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把科技工作与经济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
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打破我国科技的封闭体系,改变科研与生产相脱节的现状,充分发挥现有科技力量的作用。大理州的改革,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逐步开拓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逐步改革拨款制度,实行科技经费分类管理;调整科技系统组织结构,加强科研单位与企业的横向联系,积极发展科研生产联合体;改进管理方法,实现科技管理部门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式的“转轨变型”;改革科技人事管理制度;加强对科技政策的研究、制定。
技术市场是科技成果流通与交换的中间环节,也是沟通科技与生产的桥梁。大理州科技市场起步较晚,目前规模尚小,活动形式,成果展出,成交金额都还不多,目前主要以大理市的科技市场为依托,在各县农业咨询服务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业务活动内容,开展形式灵活、多样,适合当地实际需要的技术服务,同时利用街天集市、各种交易会和三月街、火把节等民族节日活动,开办临时性技术市场。
改革拨款制度,对科研机构实行经费分类管理。对从事开发研究的科技单位,要逐步取消事业费拨款,实行技术合同制。对从事农、林、牧、渔及医药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的科技单位,仍由国家拨给事业费,实行经费包干,加强责任制管理。这种改革措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
为鼓励技术进步,对社会各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以至到专业户和个人,凡对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技术进步措施的,对新技术进行探索、推广、应用的,对新产品的开发、试制、试销等,都应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行鼓励,有的还应立法。
通过体制改革,要促使科技系统逐步建立起主动面向经济建设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使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
(二)大力开发智力,将文化教育的发展作为科技、经济起飞的立足点
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有赖于中华民族的智力开发和人才培养,有赖于教育的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素质差,发展科技,促进经济繁荣,就要普遍提高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素质,超前开发智力,培养少数民族自己的各类知识分子和技术人才。“七五”期间和整个90年代,必须像重视经济建设那样重视教育事业,并根据三个面向的方针,开创大理白族自治州教育工作和智力开发的新局面。
1. 普及基础教育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决定,“七五”期间要分别按城镇、坝区、山区不同层次,力争在1990年保质保量实现普及初等教育,为“八五”和“九五”期间逐步普及初中打好基础。山区民族教育和智力开发的重点应放在普及初等教育上。几年来,州和县都已采取了许多措施,如举办寄宿制、半寄宿制民族小学、中学民族班、民族中学、民族师范等,帮助山区发展民族教育,效果很好。今后还应逐年增加一些用于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经费,进一步扩大对贫困山区的小学生实行免费教育,继续增办一批寄宿制高小,增加山区民族初中班,同时以州民族中学为重点,逐步在民族聚居的山区县再增设几所民族中学。要花大力气,着力培养山区少数民族自己的合格稳定的教师队伍,这是发展山区民族教育的关键。为此,应把师范教育作为重点,加快大理师专、大理师范、州民族师范等学校的建设,增加招生名额,以承担培养更多合格的中小学教师的任务。
2.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加速智力开发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措施。1984年统计,大理州有中等专业学校五所,在校学生2363人,农业职业技术中学11所,在校学生2182人,其他各种职业班学生283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总计4828人。职业教育的这种现状与大理州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很不适应。为了满足大理州“七五”到2000年对科技人才,特别是对中、初级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的需求,职业教育要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使大理州的各类职业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到1990年时增加到12000人左右,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再根据需要和可能条件进一步扩大发展。
另据教育部门测算,“七五”期间每年升不了学的中小学生,合计约有四五万人,必须考虑要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进行技术培训,使其学会一两项适用技术,取得一定职业技能后再进行就业。回乡知识青年是潜在的技术人才资源,应下最大决心采取切实措施,及早通过第二次教育,使他们迅速掌握一项农业或多种经营的实用性专业技术, 变成农村的科技力量。
