”牌葡萄和6户企业取得了出口营销权。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提升,保证了舌尖上的安全。不断打造宾川葡萄文化品牌,2008年宾川被誉为“中国葡萄之乡”,还先后获得过“柑橘之乡”“中国水果之乡”称号;成为中国南方葡萄的优势产区。2012年开始举办“中国宾川葡萄文化旅游节暨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2014年又举办了第二届葡萄节,以“同参与、庆丰收”为主题,展示宾川18万亩早熟葡萄,40万吨产量,30亿元产值的风采。
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保鲜、包装、运输;化肥、农药、农膜;支架、大棚、滴灌材料等配套服务和机械化耕种不断跟进。全县建成葡萄保鲜冷藏库30多座,库容3.5万立方米;塑料包装厂6家;基本满足全县保鲜的要求。机械化水平达50%以上,设施化栽培不断普及提高。
多元化流通:建成了滇西果蔬交易市场,发展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培养营销大户和中介组织运销促销;发展连销经营、直供直销、网上交易等方式,现已进入互联网+的新时代。不断拓宽市场,保证了三四十万吨葡萄的销售,降低了市场风险。
宾川县果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