发展职业教育,可充分挖掘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名额和专业,逐步新增办一批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如轻工业和城乡建设学校等。招生中必须注意逐步增加少数民族学生的比重,对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可降低一至二个分数段录取。今后州内的中专和大专学校,每年应划出一定名额,面向山区定向招收少数民族初、高中毕业生,毕业后回原地区工作。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是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高中的教育,对满足近期经济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和提高经济效益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也要积极发展初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议由省布点在大理举办一所高等工业专科学校,学制二至三年,为开发滇西和为各少数民族培养经济管理、工业技术、采矿、旅游服务等专业人才。
发展职业教育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实行开放的办法,要善于利用城乡各方面的社会力量,鼓励集体、个人办学。大力提倡广大农村知识青年参加电视大学、电视中专、函授学校和农业广播学校学习,并鼓励自学成才,考试合格者,承认其学历,发给证书。
还应重视成人教育,对在职干部和职工,要提供必要条件,帮助他们提高文化,更新知识,不断改善他们的素质。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对科技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制度。
3. 充分发挥观有人才的作用。大理州的科技干部队伍,在全省八个民族自治州中,仅次于红河居第二位。这是大理州发展科技事业,推进经济建设的关键力量。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切实帮助科技人员解决图书资料、设备、住房、子女升学就业等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改革科技人事管理制度,逐步推行聘任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应允许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兼职,保障科技人员业余劳动的合法权益。要起用一代新人,放手把有开拓精神,科学技术上有造诣的中青年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三)广开财路,多渠道筹集科技发展资金,提高科技投资效益
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应争取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幅度逐步增加科技投资。为使科技投资的来源和比例有确实保障,建议由州人大进行科技立法,做出明确规定,经国家批准后实施。鉴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实力薄弱,建议中央和省设专项民族科技开发基金,用于扶持边疆民族地区的科技发展,以增强这些地区的造血机能。要尽快在州、县或部门建立科技发展基金,主要用于“短平快”的科技项目,要全部或大部回收,循环使用。科技基金应逐年扩大,以便不断增强科技开发能力。由银行开办科技贷款业务,应用信贷手段,择优支持采用先进技术,快出效益、多出效益的科研和生产项目,以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向外引进资金也是筹集科技投资的一条重要渠道。大理州最近两年每年都引进了资金近千万元,应进一步抓好对外开放工作,扩大横向联系,争取通过资源转换,合作开发等方式,使引入的资金逐年增加。还应通过社会集资的办法筹集科技投资,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积极研究和探索实现社会集资的形式和途径,以增加资金的来源。
(四)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内联外引,加快科技发展速度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长期基本国策,也是少数民族地区从封闭落后走向进步发展的一条捷径。大理州自1983年实行开放政策以来,对加强与先进地区的横向联系,发展经济技术协作,引进先进技术推动本民族地区的技术进步,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据1985年全州不完全统计,共签订经济技术协作项目197项,引进资金840余万元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5人。初步概算,经济效益可增加产值4300万元,增加税利2500万元。实践证明,大理州经济技术的发展,必须通过坚持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同省内外各地建立起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网络,从而为开发大理州所需的人才、技术、资金等的引进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引进技术的目的,主要在于促进自身的技术进步。因此,必须把引进同本地区的研究开发结合起来,重点是引进有利于本州资源开发、优势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适用先进技术。引进要防止盲目性,避免以“赶、超”为目标,应多作经济技术效果的比较,多作可行性论证。
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大理市的中心城市作用,以大理为依托,带动全州各县的发展,做好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消化和转移辐射的工作。
(五)狠抓技术进步,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提高乡镇企业的技术水平
大理州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工业生产能力已达到一定水平,已形成一批富有民族特色的优势产品打入省内外市场,经济效益也逐步提高。但总的说来,全州工业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多数企业的设备属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品,机械化程度不高,有的仍然主要是手工操作(如食品工业目前大部分仍为手工作坊)。所以,还必须通过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逐步改变落后技术为现代化先进技术,这是促进大理州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之一。(www.daowen.com)
大理州工业分布和发展极其不平衡,现有工业主要集中在大理市,因而企业的技术改造重点应放在大理市的轻工、纺织、建材等优势产业中的骨干企业上。技术改造不能片面追求简单扩大再生产能力,而应以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扩大品种,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依靠技术改造,经过“七五”进入90年代后,应使大理州的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特别是优势行业和优势产品,达到省内、国内同期先进水平,有的还应打入国际市场。
技术改造的关键是要增强企业追求新技术的动力,同时也要为企业的技术进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要提高技术改造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目前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过低,折旧期过长,已严重影响企业的技术进步,应有重点地提高一些行业的折旧率,如食品工业的折旧率可考虑比现行标准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并将折旧基金基本上交由企业使用。要从税收、价格、信贷等方面给以优惠待遇,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试制新产品,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
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乡镇企业蓬勃兴起,已日益成为经济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大理州1985年乡镇企业已发展到25901个,比1984年增长了3.87倍,从业人员达89381人,总收入24319万元,比1984年增长84.2%,占农村经济社会总收入的比重由1984年的17.6%上升到24.4%,每个农村人口平均占有乡镇企业总收入94.29元,比1984年增加42.6元。随着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必然带来对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的强烈需求,需要通过各种服务方式加强科技支援,用科学技术武装乡镇企业,把如何用科学技术为乡镇企业排忧解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推动城市企业与乡镇企业挂钩、联营,为乡镇企业提供适用技术,帮助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搞好企业管理。
科技情报部门要做好科技信息服务工作,帮助乡镇企业寻找技术开发的门路。要积极与省内外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技术服务部门牵线搭桥,建立与乡镇企业之间的经济技术协作关系。
面对乡镇企业人才奇缺的情况,要配合有关部门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积极为乡镇企业培训人才,培养乡镇企业自己的科技力量,这是发展乡镇企业并不断提高其生产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根本战略措施。
(六)大力加强科学试验研究,抓好科普和技术推广
1. 目前大理州独立和非独立的科研所已发展到九个,职工281人,科技人员170人,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科研体系,“六五”期间完成了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科研、推广课题,为四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要紧密围绕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按不同产业,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需要,分阶段地提出一批针对性强的科研项目,组织协作攻关,迅速取得成果。大理州科学试验研究的重点应放在对生产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对农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轻工、建材等行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上,使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为适应大理州“七五”和后十年经济发展的需要,除充实调整提高现有的科研机构外,建议“七五”期内增建“食品研究所”、“建材研究所”综合性的“工业试验所”,微机应用推广中心等研究试验机构,为加速对资源的开发,新产品的开发,提高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服务。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还应建立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强化企业科技,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是发展大理州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应用推广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强企业活力,改变企业技术落后面貌的根本措施。重点是做好新产品开发,消化吸收引进的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技术攻关、技术培训等几个方面的工作。科研机构和科技部门,要协助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健全技术机构,如设立工程师室,新产品开发研究室等。要帮助缺少技术力量的小企业,组织联合技术开发。应鼓励和协助企业与科研所、学校、设计部门挂钩,加强横向联系,发展科研生产联合体。要把大理州的经济搞上去,现阶段并不一定要许多高技术,关键是要重视对“不显眼”的适用技术的开发、使用和推广,把已有的技术成果迅速转变为生产力,取得实际效益。
2. 抓好科普,积极推广科技成果。对山区农村,应大力做好科技上山的工作,科普的重点是农业、养殖业、林果业、农副产品粗加工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和传统技术,要积极帮助贫苦农民解决温饱问题,脱贫致富。在市、县和较大城镇科普的重点是轻工业、食品工业、建工建材业以及第三产业等方面的科技和新技术。对矿区群众,要加强简易适用找矿采矿技术的推广。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组织参观、现场示范、能人传艺、短训班等多样化的渠道和形式进行。科普工作还应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进入课堂,使之成为中、小学生的学习内容之一。
为了使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应建立健全州、县、区、乡直至专业户的科技推广体系,并与农业综示区相结合,使科普和科技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应充分发挥“科协”的组织领导作用,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对在科普和技术推广工作中做出贡献者,应实行奖励。
(七)建立信息网络,改善交通环境
1. 信息在现代人类社会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繁荣,生产发展、科学发达、社会进步几乎都与掌握运用信息的水平有关。大理州目前信息系统十分薄弱,邮电通信等信息传输手段的数量和质量都远不能满足需要,现电话普及数仅为每百人0.1987部,也就是说要五百多人才有一部电话,出省电话常有数日挂不通的现象,急需大力加强建设。应及早规划建立适合大理州的技术经济信息网络。建议在“七五”期间就着手筹建大理州科技经济信息中心,以加强州内外、省内外以及对国外的信息情报交流,积极为州内提供信息服务。要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如电信的“无线化”“传真”,以至创造条件开辟卫星通信等。要搞好信息收集、传播和咨询,重视报纸这一信息传递工具的作用,办好信息报刊,不断增加信息量。
2. 大理州由于交通不畅,严重制约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富民兴州的一大障碍。现全州还有三个区和三百七十个乡未通公路,并集中在山区民族地区。为了迎接云南省开发重点逐步向滇西转移,适应路、电、矿、水泥四大工程上马的需要,必须十分重视大理州的交通建设。
为改变大理州的交通落后面貌,根本出路是争取及早建立铁路、公路、航空、水运、民运(包括马帮)相结合的综合运输网络。要力争国家在“七五”期间就着手实施广(通)—下(关)铁路线的修建和开辟昆明—大理的航空路线(除飞机外,建议将飞艇作为第二方案来探索其可能性),增加快速交通手段,以改变单一公路交通现状,公路运输不仅是当前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就是将来广—下铁路建成通车后,也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应根据大理州工农业总产值翻番的经济发展目标,积极发展公路交通运输,到20世纪末,应使全州公路状况基本上能与社会交通运输量增长相适应。全州拥有的公路总里程应从目前的5500多公里增加到一万公里以上,从而实现区区通公路,乡乡通公路,建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使货物畅流,人便于行,彻底改变山区交通闭塞的落后状况。
要扶持民间运输。“要想富,先修路”,修路发展交通是山区人民摆脱贫困的重要条件。要继续贯彻“民工建勤,民办公助”的方针和“以工代赈”的政策,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不断加快公路修建步伐。要放宽政策,广开集资门路,依靠群众办交通,让农民修路养路,自己购买汽车搞运输,发挥农民积极性。
(八)推行“星火计划”,让科技星火燃遍大理州山乡农村
“星火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使科学技术工作更好地同经济结合,为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植入新的胚芽,争取到20世纪末使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普遍得到科学技术的武装,加速农业结构改造,加快四化进程。“星火计划”是采取多层次方式实施的。大理州也要跟上全国全省的步伐,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及早制定出本州的“星火计划”,并将它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争取在国家和省的支持下,积极推行,把科技火种播向山乡农村,经过长期奋斗,促进大理州经济和科技的繁荣振兴,带来各族人民的富裕幸福。
(九)加强智力机构建设和认真组建一支智囊队伍
依据经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保证重大决策的正确,州一级需要建立“三位一体”的专门智囊机构,作为研究和实现战略发展、长远规划的参谋集团,形成党和政府的科学技术顾问、经济发展顾问、战略决策顾问班子。建议恢复并加强大理州经济技术研究中心(这个机构不应是临时性的),配备必要的工作班子并逐步充实人员,聘请州内外热心大理州建设事业的科学,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多学科的专家学者担任专职或兼职特约研究人员,在州长的亲自领导下,负责主持有关大理州重大科技、经济社会问题,特别是涉及宏观的全局的经济技术问题的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今后可考虑凡属重大问题,未经智囊机构的专家论证,不进入决策讨论,这样就可使决策的科学性、可靠性比较有保证,避免发生重大决策失误。同时,应有计划选派一些年轻、具有大专文化水平,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并有志于从事战略、决策研究的同志到省内外进修深造,把他们培养成为这方面的专门人才,以加强大理州战略研究队伍的力量。这是一件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大事,应争取时间、及早实施。
(原载:云南省经济研究所《学习研究参考资料》第十一期,1987年4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